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发布时间:2023-11-29 07:28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古代讲究忠孝仁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精忠报国,对人仁爱和善,对朋友讲义气。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三国时期乱世群雄之中,有许多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也有不少不忠不孝之鼠辈,但占据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之人,唯有此人,而后世却将其美化成为了三国英雄,这是为何?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不忠不孝

占据这四项罪名的人,就是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

马超少年时期便骁勇善战,其父马腾与西北军头领韩遂,最初都是在董卓最为权倾朝野的鼎盛时期,投靠董卓,而马腾与韩遂也各自被封为将军,成为了董卓强有力的左膀右臂。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作为奸臣的董卓,名义上是顺从于皇帝命令,实际上早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行事乖张,四处作乱,权倾朝野。

马腾一族,本该是听从于汉朝皇帝的指示,压制董卓的势力,铲除奸邪之臣,但却成为了董卓的走狗,此乃不忠于国家的行为。

但在董卓逝世后,董卓原本的部下纷纷开始起内讧,最终是以马腾与韩遂联军,获得了这场纷争的胜利,可好景不长,两人便因意见不合、利益冲突,开始反目成仇。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在这场马韩战争中,马超差点死在了韩遂部下阎行手下,大大加深了马韩之间的仇恨。

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曹操看中了马家的才智与背后的势力,便游说马家加入其阵营。

唯独只有马超一人,在曹操的多次召其入朝为官后,都仍然坚持镇守凉州边关。

虽二人意见不合,但都归属于朝廷麾下,各守其职,相安无事。但在曹操准备攻打汉中张鲁时,刚好需要经过马超镇守的凉州,但远在凉州的马超,却误认为曹操此番行动是来攻打他的。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于是伙同数位将士一起反曹,并且还拉拢了之前的仇敌韩遂,韩遂不计前嫌与马超联合共同抗击曹操。

但马超却忘记了此前马韩之战时,韩遂将马腾妻子,也就是马超母亲亲手杀死。

在这样的血海深仇之下,当曹操举兵攻打时,马超为了拉拢韩遂,声称自己愿与亲父马腾断绝关系,认韩遂为义父,如此认敌做父的做法,实乃不孝之举。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而马超在反叛曹操后,曹操一怒之下,就将其父兄都以谋反之罪处以死刑,马超根本没有顾及到血亲骨肉之情,只顾自身的利益安全着想。

不仁不义

马超带领士兵反叛后,与曹操的军队进行斗争,本来占据优势的马超,在西凉易守难攻之处,完全可以将曹操牵制在此处。

却没想到被曹操的军队击败,马超无奈之下投靠了曹操最开始要攻打的汉中张鲁。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张鲁无意与曹操斗争,只想着维护好其利益,而马超却一直想着借刀杀人,借张鲁之手将曹操铲除。

马超开始实施他的计划,将张鲁与其部下离间,煽动他们的怒火,来对抗张鲁,准备将张鲁拉下首领之位。

马超将曾经救下自己的“救命恩人”张鲁,陷入困境中,这种做法正如农夫与蛇,此乃不仁的行为。

待到张鲁知晓马超的狼子野心后,立刻对其展开追杀,逃亡中的马超于是便选择投奔了正在进攻蜀地的刘备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此时的马超已经是恶名远扬,遭人痛斥,但依然被刘备收入其麾下。

刘备欣赏其将才的本领,同时在丞相诸葛亮等军师的参谋下,将马超的权力架空,试图让马超成为一个只会带兵打仗的工具人。

马超自然深知刘备有所防备,虽然经过几次教训,但马超仍然不改本性。

一直跟随马超行军作战的彭羕,被刘备调去了边疆穷苦之地。彭羕心中苦闷,便将此事向马超诉说,话中甚至还抱怨了刘备的决策。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作为至交,应该替人保守秘密,是为义气。但马超作为彭羕的好友,转头就将彭羕抱怨刘备之事,讲给刘备听,导致彭羕被刘备一怒之下斩杀,对于像马超这样的告密行为,实乃不义之举。

品德兼优,德才兼备,才能在那三国乱世之中受人尊敬与爱戴。

虽然马超被世人尊称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一直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而马超的结局也是十分凄惨,年轻时期颠沛流离,最终好友尽无,临终前只有将自己的殊荣,给予其弟马岱来继承。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曹操四恶俱全,为何却被写成三国头等英雄呢?

