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继承与延续
“希特勒带领他的人民走向了胜利,而后又被打败,并制造了人类史上最残暴的时代。”——《二战数据1:第三帝国》。这句话用来形容第三帝国的历史最简洁最形象不过,希特勒创造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并使人类陷入了6年的黑暗战争时代。如今,二战的武器已经封印在了博物馆中,但二战的历史仍值得我们反思,我们更应该在和平的年代对纳粹德国所造就的黑暗历史进行思考,总结出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人类向未来更好前行。
回望第三帝国的历史可以发现,虽然帝国是希特勒创造的,但她的每个方面都能看出德意志历史的阴影。希特勒将他的帝国取名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是为了延续德国历史上的“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其次,纳粹德国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完全是从德意志历史中传承下来的,这就是“专制独裁”和“侵略扩张”。
电影《大独裁者》中卓别林扮演的希特勒,无不充满了对独裁的讽刺
我们一般都会将纳粹德国的形成因素归于纳粹党的独裁统治,而忽视了德国历史本身对形成纳粹德国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德国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形成原因,本文分为“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两篇阐述德国历史对建立纳粹帝国的影响。
此篇为上篇——“专制主义”篇,篇幅较长,字数为5144。声明:本文仅仅是对历史上的问题进行探讨,不涉及任何政治问题和民族感情问题,本文观点纯属个人观点,不引战。一、专制主义可能我们不太习惯用“专制”这个词形容第三帝国,对于希特勒的统治,我们一般称为“法西斯独裁”,但二者的性质是一样的。专制独裁是纳粹德国最本质的政治特征,他抛弃了协约国强加给德国魏玛式的民主,重新拾起了德意志延续千年的独裁专制统治,在这里,我们能找到纳粹独裁的历史根源以及纳粹重新建立起专制独裁的原因。
1. 政治上的长期分裂:各诸侯领地内的专制主义力量强大
我们在观察德国这个国家的历史时,会发现她与其他国家的极大不同之处,在普法战争前,你很少能够看到“德国”这个名词出现在历史书上,她大部分时间都以“德意志”这个地理概念出现,或者以“神圣罗马帝国”这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的非真正国家的名字出现。这种长期的政治分裂状态是德国历史的最大特征,而这种政治上的分裂极容易导致对人民的高压专制。
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孙子签订了《凡尔登和约》,将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其中的东法兰克王国就是德意志国家的雏形,但是初期的东法兰克王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王国内出现了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和巴伐利亚等众多公国,其中以萨克森势力最为强大。
法兰克王国发展地图
936年,奥托成为了萨克森公爵,他将反叛萨克森的其他德意志公国一一击败,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962年,奥托在罗马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此后,德意志维持了约三百年的政治统一状态,直到著名的腓特烈二世去世为止。
1250年,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二世去世,他的儿子即位4年后也相继去世,德意志进入“空位时代”,这个时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王权,诸侯等割据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虽然诸侯们在1273年扶植了一个无实权的皇帝——鲁道夫一世,以此结束了空位时代,但是德意志王国再也没能在政治上取得统一,德意志诸侯们争先扩大自己的势力,还围绕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进行了残酷的政治斗争,德意志实际上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在中世纪时期,英国和法国都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德意志仍处于分裂状态,从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德意志的分裂程度: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有七个大选侯、十几个大诸侯,两百多个小诸侯和上千个独立骑士领地。这种政治分裂导致德意志无法像其他民族国家一样正常发展,从而出现了很多阻碍民主发展的因素。
141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政治分裂状态
首先,德意志诸侯的政治斗争导致的三十年战争彻底摧垮了德意志,使德意志的政治分裂更加严重,扼杀了德意志境内的先进思想发展。
宗教改革后,德意志诸侯开始披着教派的外衣进行领地的争夺,德意志境内诸侯共分为“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两派开始了斗争,但是由于德意志的内战涉及到欧洲各国的利益,这场德意志的内战逐渐变为欧洲两派的斗争,这场战争持续了30年,战场就在德意志领土上拉开,不管结果怎样,德意志就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输家。
