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发布时间:2023-09-07 01:09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胄甲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结节龙科恐龙,诞生于1.58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5-7米,体重也高达3.5吨,头部覆盖了非常厚实的板甲,背部和两侧都长有尖刺,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国发现的。

胄甲龙的体型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胄甲龙看起来就和现代的一只大象一样庞大,体长最多可达7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可以排到275位,类似于米拉加亚龙、包头龙以及阿巴拉契亚龙等的体型,其中尾巴的长度就达到了2米多,占到了体长的三分之一。

胄甲龙的外形特征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胄甲龙具有非常明显的结节龙科恐龙特征,比如它的尾巴末端是没有尾锤骨的,并且背部从头顶一直延伸到尾巴上层都长有了非常厚实的骨板,即便是颅骨也完全由坚硬的鳞甲保护着。其次它的身体两侧都长有多排长刺,尤其是肩膀处的尖刺最为硕大,这也是胄甲龙主要的攻击武器。

胄甲龙的生活习性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胄甲龙属于结节龙科恐龙中出现最晚的,所以它和大部分结节龙科恐龙也有着非常不同的地方,比如它的攻击方式就是较为主动的,就像现代的犀牛,主要是以肩膀处的长刺冲击敌人或者掠食者,而不是被动的趴在地上以背甲防御。不过胄甲龙和大部分甲龙类一样,都是以低矮的植物为食,比如蕨类、苏铁等,这些都是侏罗纪时期的优势植物。

胄甲龙的化石发现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胄甲龙最早的一批化石出土于美国的蒙大拿州亚伯达省,从化石中可以看出,胄甲龙的肩膀上可能长有方形鳞甲,并且颅骨全部被板甲包裹着,嘴巴则是非常狭窄的,看起来有一些像鸟喙状,脸颊处则向内凹陷,非常适合啃食有韧性其欸坚硬的植物。

倾角龙是一种角龙亚目下的纤角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74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1.8米,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之一,属于最原始的新角龙类,最大的特点就是颅骨倾斜,鼻部下收,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国发现的。

倾角龙的体型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倾角龙在角龙类恐龙中属于体型较为迷你的物种,体长最多也只有1.8米左右,而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587位,大小还比不上现代的一只山羊,所以体型基本上和短角龙、足龙以及驰龙等小型恐龙类似。

倾角龙的外形特征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倾角龙的嘴巴呈现鹦鹉鸟喙状,所以鼻骨是非常内收的,上颌骨比下颌骨更长,颅骨的侧面可以看出有着明显的倾斜,最特别的就是它的眼眶下部有一块非常独特的三角形骨骼,三个点正好分别位于眼眶的下方、颧骨以及嘴角位置。并且由于它是较为原始的新角龙类恐龙,所以它的身体关节也是极为简单的。

倾角龙的生活习性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倾角龙和大部分角龙类恐龙一样,都是属于植食性恐龙,不过它生活的白垩纪时期开花植物并不是非常多,所以倾角龙很可能和同时代的其他角龙一样,主要是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比如坚硬但有韧性的蕨类植物、苏铁以及松柏类树叶等,并且它们锋利的鹦鹉鸟喙状嘴巴也更合适切割针叶或者树叶。

倾角龙的化石发现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倾角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美国蒙大拿州的双麦迪逊组地层,所以科学家才判断它很可能是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坎潘阶时期,也就是大约7430万年前的时期,不过比较特别的是,在这一地层中仅仅只有倾角龙一类新角龙类恐龙。倾角龙在04年的时候才第一次被命名和正式描述。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感兴趣,还可以看看《以色列文物局在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地标哭墙附近发现2000年前地下密室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年轻人VS海马卡比,帕纳辛纳VS布拉加,2.6+10倍欧冠二串一

下一篇:似奥克龙:北美双足似鸟龙(仅出土盆骨和后肢/疑名)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