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背龙是一种蜥脚下目中的梁龙超科恐龙,诞生于侏罗纪的末期,属于叉背龙科恐龙中最为原始的物种,体长最多可达20米,仅仅只是出土的一根肩胛骨就长达1.8米,最大的特点就是颈椎和前端背椎长有密集且分叉的神经棘,也因此而得名叉背龙。
叉背龙的体型
叉背龙属于超巨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所以它的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2-20米左右,单单是一节脊椎骨的长度就能轻易的超过1米,这也使得它的体长惊人,当然20米的体长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能排到51位,算是蜥脚类恐龙中数一数二的体型了,如果站起来几乎相当于现代的6层楼高,和探索龙、布万龙等类似。
叉背龙的外形特征
叉背龙和大部分梁龙超科恐龙有着一样的典型特征,它的脖子和尾巴相比其他恐龙都更长,但是在蜥脚类恐龙中算是比较短的,这也使得它们不像腕龙科或者巨龙类等一样能够将高处的植物一扫而光,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它能够一直存活到接近白垩纪时期。最明显的外形特征就是它的背部脊椎非常的突起,主要是因为它的神经棘非常分叉且密集,即便是在荐骨上也有分布。
叉背龙的化石发现
叉背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的,不过在中国的宁夏也发现了一批罕见的叉背龙类化石,要知道这种恐龙在亚洲是几乎没有发现的。当然叉背龙类恐龙中还包含了短颈潘龙以及阿马加龙等,体长基本都在10米以上,其中短颈潘龙的体长最小。
叉背龙类恐龙中的侏儒物种
短颈潘龙就是叉背龙类恐龙中的小个子,它不仅脖子非常短,而且它的觅食范围也只能达到1-2米左右,和大部分蜥脚类都不同。短颈潘龙的化石主要出土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内,据说是由牧羊人寻找丢失的羊群时发现的这一化石。
中国豆齿龙是一种楯齿龙类生物,又被称为海豆蜥,属于一种水生爬行动物,诞生于2.48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它的外表看起来像是现代的蜥蜴和乌龟的结合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多块甲壳,尾巴极为修长,主要生活在浅水中。
中国豆齿龙的外形特征
中国豆齿龙是豆齿龙类中体型较小的,但也不排除发现的化石是未成年个体的可能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甲壳非常宽阔,就像乌龟一样都是由数片非常小且呈现六边形的小板骨组成,腹部则没有板甲,不过靠近边缘的甲壳则带有明显的脊状形状,而在脖子附近的甲壳则呈现三角形的金字塔样子,它的尾巴上也同样覆盖甲壳,并且尤其细长,长度几乎占到体长的一半。
中国豆齿龙的生活习性
中国豆齿龙虽然属于水生爬行动物,但是它的四肢非常短粗,也没有进化出类似滑齿龙的鳍状指爪,所以很明显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它具备水生生活的征象,因此科学家推测它的游泳能力很差,很可能多是在河岸边的浅水区生活,并且经常上岸,主要是以陆地上的甲壳类为食。
中国豆齿龙的化石发现
按理来说豆齿龙的化石大多分布于欧洲以及北非的某个地点,但是中国豆齿龙则是第一个在中国贵州省的关岭发现的楯齿龙类生物,这批发掘是在本世纪初期进行,不过化石数量并不大,但是这一次的发现比上一次早了至少百万年,可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挖掘,当时根据挖掘时的地层也推测出这种史前生物是生长于三叠纪时期。
中国发现的豆齿龙化石
其实除了中国豆齿龙之外,还有一个叫做康氏雕甲龟龙的生物也是豆齿龙种属中的一种,也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完整且最原始的豆齿龙。豆齿龙之所以这样称呼,其实就是因为它的牙齿非常像是豆子一样,整个嘴巴看起来就像磨盘,不仅能够啃食带壳的昆虫,还能将软体动物研磨,甚至是带有硬壳的贝类或者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