三十年战争对德意志造成了致命的破坏,接近800万德意志人在战争中丧命,约占德意志总人口的60%,德意志境内的房屋破坏程度为80%,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甚至出现了倒退。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法国和瑞典获得了极大的利益,而站在胜利者一边的350多个德国诸侯取得了对自己领地内的绝对控制权,因为哈布斯堡王室开始衰落,无权控制其他诸侯,所以胜利的诸侯们在自己境内获得了绝对的专制。
三十年战争
在中世纪终结至三十年战争爆发这段时间里,德意志内部的思想文化发展还是比较接近当时的主流的,德意志掀起了要求改革和启蒙的浪潮,一些自由城市大多享有实际上的独立自治地位,社会氛围较为自由开放。在城市里完全看不到封建主义的身影,商业和艺术较为繁荣,甚至在农村中的农民也拥有较之英法农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当时的德意志是西欧文明的源泉之一。
但是在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的繁荣不再,德国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着残暴的专制统治,对民众疯狂剥削,遏制各种先进思想的发展。原来独立的城市失去了自治的权力,各种思想学问和艺术的发展都停滞了,文明在德国停止了发展,“被人为地固定在一个中世纪式的混乱和软弱的水平上”。
三十年战争结束时的德意志政治分裂状态
其次,德意志诸侯对于民众的剥削更加严重,在公国境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
三十年战争后,哈布斯堡王室的霸主地位衰落,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成为摆设,诸侯们成为了自己领地内的“皇帝”,建立起了残暴的专制独裁及实行各种高压政策,民主根本没有发展的机会。农民们的处境急剧下降,甚至在很多地方实行了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工人和中产阶级在城市中遭到了王公贵族的穷凶极恶的剥削,诸侯们对于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完全不感兴趣,对于民众中出现的任何不利于他们统治的思想都加以清除和打压,这导致德意志的思想发展陷入了停滞,民主自然无法在这样的德意志存活。
最重要的是,德意志长期的政治分裂和专制统治使得外国的先进民主思想无法在德意志发展,使德国错过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17世纪和18世纪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时期,从尼德兰革命开始,民主思想开始向欧洲和北美大陆扩散,英国和法国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美国也建立了民主政体,世界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民主之风,但这股“春风”始终吹不到德意志。
德意志当时处在严重的分裂状态,没有形成一个民族国家,这使得民主的传播极为困难,此外,德意志王公贵族们专注于自己领地内的统治,对民主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打压,所以当德国的法国邻居发生法国大革命时,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思想和共和思想还是渗透不进德意志,于是德意志就彻底和时代发展潮流分隔开来。
当法国大革命将法国专制主义连根拔起时,德意志不为所动
2. 长期“顺从”的德意志人
如果你熟知德国历史就可以发现,在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越演愈烈时,德意志并没有发生什么激烈的思想变化,诸侯们还是稳固地实行着专制独裁。前文说到,德意志诸侯的独裁是由长期的分裂造成的后果,但这只是从德意志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我们不应该忘了被统治者的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德意志诸侯的专制,也是由德意志人民的顺从思想造成的,他们很少出来反对专制,因为他们的思想完全顺从诸侯对他们的专制。
说到德意志民众开始接受顺从思想,要追溯到马丁·路德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是一个伟大的德国人,他不仅领导了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势力驱逐出德意志,还将《圣经》翻译为现代德语,促进了德意志的思想文化发展,在德意志激起了日耳曼民族主义,为西欧的社会进步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丁·路德
路德的宗教改革还引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德意志农民起义,因为德意志农民在诸侯的残酷统治下处境极其困难,由于路德前期的激烈改革,引发了农民想要改变地位的意愿,掀起了一场德意志农民战争。在农民运动中,路德选择了站在诸侯这一边,他热烈地拥护德意志的专制政治,这导致了德意志的政治变为了愚昧和乡土的极权主义,这种集权使得大部分德国人处于贫困的境地,思想变化令人惊讶的迟钝,性格上极为温顺服从,于是这种“服从”于专制的思想开始在德意志民众中生根。
领导德意志农民战争的闵采尔
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开始衰落,诸侯们在自己的领地内建立了绝对的统治,一种野蛮、落后且黑暗的制度——农奴制也在德意志大部分地区出现,在这种制度下,农奴唯一要想的只有生存,他们的境地比之前的农民更加悲惨。即使在城市,工人和中产阶级也要饱受残酷的剥削,换句话说,德意志人不是被统治,而是被奴役,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带来的不利影响很长时间都无法消除,底层民众接受专制统治、盲目顺从诸侯们的剥削,这种“服从”于专制的思想已经深入德意志民众的思想中。
3. 普鲁士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继承了统治阶级的专制和民众的“顺从”思想