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的剧情中,其中曹操这一角色杰色深入人心,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十分奸诈的小人。但是在一些历史书籍记载中,曹操却并不是那么坏。

在当时,《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人皆读之,人们把小说中的曹操当成了历史上的曹操,一提起曹操就认为他是个奸诈、狡猾、阴险的人物,但是他却是一代枭雄。在历史的舞台上,曹操是位大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这才是对曹操的真正的评价。曹操出身在官宦世家,在小时候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必然对他以后的治国战略有着不小的帮助。并且曹操从小就十分聪明,很有军事头脑,在文学方面也大有成就,对政治也有所研究。所以在后人的眼里他就是之分出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被成为一代英雄,被载入史册。

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理解和关心百姓的疾苦。连续多年年的战乱,使农民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自然灾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曹操就采纳谋士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实行屯田。给农民发放耕牛和田地,发展农业生产。这使得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在治国理政方面受到百姓的推崇,是个很好的领导者。

曹操有着很高的军事才能,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所以他才能三分天下。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正确分析形势,听取谋士意见,并亲临前线指挥,赢得了最终胜利。所以可以说他是三国头号英雄。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

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人,为啥在三国中成了头等英雄?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是人之“八端”,如果忘了这八个字,就是忘八。而人们更熟知的为人“四端”,是忠孝仁义,因为忠字可以包含信,义中有廉耻,孝中涵盖悌。纵观三国群雄,我们可以说曹操刘备吕布不忠不仁不义,但却无法指责他们不孝。事实上见诸正史,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大恶行占全了的,只有一个人,偏偏就是这个人,不但被美化成了三国头等英雄,还拥有了一帮拥趸,如果有人指出事实真相,就会招来很多反驳之声。

实事求是地讲,要说三国群雄谁是大汉忠臣,这还真不好找,就连那个在人们印象中“烂忠厚没用”的鲁肃鲁子敬,也对大汉天子没有半点忠心可言,就是他第一个提出了“大汉不可复兴”的论调,并且为孙权制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然后问鼎中原建号称帝的战略规划。

在张昭叔叔(比孙坚小一岁)和鲁肃大哥(比孙权大十岁)的教导下,孙权一两酎金都没有给大汉天子刘协送过,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把刘协放在眼里。孙权的小目标是跟曹操刘表三足鼎立,大目标是干翻曹操后拿下刘协,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曹操一开始对大汉天子是有一些忠心的,但是官升脾气长,就连手下的文臣武将,也不允许他继续忠于大汉天子:弟兄们把脑袋别在腰带上跟你打天下,还不就是想当个开国元勋?

曹操没少屠城(曹军屠城最多),也曾冤杀崔琰憋屈死荀彧,更是灭了吕伯奢满门,所以作为一代枭雄,要求曹操讲仁义,似乎是一种苛求。如果曹操真的“大仁大义”,他的骨头早就被袁绍拿去敲鼓了。

我们不能说曹操不孝,因为他有了稳固的根据地之后,第一时间要接老爹曹嵩过来享福。只可惜曹嵩命薄福浅,被徐州牧陶谦的手下杀人越货,被砍死在厕所里了。虽然在曹嵩眼里,阿瞒是个熊孩子,但是知道这个曾经偷人家新娘子的纨绔子弟打下了偌大基业,曹嵩还是很欣慰的。

刘备父母早亡,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要说刘备不孝,也是没有根据的。同样,要说刘备忠于大汉天子刘协,也是有些难以服众,因为给活山阳公刘协开追悼会并且急忙称帝,还显不出刘备的忠心。以刘备的雄才大略和军事素养,要是真查不到刘协尚在人世,那他就不配与曹操并称当世英雄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刘备派他的特种部队白眊兵去偷取或者营救刘协,曹丕肯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可能暗中帮忙的:“他已经红口白牙把江山禅让给了我,反悔也没用,所以是死是活已经不打紧了,你把他接走,我还省了一万户封地呢!”此时刘协已经成了烫手山芋,刘备是不会火中取栗的:“把刘协接到西川,让他当太上皇吗?”

刘备仁与不仁,咱们无需讨论,约定俗成的东西还是不要打破的好。至于义字,还真跟刘备关系不大,他对关羽张飞或许是“义虽君臣恩若父子”,但是他谋取刘璋的益州,却是一点手足之情同宗之义都不讲的,连极力鼓动他拿下益州的庞统都看不过去了:“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至于吕布,说他是“三姓家奴”,似乎有点不大准确——在演义小说里,他是有两个干爹,但是正史中关于他亲爹是谁,还真没有记载。正史中的丁原丁建阳和董卓董仲颖,都不是吕布的干爹,吕布也从来没有改名换姓。

虽然没有坑亲爹,但是吕布人品卑劣,是毋庸置疑的,他投靠谁谁就倒霉,连刘备那样的“诸侯扫把星”接纳了吕布,也被克得死死的。别的不说,单凭吕布“背妻,爱诸将妇”,就能让喜欢吕布的人捏一把冷汗:这厮姓吕还是姓王?

