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嘴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主要以植物为食,是目前中国出土的体型最小的恐龙之一,体长不足3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扁平的吻部和齿槽,和埃德蒙顿龙较为相似,第一批化石发现于中国广东省。
小鸭嘴龙的体型
小鸭嘴龙属于鸭嘴龙科恐龙中最小的一类,体长普遍预估只有2.6米左右,在目前已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排名460位左右,体型几乎类似于乌奎洛龙、栾川盗龙以及澳洲盗龙等,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一只鸵鸟,最小的甚至只有2米左右。
小鸭嘴龙的外形特征
小鸭嘴龙具有大部分鸭嘴龙科恐龙的明显特征,比如它的嘴巴比较扁平且宽阔,类似鸭嘴喙状,内部长有数百颗牙齿,在咀嚼时能够不断的轮换使用,它的前肢拇指长有尖锐锋利的指爪,平时行走的时候使用四足,而快速移动的时候则使用两足,国内专家董枝明认为它基本上和埃德蒙顿龙非常类似,只是体型较小。
小鸭嘴龙的化石发现
小鸭嘴龙的首批化石是在中国的广东省南雄盆地发现的,当时根据出土的地层可以判断出它可能生存于上白垩纪的坎帕阶时期,不过化石的完整度并不高,只有一块下颌骨化石,上面仅仅只能看到平直且密集的齿列和齿槽,几乎无法了解到其他的资料,只能预估出它的体型偏小,只有不到3米,不过这具化石可能是来自未成年体,因此还不能完全判断它的体型就一定非常小。
曾经有国外的鸭嘴龙科专家米歇尔认为,根据目前的化石来看,小鸭嘴龙与其他的鸭嘴龙科恐龙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单纯的个体小而已,所以认为它还是处于疑名状态的,并且这一说法还受到了杰克霍纳等科学家的认同。
满洲龙是一种鸟脚亚目下的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9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体长可达8米,主要以各种蕨类植物、松柏类为食,长有扁平的喙状吻部,内部长有数百颗密集细小的牙齿。满洲龙也是中国发现的第一批恐龙化石。
满洲龙的体型
满洲龙属于鸭嘴龙科恐龙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8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名234位,相当于现代的一只小鲸鱼一样大,体型类似于中华盗龙、阿贝力龙以及食肉牛龙等大型肉食恐龙,不过满洲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
满洲龙的外形特征
满洲龙的化石比较破碎,完整度并不高,并且当时保存的也比较差,所以科学家很难具体的还原出它的样子,所以只能通过近亲的样子来进行复原。一般来说满洲龙这种鸭嘴龙科恐龙都具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多层牙齿,鸭嘴龙科恐龙的下颌部长有多达数百颗牙齿,在啃食植物的时候却只使用其中的一排,也就是数十颗,咀嚼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更换另一排,这样能够大大的减少牙齿的磨损。二是喙状嘴巴,看起来非常像鸭嘴,扁平且宽阔,能够很快的撕下树叶。
满洲龙的化石发现
第一批的满洲龙化石发现于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附近,当时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出现了恐龙化石的身影,因此人们常常将满洲龙称之为“中国第一龙”或者是“黑龙江满洲龙”。据说第一次发现这些化石时是由于黑龙江的江水长期冲刷河岸,从而导致泥土中埋藏的化石逐渐裸露,最终被当地的渔民发现,曾因为骨骼粗大还被俄国专家认为是猛犸象的化石,甚至报道在了报纸上,获得了不少的关注。
最终在1915年到1917年间俄国的地质学家在中国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考察,最终发掘出了不少的恐龙化石,并且组建起来,其中就有满洲龙的化石,目前陈列于波得堡地质博物馆之中,整体高度约4.5米,长度则达到了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