18世纪开始,一个国家开始代表德意志出现在了世界舞台之上,这就是普鲁士,虽然普鲁士最初并不出名,但是却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欧洲的主要力量,他几乎继承了德国历史发展中的统治阶级专制和民众“顺从”思想。和欧洲各大国不同,普鲁士更像是西欧的“斯巴达”,他们热衷于军事,这使他们的国家更像是一支军队,而“军人”要无条件服从“国王”,所以造成了军事上的专制,但这种专制要比之前的德意志要宽松一点。
普鲁士不仅继承了德意志的专制思想,他们还使普鲁士强大起来,逐渐统一了德意志。1870年,普鲁士宰相俾斯麦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二帝国成为了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力量(至少从陆军和经济上说是这样)。第二帝国实际上只是普鲁士领土的扩大,普鲁士的专制主义自然而然地被第二帝国继承。
德意志第二帝国地图
首先,从第二帝国的统治阶级来说,他们虽然给自己披上了民主制的外衣,成立了帝国议会等阻止,但实际上主要权力还是集中在皇帝手中,专制的本质并未改变。第二帝国建立起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但是最终的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大相径庭,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和德意志的历史密不可分。帝国议会不过是人民发牢骚的场所,而皇帝在20世纪初还能够宣称“君权神授”,这样的世界强国(GDP世界第二)还保留着如此落后的政治体制,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
在第二帝国的统治阶级中,有一种身份起到重要作用且不得不提——容克,德国容克贵族原来是普鲁士的庄园主,是统治农奴的主要力量,这些容克贵族在第二帝国的政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容克们在第二帝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保留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用资本主义剥削代替农奴制剥削,所以德国的乡土极权主义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些容克在政治上极端保守,崇尚专制主义,他们渗透到德国的军队和政治机构中,助推了第二帝国的专制主义。
奥托·冯·俾斯麦——德国容克地主贵族的代表
其次,德国的农民和工人还饱受剥削,他们服从专制的思想仍未改变,缺少科学思想的开导,此外,德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中产阶级得到利益,服从于第二帝国的专制统治。虽然德国崛起是一瞬间完成的,但是他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和美国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德国中产阶级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他们被俾斯麦的政策和战争胜利所迷惑,被工业革命带来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为了利益,中产阶级放弃了民主,服从于容克贵族和皇帝的专制统治,热烈拥护德意志军国主义。
4. 希特勒崛起的历史渊源:魏玛民主的无奈与普鲁士思想的继承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专制在一战战败后停止了,协约国帮助德国建立了一个较为牵强的共和国,但是在德国人思想深处的专制烙印还是存在的,虽然没有了皇帝,但容克贵族还是存在于德国社会中,他们对魏玛共和国有着极端的不满,所以在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容克贵族选择支持希特勒,果不其然,希特勒最终登上了权力巅峰,这也是容克贵族的所希望看到的。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容克贵族代表——保罗·冯·兴登堡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道,第三帝国不会允许有民主政治那种无聊的玩意,而是用领袖原则(专制独裁)来统治。这种想法放在当时的英美法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种思想在德国却异常受欢迎,希特勒利用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和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怨恨,将自己塑造成德国的救世主,让人们反感无能的魏玛共和制度、顺从自己的独裁统治,从人民的思想上确立起纳粹的独裁统治。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建立处处都留着德意志历史的阴影,拥护专制主义的容克阶级和愿意服从于专制的底层民众构成了一个合理的专制主义帝国,无论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还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皆是如此,使得民主无法在这个专制主义国家站稳脚跟,而第三帝国的专制也是在顺应容克阶级利益和欺骗人民、蛊惑人民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他和每个阶段的德国专制主义内容都有所不同,但这是德国专制主义合乎逻辑的延续。
对于希特勒的独裁极为狂热的德国人民
“专制主义”篇到此结束,下篇内容为“军国主义”篇,约一周左右更新,届时欢迎各位观看,讨论。分析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建立的社会历史原因
