【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发布时间:2023-08-31 03:17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克贝洛斯龙是一种大型鸭嘴龙亚科恐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与栉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非常显眼的头冠,那是一块非常扁平且强健的骨质脊冠,并且带有内勾的上颌。

克贝洛斯龙的体型

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克贝洛斯龙体长普遍可达9米,不管是在鸭嘴兽亚科,还是所有恐龙品种中都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在已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名可达189位,虽然无法和泰坦巨龙类恐龙相比,但它和独龙、气腔龙有着相似的体型,算是食草性恐龙中的大家伙。

克贝洛斯龙的外形特征

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从克贝洛斯龙的颌骨化石中就能够看到明显的鸭嘴龙亚科的特征,比如它的脑袋比较扁平,但是上颌骨呈现内勾状,尤其是鼻部骨骼出现微微的隆起,而吻部的前端则类似于喙状,而且它的头部还长有一个宽阔的头冠,并且它的趾爪很可能是和禽龙超科恐龙一样,属于蹄爪状,尤其是前肢,可能平时两足和四足都能行走。

克贝洛斯龙的生活习性

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克贝洛斯龙属于禽龙超科,所以它很可能也具有数百颗牙齿,在进行咀嚼的时候,会轮替的进行研磨,并且在行走的时候大多使用四足,而奔跑的时候则仅使用后肢,虽然它被判断和栉龙是近亲,但是当时只在北美洲发现了栉龙化石,因此科学家认为它很可能是通过迁徙演化而来,比如在坎帕阶时期开始,栉龙就向西迁徙,最终在路途中发展出克贝洛斯龙分支。

克贝洛斯龙的化石发现

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克贝洛斯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发现的,这批化石就埋藏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西边,最终挖掘出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恐龙品种。据说当时的取名是由俄罗斯的一位著名教授完成的,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希腊神话,克贝洛斯其实就是故事中提到的地府冥王迪斯的猛犬,攻击力非常强悍。

克拉玛依龙是一种鲨齿龙科恐龙,属于大型食肉恐龙的一种,体长可达11米,重约4吨左右,生存于1亿4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凡蓝今阶,因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新疆克拉玛依市发掘的,所以才以当地的地名进行了命名。

克拉玛依龙的外形特征

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克拉玛依龙的脑袋相对身体来说,比例较大,但是它的吻部较窄,是呈现前尖后宽的三角状,并且有部分特征和角鼻龙非常相似,在眼睛的上方带有一定的骨质突起,被认为和假鲨齿龙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是依靠强壮的后肢行走,有着非常硕大的眶前孔。

克拉玛依龙的体型

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克拉玛依龙的体型和蜀龙差不多大,体长可达11米左右,加上它还有着尖锐的犬齿和锋利的爪子,所以它被列入了大型食肉恐龙的行列,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品种中,它的体型算是排名靠前的,达到了147位。

克拉玛依龙的化石发现

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克拉玛依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新疆的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市”发现的,当时据说是1988年的时候,中国和加拿大联合恐龙考察队意外的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一块下颌骨,最终才完成了发掘,发现了上下颌骨的右侧碎片化石,于是也给这种恐龙命名为石油克拉玛依龙。

克拉玛依龙的种属关系

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克拉玛依龙由于过去的化石出土非常稀少破碎,所以它最初并没有明确的被归于哪一个种属中,长期处于疑名状态,只被怀疑和坚尾龙类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之后有科学家观察到颌骨化石上有着齿骨深沟槽,所以才将其和鲨齿龙科恐龙联系在一起,直到2011年的时候,才将其确立为与原鲨齿龙并列的姐妹品种。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琥珀提示四千万年前西藏曾分布有热带雨林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剑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侏罗纪中数量最多)

下一篇:官宣!涉及5支球队10名球员,哈登德罗赞换东家,湖人成大赢家!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