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夺得天下后,非常忌惮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文武大将,生怕有一天黄袍会加在了他们身上,刘家江山易了姓。
毕竟,这皇位是在乱世之中,打打杀杀拼出来的,不像历代的帝位传承那么容易,于是,他毫不留情地诛杀了像韩信、彭越、英布等这些手握军队大权的武将。并且,对手中毫无兵权的文臣,他也是非常忌惮,于是,就有了萧何的“自污”保身和张良的激流勇退。
刘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全自己的皇位,他最忌惮的就是这些手握重权的文武大臣,刘邦担心,大臣们有一天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所以,他要清除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说起忌惮,其实,刘邦最应该忌惮的是刘太公其人,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不为别的,就因为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制长期以来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思想观念,皇位传承也是如此。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历朝历代父亲死后儿子继位,代代相传,人们普遍的认为只有父亲当了皇帝,儿子才可能当皇帝,父亲对儿子有着很大的权力。
既然这样,那么,按道理来说,刘太公要想夺走刘邦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尽管这天下并不是刘太公打拼来的,但是,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按照礼制,只要刘太公想要,这皇位转移到刘太公身上也是极有可能。所以说,刘邦最应该忌惮的就是父亲刘太公。
然而,从表面上看来,刘邦似乎毫不忌惮刘太公,相反,表现的非常孝顺,每隔几天就会去看望刘太公一次,对其毕恭毕敬,礼数有加,根本看不出来刘邦会忌惮自己的这个父亲。难道说,刘邦真的不在乎这个对他有着潜在威胁的父亲身份的刘太公吗?
刘邦真的不在乎自己拼命厮杀来的江山吗?我们都知道,刘邦生性多疑,要说他不提防别人夺取他的皇位,肯定是不可能的。凭借着刘邦的性格,他怎么能容忍别人来干涉他的权力,怎么能容忍别人利用其父亲的名义来大做文章,对于此,他的心中比谁都有数。
其实,刘邦打心底里就一直在提防着刘太公,自从做了皇帝,就开始对刘太公非常孝敬,隔三差五就去朝见刘太公,次数有多频繁心里就有多提防。可能,有人会反驳:刘邦拜见父亲,这叫孝顺,咋叫提防呢?其实,端倪就出现在这里。
我们来对比一下刘邦当皇帝前后,对父亲刘太公的态度。刘邦当上皇帝时已经五十多岁,当上皇帝以前的五十多年里,他对父亲刘太公根本就谈不上孝道。刘邦年轻时就是一个无赖痞子,整日里在外面混吃混喝,游手好闲,从来不顾家。
所以,刘太公对这个不务正业的浑小子是没少生气,逮住就骂,更别指望他能够孝顺自己。这么不着调的人,咋一当上皇帝就态度大转变,对刘太公那个孝道还真让人敬佩。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个很正常呀,尽孝道也得有能力,没有能力咋尽孝道,这种态度实在是不正确的。
中华民族自古就提倡孝道,孝道成了人们的传统美德,尽孝是不分富贵或贫穷的,刘邦的孝心不是说只有大富大贵了才能表达出来。其实,刘邦对刘太公的不孝,不光体现在他当混混的时候,在后来和项羽的作战中,也体现了刘邦对刘太公非常的不孝。
当时,刘邦的老父亲被项羽捉了去,项羽威胁刘邦如若不投降,就把他的父亲活活煮死,谁知道,刘邦却说:“你我兄弟互称,煮死我父亲就是煮死你父亲,到时候别忘了分我一杯肉汤喝。”刘邦的厚颜无耻实在让人心寒,还提什么孝道。
有人说,刘邦这样回答项羽,是因为刘邦了解项羽这个人,相信项羽不会杀了他父亲。可是,我们知道,项羽当时坑杀20万秦军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区区一个刘太公他凭什么就不敢杀?可见,刘邦是真的没把他父亲的性命当回事,更不用说孝敬。
由此可见,刘邦当上皇帝后,对刘太公表现出来的孝道并不是真正的孝道,而是深深的提防。
这件事情能更好的诠释这一说法,刘邦当上皇帝后,把一直以来总是骂他不争气的父亲刘太公接入宫中,有模有样的孝敬了起来。刘太公还真是有点忐忑不安,管家提醒刘太公,皇帝虽是你儿子,但是,天子是不能轻易给人下跪的,毕竟,你也只是他的臣子。
于是,刘邦再来拜见的时候,刘太公赶紧出宫门口迎接,刘邦心里很爽,就把刘太公封为了“太上皇”。刘太公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了太上皇的人,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刘太公的身份和地位确立了,职权也就分明了,刘邦也不用因为礼制再去忌惮这个父亲身份的刘太公,也再不用提防老父亲会掌控自己夺来的大汉江山了。
参考资料:
【《史记》、《汉书》】
刘邦当上君王后最怕谁,并不是文臣武将,为何是一个糟老头子?
