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白垩纪鸭嘴龙科:冠龙 头戴扇形头冠(脸颊能发出呱呱声)

发布时间:2023-09-01 07:08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冠龙是一种鸭嘴龙科的植食性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头顶处长有非常大且坚硬的头冠,就像是一个扇子长在头顶,而它的脑袋则是类似鸭子一样,因此它长有喙状的吻部,并且主要使用两足进行奔跑和行走。

冠龙的外形特征

白垩纪鸭嘴龙科:冠龙 头戴扇形头冠(脸颊能发出呱呱声)

冠龙又被称为鸡冠龙,这其实也是因为它的独特的外形而得名,它的头顶部长有一个类似鸡冠的头冠,头冠虽然外壳非常坚硬,但是大部分都是中空的,一般来说雄性冠龙的头冠更大一些,科学家认为可能主要是用来进行求偶的,就像是耀龙尾巴上的四根鲜艳的长羽毛一样。

白垩纪鸭嘴龙科:冠龙 头戴扇形头冠(脸颊能发出呱呱声)

冠龙的体型非常的庞大,不仅体长相当于现代的一辆公交车,差不多有10米左右,而且它的体重也可以达到5吨。冠龙的脑袋和鸭子非常相似,它的嘴巴是类似鸭子一样的喙状,前端是坚硬的薄片,没有牙齿,但是深处的牙龈却长有数百颗牙齿,因此非常适合啃食坚硬的植物。

冠龙的生活习性

白垩纪鸭嘴龙科:冠龙 头戴扇形头冠(脸颊能发出呱呱声)

冠龙和大部分鸭嘴龙科恐龙一样,都是前肢较短,而后肢较长且粗壮,平时行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使用后肢,而在进食的时候才会使用前肢扒住树干进行支撑。冠龙大多是使用前端的喙嘴将树叶扯断,之后再使用深处的牙齿进行打磨和咀嚼。据科学家对冠龙的皮肤化石研究发现,它的脸部带有皮囊,很可能会在危险时将皮囊鼓起发出类似青蛙的呱呱声,或者是在求偶的时候使用。

冠龙的化石发现

白垩纪鸭嘴龙科:冠龙 头戴扇形头冠(脸颊能发出呱呱声)

冠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1912年发现的,于加拿大的红鹿河谷周围区域发掘出来,这次发掘出了非常完整的化石,并且除了骨骼之外,还有部分冠龙的皮肤化石,单单是头骨化石就有大约20多个,当然之后也继续在北美的美国蒙大拿州发现了冠龙的其他化石。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很多恐龙的命名与发现地有关,比如青岛龙,它就出土于中国山东青岛附近,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

青岛龙基本资料

白垩纪鸭嘴龙科:冠龙 头戴扇形头冠(脸颊能发出呱呱声)

体型:青岛龙是一种中国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0米,与三角区龙、黑龙江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61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白垩纪鸭嘴龙科:冠龙 头戴扇形头冠(脸颊能发出呱呱声)

化石:青岛龙化石发现于中国山东省青岛附近的莱阳市金岗口村西沟,因发现地青岛而命名,其化石有完整的骨骼,这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完整的恐龙化石。通过对化石的拼凑和研究,专家推测青岛龙是鸟脚类恐龙中鸭嘴龙科、青岛龙属的一个种,植食性。

形态习性:青岛龙身长约10米,高约3.6米,体重约13公吨,其体积和重量在鸭嘴龙科里面都算是非常大的一属恐龙;另外,青岛龙通常有四足行走,但也可用二足方式逃离掠食动物,它有类似鸭的口鼻部,以及强壮的齿系,可用来咀嚼食物,食物以树叶、水果和种子为主。

亚洲发现的恐龙: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亚洲目前发现了268种,山东目前发现了9种,其中就包括青岛龙、谭氏龙和山东龙,其它6种分别是:金刚口龙 、盘足龙 、鹦鹉嘴龙、诸城龙、鸭嘴龙、臧家庄诸城巨龙。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白垩纪鸭嘴龙科:冠龙 头戴扇形头冠(脸颊能发出呱呱声)》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放牧和耕作是分阶段传入非洲东部并影响人群的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从李铁起,本轮足坛反腐已有14人被查

下一篇:喜讯!一场89-109让中国队起死回生,极端情况:全败出局仍进奥运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