在有帝王的时代,人之八品,以孝为先。所以汉朝的皇帝谥号,基本都要加一个孝字,汉朝弑兄屠弟逼父的事情,很少发生,这一点是唐朝没法比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刚死的时候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他儿子唐高宗李治给他谥号加字,是“文武圣皇帝”,直到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玄武门的事情渐渐被人淡忘,他重孙子李隆基才给他的谥号加了一个“孝”字,叫做“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同样是李隆基,在天宝八年的时候,也没敢给李世民上谥号曰“孝”,当时李世民的谥号是“文武大圣皇帝”。

曹操杀孔融,不管是不是捏造,反正给他定的罪名是不孝,证据就是孔融说的关于父母下三路的话,咱们这里就不引用了。

孔融孝与不孝,吕布坑的是不是干爹,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还真找到了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三国枭雄,而且此人不孝,是在当时得到公认的。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的,就是被演义小说夸上天,并且受到很多人追捧的“锦马超”。

马超不忠于大汉天子刘协,这个可以不去管他,因为在马超那个年代,忠臣比恐龙还少,作为军阀马腾的儿子,马超想让自己的老爹问鼎天下,也不算不对。但是马超好像只想自己称霸,而没有让老爹马腾登基的意思,而且从时间上来推断,马超是实实在在地坑死了亲爹马腾。连亲爹都能坑死的人,还要求他讲仁义,这就等于赶鸭子上架了。

在马超是否仁义这个问题上,被马超杀掉的姜叙老母及尹奉赵昂全家老幼,被马超出卖而被刘备杀掉的彭羕,他们最有发言权。

在三国时期,不忠不仁不义的人比比皆是,如果就此说马超不是个好人,似乎有点过分。但真正见诸正史的坑死亲爹者,还真就马超一个。

马超之所以被演义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也是可以理解的:此人最后投靠了刘备,而刘备是“正义的一方”,如果马超被写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岂不是往刘备的白脸上抹黑?

正史跟演义不同,即使是《后汉书》《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也异口同声地说是马超坑死了亲爹——范晔、司马光跟曹操没有一毛钱关系,没有必要贬低马超。

按照《后汉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马腾年纪大了,厌倦了跟韩遂的打打杀杀,就接受曹操的邀请,跑到京城当了九卿之一的卫尉。

马腾在京城的安稳日子刚过了三年,马超就带着马腾留下的人马,跟韩遂一起造反了——这也怪马腾:你进京当官了,就应该把马超庞德都带上,马孟起可能不是你的嫡长子,但毕竟也是你的儿子呀。马休当了奉车都尉,马铁当了骑都尉,吃着六百石皇粮,在京城逍遥快活,为啥要把桀骜不驯的马超留在西凉吃沙子喝凉水?

马腾这样安排,可能是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但是没想到后路是留下了,香烟却断绝了:“建安十六年三月,马超、韩遂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屯据潼关……九月庚戌,曹操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遂等大败,关西平。建安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按照《后汉书·孝献帝纪》和《资治通鉴·卷六十六》的记载,是先有马超造反,后有马腾三族被诛。不管马超起兵的理由有“正当”,他没有通知马腾事先撤出京城,这却是事实。

其实马超还可以采用另一个办法:让马腾首先向曹操或者汉献帝举报马超要造反,并公开“断绝关系”,这样“出首者不罪”,马家三族就算保全下来了。只可惜直到马超在潼关跟曹操带领的汉军杀得天昏地暗,马腾还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也没说起兵策应一下。

马超坑死亲爹,这一点已经被熟读三国史料而不是《三国演义》的人认同,至于少数睁着眼睛说瞎话,认为马超是英雄的,咱们也不跟他们争论,因为大家看的书不一样,要是单看演义小说,马超还真是一个替父报仇的孝子。

现在某些人怎么想咱们无权过问,但是后汉三国时期,马超是很不受待见的,张鲁手下的一句话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这句话换成大白话就是这样的:连自己的亲爹亲兄弟都能坑死,还能对谁好?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俱全》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好消息,华为5G麒麟芯片将正式回归!据说这回是真的回归,而且是手机Soc领域,并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孕期为什么自处异味重,怀孕期间为什么会容易口臭

下一篇:为什么早孕期间总打嗝,胎宝宝在孕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打嗝呢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