刘邦不仅是汉朝的君王,同时他也是一个父母的儿子,对于父亲的敬重也一直在他心里,对于父亲的要求总是答应,因为父亲养育他长大,父亲严厉的形象也一直在他脑海里,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刘邦在治理国家的方面上也是有一定的谋略,也是因为对于父亲的孝顺才让更多的人们信服他的统治。
一、提倡百善孝为先的刘邦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在古代有一定的规章秩序,人们也是对于自己的父母亲也都是十分孝顺的,在古代人们都是一项是作为第1位的,而刘邦虽然作为君王也要遵守这一个道德标准,而也正是因为君王要给天下人做表率,所以刘邦要更孝敬自己的父亲,所以刘邦对于自己的父亲也向来都是百依百顺的。
二、刘邦对自己父亲的孝心
虽然作为君王是高高在上的权力都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但其实刘邦也是一个十分有人心的,他也是希望自己的父亲在自己当上皇帝之后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对于父亲也是比较的孝顺的,他并不害怕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却十分害怕自己的父亲发生什么事情,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刘邦是十分的孝顺自己的父亲的,也是十分有孝心的。
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由父母一步一步的铺垫出来的,所以在自己长大成人之后,对于父母的感激之情也是十分的浓厚的,而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好好的报答父母对自己养育之恩的,刘邦虽然贵为君王,但也有普通人的感情,对于自己的父亲也是十分的好的。
刘邦灭项羽当上皇帝后,为何最先收拾的是韩信,而非其他诸侯王?
因为韩信手握兵权,被疑心深重的刘邦所忌惮,为了防止韩信叛变,刘邦率先解决了韩信这个威胁,所以汉朝建立后,刘邦第一个解决的藩王就是韩信。韩信虽然是刘邦定天下的功臣,但是刘邦疑心重,不相信韩信是忠臣,所以刘邦迫不及待地处决了韩信。
刘邦对韩信来说,既是伯乐也是主公,可以说韩信的机会都是刘邦给的。韩信刚到刘邦阵营的时候,仅仅是个新人,完全没有任何作战经验,是刘邦慧眼识英雄,让韩信担任将军,让韩信这个新人来率领军队,但是韩信也没有让刘邦失望,一路帮助刘邦平定了一座又一座城池,帮助刘邦扩大了势力范围,甚至连垓下一战也都是韩信的功劳。
随着韩信的功劳越来越大,刘邦其实心中很担忧,他担心韩信会反叛,所以一直防范韩信。在韩信每一次带兵打仗归来的时候,刘邦第一件事就是先收回韩信的兵权,防止有何变故发生,韩信作为一个豪爽的大丈夫,也并没有对刘邦的行为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韩信打败项羽后,成为刘邦阵营毫无疑问的最大功臣,用功高盖主来形容韩信丝毫不夸张。刘邦也因此越来越担心韩信反叛,尤其是在韩信被封王以后,拥有了自己的封地,拥有了自己的军队,一旦他生出二心,那么不擅长打仗的刘邦很难保证自己能拼得过韩信,所以要想办法解决了韩信才好。
后来,有一位臣子建议韩信反叛,韩信并未作出回应,结果事情传到了刘邦耳朵里,刘邦联合妻子吕雉一起把韩信骗到宫中杀死了,还给韩信扣上了反贼的罪名,为了永绝后患,刘邦还诛灭了韩信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