1.经济上: 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各种矛盾,社会各阶层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正是利用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动荡以及人们群众对共和国政府的不满情绪,纳粹党大肆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以全民族利益代表者的面目,打出复兴德意志民族的旗帜,宣扬民族复仇主义,高叫扩大生存空间,并且以能够恢复国民经济为宣传手段,拉拢了全体德国人民 。凭借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纳粹势力影响迅速扩大。历史文化上: 旧帝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是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 德国统一后,建立了保留浓厚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尤其军队在帝国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战后,建立的民主政权,并没有摧毁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基础,民主共和的根基很薄弱,这使得民众很容易接受反共和制的宣传和鼓动。并且一战后,战胜国对德国的裁决引起了强烈的民族矛盾,德国人对周边的法国和英国人极度不满,很容易受到鼓动,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纳粹党抓住这点,牢牢抓住了国人的心。
政治上:1、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法西斯势力大力扶持。这是法西斯能够立足的根基,就是有强大的统治基础。纳粹党领袖希特勒积极同统治阶级和军队加强联系。希特勒一再向资本家保证,决不触犯私有财产;攻击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主张建立独裁统治。垄断资产阶级也迫切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稳定统治秩序。从1930年起垄断资本家的金钱源源不断的流入纳粹党的金库。1933年在垄断资本家的支持下,希特勒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垄断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扩大了纳粹党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它的地位。2、当时的政府未能建立起统一的反法西斯同盟,任其肆意发展,最终导致影响了斗争的进程,也就是说忽视了法西斯的发展,掉以轻心。3、希特勒的个人努力,他发挥自己的个人领导到能力,周游全国,煽动人民相信他那政党。
后果:1、加速了对其殖民地的扩张,因为当时正值经济危机,法西斯上台后以此方法来应付危机。尤其是加速了对中国的加紧剥削和资本输出。
2、加速了德国对外扩张和侵略。法西斯强调的就是军国主义,完全的军事化统治,同时也加重了被殖民地区的压榨。
3、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西斯上台后,轴心国的成立,希特勒等人的野心有了大的发挥平台,东边与苏联、南边与意大利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加紧对西欧小国的吞并与收拢。北非战场上,轴心国意大利对埃塞尔比亚的侵略、、、、、这都说明,法西斯的上台无疑就是一个影响世界和平的不稳定因素。
4,是世界人民的灾难,把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和世界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简述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及其统治的特点。
我就是历史学专业的,这是我的笔记哦,希望是最专业的回答,呵呵一、德国法西斯专制的建立原因
(一)纳粹运动的社会历史根源
1、封建主义是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温床
2、德国又是一个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
3、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是德国法西斯兴起的最主要最基本原因
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德国在政治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法西斯的变化,为法西斯活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纳粹运动的思想根源
纳粹思想主要集中在:争取生存空间、种族主义、领袖原则
(三)希特勒攫取政权
2、纳粹党上台的原因
第一,魏玛共和国是由于德国战败而产生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攻击,基础是不牢固的。
第二,纳粹党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到上台前已经是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它得到广大中下层群众,特别是城乡小资产阶级的支持,他们约占德国人口的40%。(强大的宣传运动)
第三,各个资产阶级旧政党已丧失了对群众的影响。
第四,工人运动的分裂大大削弱了阻止纳粹党上台的力量。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相互敌视由来已久,工会也是分裂的。由于德国无产阶级没有能够建立起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便被纳粹分子攫取了政权。
最大特点:个人主义专制独裁恐怖统治
具体:1)修改宪法。“授权法”2)掌握全国行政权
3)解散各政党
4)有计划迫害犹太人
5)实行特务统治
6)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
7)扩军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