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星系成群相连(最长100亿光年)

发布时间:2023-07-23 05:39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解答:宇宙长城其实就是一种宇宙丝状结构,之所以这么大,都是因为宇宙长城是几百万个星系相互连接形成的,而一个星系对于人类来说就已经很大了,而最长的宇宙长城可达100亿光年,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吧!

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

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星系成群相连(最长100亿光年)

宇宙的分级分别是从卫星,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最后到宇宙。而宇宙长城之所以这么大,都是取决于宇宙长城的定义,简单来说宇宙长城就是无数个星系相连形成的集合,所以对于人类来说当然巨大无比,因为它甚至是超过超星系团的存在。

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星系成群相连(最长100亿光年)

而我们所居住的太阳系直径只有10万光年,只是银河系中的一小部分,而银河系直径也只有7000万光年,还不到最大宇宙长城的百分之一,要知道银河系中也是包含着1500-4000亿颗恒星和星云的。银河系又被包含在本超星系团中,而本超星系团的直径大约1-2亿光年,这之外的宇宙,人类目前还知晓的并不多。

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星系成群相连(最长100亿光年)

宇宙长城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989年,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如此巨大的宇宙结构,因为就像一堵墙一样,横跨在宇宙的中间,所以就被命名为了长城,由此便开始了宇宙长城的研究,Cf[db:tags] 2长城是最早发现的宇宙丝状结构,长度也有5亿光年,厚度更是达到了1500万光年。

最大的宇宙长城

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星系成群相连(最长100亿光年)

武仙-北冕长城是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大宇宙结构,最长的部分可达到100亿光年,是本超星系团的100倍,最短的地方也有72亿光年,位于距离地球100亿光年的武仙座和北冕座之间,最初是在2013年由雨燕卫星和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发现的。

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星系成群相连(最长100亿光年)

史隆长城是至今为止发现的第二大宇宙结构,直径为13.7亿光年,距离地球10亿光年,而13座万里长城的距离才有1光年的长度。史隆长城是在2003年被理查·哥特和约翰·休希拉两位科学家一起发现的,直到2013年才被武仙-北冕长城取代了第一的位置。

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星系成群相连(最长100亿光年)

但是据说在2014年,加纳利还发现了比武仙-北冕长城更加巨大的宇宙结构,整体长度达1500亿光年,其中包含了830个星系,被称为Boss长城,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一长城有部分并未相连,所以关于最大的称号还有争议。

结语:这种星系相连的巨大结构自从1989年被科学家发现之后,人类才第一次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神奇。

解答:GJ 357d行星位于GJ 357恒星的宜居带边缘,是由美国NASA的过境系外行星测量卫星所发现,距地球31光年,据科学家观测该行星存在稠密的大气层,极有可能留存液态水,或能称为一颗适宜生存的超级地球。

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星系成群相连(最长100亿光年)

GJ 357d行星在哪里?

GJ 357d行星位于宜居带边缘,公转周期是55.7天,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和恒星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和太阳距离的1/5,但是由于该行星的组成物质还尚未探测详细,所以并不知道具体大小,如果确定是岩石为主,那么意味着GJ 357d行星的体积将是地球的2倍。

GJ 357d行星的母星:GJ 357恒星

GJ 357d行星的母星被发现,质量只有太阳的1/3,温度也更低,比太阳少40%,而且据观测,每3.9天,光芒就会减弱一些,这可能都是由于有系外行星经过造成的。

GJ 357恒星系统

目前发现的GJ357恒星系统中有3颗行星,其中GJ 357d行星刚好位于宜居带,也就是我们发现的超级地球。

除此之外,还要一颗GJ 357b行星则距离恒星更近,温度高达254度,大约是水星到太阳距离的11倍。

位于两者之间的是GJ 357c行星,公转周期是9.1天,温度为127度,重量至少是地球的3.4倍。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宇宙长城为什么这么大?星系成群相连(最长100亿光年)》感兴趣,还可以看看《世界首例舞蹈症猪,亨廷顿氏舞蹈症是什么病?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无限恐怖盒子理论:人类世界被操控,我们只是盒子里的人

下一篇:人拿着华为手机过桥,因为华为就是牛[吐舌]!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