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觅龙是一种发现于北美的梁龙超科食草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时代的末期,它的体长可达17-18米,属于大型梁龙科恐龙的一种,体重可达5吨左右,虽然外貌并不像梁龙科的恐龙那样尾巴和脖子修长,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着罕见的4-5个爪子,而其他的梁龙大部分都是3个爪子。
难觅龙的历史来源
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难觅龙的化石之后,就在1963年的一天,难觅龙的这块化石标本引起了约翰斯坦顿·麦金托什的关注,于是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直到1992年时麦金托什才开始联合戴尔·拉塞尔专门设立了一个新种属来将难觅龙划分进去,据说最初取名为“多爪龙”,并且就连希腊名称的意思也是“利爪”、“许多”等意思,而这其实都是源自难觅龙独特的4爪特征。
不过直到1998年的时候,一位叫做保罗·塞利诺的人给予了另外一种说法,他认为难觅龙可能是泰坦龙和兽脚亚目恐龙的结合体,因为它的四肢非常像泰坦龙,而趾骨则长的非常像是兽脚亚目恐龙。但是直到2015年的时候,人们还是没有确定难觅龙的种属,甚至有人还质疑过它的爪子是否真的超过了三个。
北美发现的恐龙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在北美一共发现了多达169种恐龙,其中体型最小的是艾伯塔龙,据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体型只相当于现代的小鸡,但是却是恐龙之王霸王龙的近亲。不过也正因为体型小,所以这种恐龙的化石大概是北美洲发现的所有恐龙化石中最古老最完整的。据说专家研究表示这种恐龙可能与鸟类的祖先始祖鸟存在一定的联系。
当然说完最小的,那么我们就来说说最大的,在北美恐龙化石中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就要属易碎双腔龙了,据说它的普遍体长也能高达60-80米,几乎相当于一座小山。在这169种恐龙中大部分几乎都是存活于白垩纪的末期,比如霸王龙、伤龙、大鸭龙、纤角龙等,艾伯塔龙也是其中之一,而发现最早的则是诞生于三叠纪末期的库普龙。
大山铺龙诞生于侏罗纪中期,属于一种蜥脚类恐龙,使用四足进行行走。第一次发现大山铺龙的化石就是在我国四川省的大山铺地区,因此当时就直接以当地的地名命名了。据说目前为止,大山铺龙的化石还不是非常完整,其中只有一个骨盆、碎片化的脊椎骨以及身体后半部分骨骼。
大山铺龙的外貌特征
大山铺龙属于四足食草恐龙之一,它的体长可达17米,虽然只有梁龙的一半,但是也已经算是巨型恐龙的一种了,主要生活在1.75亿年前的侏罗纪,目前基本上只能推测它可能外貌和蜥脚类恐龙很相似,基本都是脖子和尾巴较长,而身体较短,并且四肢强壮,主要依靠着四肢进行行走,而不是像兽脚类恐龙那样仅使用两只后腿行走。
大山铺龙的化石发现
据说大山铺龙是在我国的“恐龙之乡”四川自贡大山铺镇沙溪组发现的,而且这个名字也是由当地的恐龙专家董枝明取得,所以才最终将全名命名为“董氏大山铺龙”,当然还有不少的恐龙都是挖掘于四川自贡,并且也是同样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命名的,比如大安龙就是在这里的大安镇发现的。
但是目前大山铺龙的化石并没有就此存放在大山铺镇,而是在自贡市的博物馆中更加完好的保存了起来,可以说现在还有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难以一见的珍贵化石,但是正模标本中并没有完整的大山铺龙化石,当时只挖掘出了一个盆骨,还是破碎的,而且脊椎骨也是一样,此外就是其他后半身的骨头。
其实在2010年的2月份才将大山铺龙的化石进行了公开展览,当时按照侏罗纪时代分为六个时期设立区域,来到大山铺龙的展厅时,当时还请来了为它取名的“中国龙王”董枝明,当时他像人们详细的解答了大山铺龙的来历、特点等,可以说是完全的满足了观众的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