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部的热河生物群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在这里发现的羽毛恐龙改变了我们对于恐龙的传统认知。羽毛不仅可以用来保暖,而且还是飞行的基础装备。2020年,古生物学家就命名了一种新的来自热河生物群的羽毛恐龙,它就是渤海舞龙。
舞龙的学名“Wulong”来自汉字“舞”和“龙”,含义是“跳舞的龙”,这个名字取自其化石保存的姿态,身姿就好像是在跳舞一样。舞龙的模式种名为渤海舞龙(Wulongbohaiensis),模式种名则来自中国唯一的近封闭内海——渤海。
图注:渤海地图
舞龙的化石发现于辽宁省,是由当地农民在2010年发现的,化石保存的相当好,骨骼清晰而完整的留在石板之上。舞龙的化石后来被大连自然博物馆征集,并由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以及美国古生物学家阿什利·威廉·普斯特(Ashley William Poust)、大卫·瓦里基奥(DavidVarricchio)共同研究。研究论文《来自热河生物群一新小盗龙亚科兽脚类及》(A new microraptorine theropod from the Jehol Biota and growth inearly dromaeosaurids)发表在2020年1月15日的《解剖学记录》(The Anatomical Record)杂志上。
图注:舞龙的化石
舞龙是一种体型很小的恐龙,新闻中称其比乌鸦大,但是比渡鸦小。尽管没有渡鸦大,但是舞龙却要比渡鸦长,因为它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还有两根长羽毛。舞龙的身体较瘦,脑袋却挺大,脑袋上长有一对大大的眼睛,视力肯定是相当不错。与身体相比,舞龙的四肢很长,前肢上长有三个爪子,后肢上的第二趾爪子比其他脚趾爪子大,而且在行走时不与地面接触,是捕猎利器。
图注:舞龙的复原图
图注:舞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
在舞龙的化石中不仅保存了完整的骨骼,甚至还保存了羽毛的印痕,从羽毛的轮廓上就可以判断舞龙不仅前肢有长长的羽毛形成一对翅膀,后肢上也有类似的羽毛,所以当它张开四肢的时候实际上有四个翅膀。舞龙的羽毛,特别是翅膀上的羽毛当然是用来飞行的,不过与鸟类相比,舞龙的飞行能力较弱,以滑翔为主。除了飞行,舞龙的羽毛还有保暖、隐蔽的作用,至于羽毛的颜色嘛,古生物学家认为是带有金属光泽的黑色(传说中的甲方满意黑)。
舞龙生活在距今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时期,具体到地层上是九佛堂组,同地层还发现了巨大的中国暴龙、传奇龙,憨憨的鹦鹉嘴龙,轻盈的小盗龙等。生活在白垩纪的森林中,舞龙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树上,只是偶尔捕食的时候才会来到地面上。舞龙是典型的肉食性恐龙,嘴中长有锋利的牙齿,它的食物是小型的昆虫、鱼类、两栖类、蜥蜴、哺乳动物等等。
图注:捕鱼的舞龙
从分类上看,舞龙属于大名鼎鼎的驰龙科,与著名的恐爪龙、伶盗龙、犹他盗龙是一家,但是关系较远。从亲缘关系上看,舞龙和中国鸟龙关系最近,它们同属于驰龙科之下的小盗龙亚科,而小盗龙亚科之下都是小型的长羽毛的恐龙。
舞龙的发现丰富了热河生物群中羽毛恐龙,特别是小盗龙亚科的多样性,对于我们研究当时恐龙类群的分布及生态有着重要意义,希望在2021年热河生物群有更多的新恐龙被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