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宰相刘罗锅》,简单来说,是一部刘墉职场升职记,讲述了平民刘墉进京赶考,靠着自身真才实学和一颗为国为民的心逐渐成长为一代名相的故事!
那么刘墉的真实实力究竟有多厉害呢?
棋艺精湛
首先,刘墉是30多岁才进京赶考,初入京城不久,便遇上了六王之女霞儿格格“手谈择驸马”,刘墉作为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青年秀才,三十大几的年纪还是个光棍,一看有这脱单的机会,可不得把握住吗?于是挥笔写下“山东刘墉奉饶天下最高手一先”,此一语,引得霞儿格格亲自下来查看,并约棋一局,定择驸马。
刘墉本是冲着能拐个媳妇儿回去的心思来的,好不容易赢了棋局,谁成想又遇到了微服私访的乾隆帝,还莫名其妙的成了皇上的情敌,输也是死,赢也是死,还不如干脆的赢了皇上,死个痛快!皇上久在深宫,哪个敢赢?自以为棋艺了得,谁知遇上了这么个硬茬,丢了媳妇儿不说,面子也给丢了,虽然恼怒到底什么也没说。
但由此可见,刘墉的棋艺确是一绝!不但能赢得了媳妇儿,还赢得了皇帝,此一美谈,亦是广为流传!
文才惊世皇上曾对刘墉的文章赞不绝口:这个山东的刘墉真乃是当今的奇才,你看他春啼秋赋、一气贯通、行云流水、字字珠玑,这乃是锦绣文章啊!皇上钦点刘墉为新科状元,在第一次大朝会之时,和绅有意刁难,说刘墉虽有文才,但形容猥琐、六根不全,实在有损大清国国范!皇上便让刘墉以自己为题作一首诗,只见刘墉不卑不亢,张口吟道: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伦。一眼辩忠奸,单腿跳龙门。单行福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一诗既出,震惊全场,此诗格局宏大,听得皇上喜笑颜开!
后俄尔汝使者携国书到访,满殿官员无一人能读,唯见刘墉毛遂自荐,精通蒙、回、满、藏、回、俄尔汝文,不但当场为皇上翻译俄尔汝国书内容,还亲自为皇上书写回复俄尔汝文,言辞犀利,精彩绝伦,彰显我大清威仪!
书琴一绝刘墉的书法集百家之所长为一体,行云流水,笔锋柔劲,不少当朝大员为刘墉墨宝不惜重金求购,可惜刘墉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凡是重金求购者一律不予理会。
刘墉的书法不仅得到皇上大加赞赏,还曾得到业内书法大家郑板桥的认可,当时刘墉被贬至守城门,郑板桥为了指点女儿书法,委托一拾破烂的去刘墉家偷鸡,骗的刘墉亲写寻鸡启示,郑板桥再让人将刘墉写的寻鸡启示偷偷撕下,收藏起来,此惺惺相惜之举,着实让人觉得既心疼又好笑!
刘墉书法一绝,但琴技亦是出神入化,和坤为了为难刘墉,定下赌约,若刘墉能弹奏一支连皇上也没有听到过的曲子,就拜他为师,反之若不能,则给他和坤磕个响头,刘墉应战,一曲绝唱付于指尖,琴声幽扬,余音缭绕,不绝于耳,令皇上大加赞赏,和绅见势不妙,正欲逃跑,却被刘墉逮了个正着,不得不当场拜师,当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
刘墉在官场起起伏伏,靠的不仅仅是自身过硬的实力,更多的还是他一心为民的初衷,为官者,当以民为本,所以他常常微服私访,查看民情,若遇上个冤情无处伸的就帮一把手,为百姓伸冤请命。
于是世人皆知,京都有个刘罗锅,那是一个难得的好官!
不懂得阿谀奉承,为官清廉的宰相刘罗锅是怎么成为宰相的?
众所周知,清朝是没有宰相(或丞相)一职的。然而乾隆时期的名臣刘墉(又称刘罗锅),却被后人称为宰相,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后世定义清朝宰相,是以中堂这一称呼来认定的。因为唐、宋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称宰相亦为中堂。像人们耳熟能详的清朝官员,如康熙时的明珠、索额图,乾隆时的和珅、刘墉,晚晴时的李鸿章、翁同龢,皆称中堂,皆可以称之为宰相。
清朝什么官员可以称为中堂呢?主要是军机大臣及各殿阁大学士。而要达到这两个晋升条件,首先要是从一品的官员,包括六部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无一例外,都是京官。像将军、提督等从一品外官,是没有资格晋升军机大臣或各殿阁大学士的。
刘墉是山东诸城,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生于171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后世小说撰写刘墉天生残疾,是个驼背,这是完全错误的。真实的刘墉身体健康,而且个子很高,只是由于其老是弓着背看书,故家人戏称:“刘罗锅”,被传扬开来。刘墉也并未高中状元,因为刘墉出生相门(乾隆初年宰相),乾隆为了避嫌,将原本列为第一的刘墉往后挪了一下,名列榜眼。
刘墉为官清廉,又不会阿谀奉承,故仕途并不坦荡,一直在地方上游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刘墉升任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调入京城。当时和珅任首席军机大臣,是真正的宰相。刘墉并非如小说上的那样与和珅争斗,而是“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表现出其为人和为官的另一面:面对和珅专宠于乾隆,刘墉只好静默自守,滑稽模棱取容。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国子监事务,授内阁学士。直至此时,刘墉方称为中堂,步入宰相之列。
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但仍被皇帝指责向来不肯真心实意做事,干活懒散。并称是因为没有其他人了,所以才提拔刘墉。刘墉羞愧难当,上书请辞,不准。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处死和珅。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年1月),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5岁。刘墉可以说是累死在宰相的位子上的。因为嘉庆皇帝一直不准刘墉告老还乡,刘墉去世的当天还去南书房值班。
朝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清朝根本没有宰相,为何叫刘墉为宰相刘罗锅?
清朝虽然没有宰相制度,但是当时却有内阁大学士这个官职。而刘墉当时就是内阁大学士,当时他的职权其实与宰相差不多,所以人们才会称他为宰相刘罗锅的。但是后来由于清朝统治者对官职权力的不断调整,让内阁大学士所拥有的权力越来越小。在封建社会中,宰相是君主的助手,可以说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真正能够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时宰相的地位远远要高于其他的官员。但是古代君主也是因为宰相手中掌有的权力太大,而经常怀疑宰相会谋权夺位。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就怀疑当时宰相胡惟庸会造反于是就把他给杀死了。朱元璋为了能够更好的统治社会,把宰相制度废除了,所以在清朝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宰相这个官职。虽然没有宰相这个官职,但是清朝却有内阁大学士这个职务。当时那个大学是手中掌握的权力跟宰相是差不多的。但是后来随着清朝统治者逐渐调整这些官员的权力,让内阁大学士在朝中的地位以降再降。到了雍正帝执掌朝政期间,清政府又设立了军机处。到那个时候内阁大学是手中就再也没有了以前的权力,纯粹就是一个荣誉的象征。之所以说刘墉是宰相主要是当时刘墉的官职就是内阁大学士。在他担任那个大学士期间,他手中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说与宰相的地位差不多了。在电视剧中把刘墉塑造成了一个罗锅的形象,其实在历史上刘墉并不是一个罗锅。清朝选官也会对这些官员的身体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刘墉是罗锅的话,他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清朝的官员。刘墉当时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帮助百姓办实事为君主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