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很精明,对于权力,是紧紧抓住,毫不放松,从没失手过。就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亲生儿子同治帝去世之后,慈禧开始琢磨,要谁来继位呢,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有利于自己掌权,继续垂帘听政才好。她就是本着这样的目的,寻找合适人选。短暂悲伤过后,她立即找到了合适人选。这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光绪皇帝,这一年他年仅4岁,非常有利于慈禧垂帘听政。
那么,慈禧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孩子呢?
一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听话。他的父亲就是慈禧的小叔子,醇亲王奕譞。在慈禧眼里,奕譞最听话了。主要是这个人小心谨慎,做事从不张扬。举个例子,慈禧赏给了他一顶杏黄色轿子要他坐,其实是在试探他,看他有没有这个胆量。奕譞没坐,他把这顶轿子供了起来,慈禧这才放心了。再比如,光绪继位后,慈禧担心奕譞作为光绪的父亲,会不会以太上皇的身份把持朝政啊。奕譞怎么办呢?他马上写了个折子,叫《预杜妄论》,文中奕譞向慈禧做了保证,谁敢蛊惑他或者皇帝,要他干预朝政,那就是乱臣贼子,自己绝对不接受。为了让慈禧放心,奕譞宣布自己提前退休了,不再上班。这样的人,慈禧能不放心吗?
二是这个孩子的母亲是自己的妹妹。慈禧姐妹两个,妹妹嫁给了醇亲王奕譞。自从姐姐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姐姐成了当今炙手可热的皇太后,慈禧的妹妹在王府中的地位就很高了。谁敢小瞧这个福晋呢?很自然,慈禧妹妹成了王府中的嫡福晋。虽然奕譞有很多女人,但是慈禧的妹妹是最有地位的。所以,这个女人生育也最多,她居然生了5个孩子,但是很可惜,这些孩子大多都夭折了,只有一个活了下来,那就是光绪。
尽管如此,慈禧还是遇到了麻烦,居然有人敢上书,反对慈禧让光绪继位。谁这么大胆子,敢于对抗慈禧呢?这个人就是吏部主事,叫吴可读。吴可读饱读诗书,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有,光绪不能够继位,因为辈分不对。光绪和死去的同治帝是平辈,同治帝叫载淳,光绪帝叫载湉,都是“载”字辈。而大清家法不是兄终弟及而是子承父业。慈禧这么做无非就是保持自己皇太后的地位,继续垂帘听政罢了。但是谁也不敢说啊。实际上吴可读也不敢说,他怕慈禧一发怒杀了他。于是吴可读趁着同治帝大葬、入土为安的日子,写了一封绝笔书,也就是遗书,准备上书慈禧,为同治帝争名分。吴可读是在蓟县的一个破庙里面完成这件事的,完成之后,他服药自尽。遗书被发现后,报到慈禧那里,慈禧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而且吴可读已经自杀了。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慈禧很庆幸,觉得强权就是真理,自己做得不对,谁也不敢反对,反正掌权就是实惠,管其他做什么!可慈禧没想到,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韪做的这件事,居然存在一个天大的隐患。什么事呢?那就是光绪帝本身有问题。
光绪帝性格有问题。大家想一想,男孩子遗传谁的基因多一些呢?一定是母亲。无论长相还是性格,都会遗传母亲多一些。相反,女儿会遗传父亲的基因多一些。那么,光绪帝真的遗传了母亲的基因。他的长相,非常帅气,随了母亲。但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光绪帝的性格怎么样,他会如慈禧所愿吗?虽然慈禧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小就培养光绪帝,要他叫自己“亲爸爸”,以便将来控制他。可光绪帝的性格随他母亲。光绪母亲的性格怎样呢?她和姐姐慈禧很接近,专横得很。在王府她说一不二,而且很固执,谁的话也不听。所以,光绪帝的性格也是如此。这可就糟了,尤其是光绪帝长大之后,不甘心于慈禧的控制,不想做傀儡帝王,于是,想通过变法,废掉慈禧自立,结果他谋略不足,酿成了悲剧。不过,这件事对慈禧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她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会看上他?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清宫图档》,抖音同款热卖,天猫有售~
同治死后,慈禧为何要选光绪接替儿子的皇位?
光绪是慈禧亲妹妹的孩子,关系亲近,而且光绪帝年幼便于慈禧太后掌控。清朝晚年的时候同治帝因病离世,他去世后有一道难题摆在所有人面前,那便是继承人问题,同治帝生前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为了江山社稷只能从宗室中过继,而过继谁又难以抉择,最终在慈禧太后的坚持下过继了醇亲王四岁的儿子载湉。
一、醇亲王的推波助澜。当时关于继承人选的问题是在御书房召开讨论的,参与人员除了几位朝中大臣之外便是各位王爷,大家对于继承人的人选一直争论不休,刚开始提出溥侃、溥伦二者可选其一,但慈禧太后认为溥侃、溥伦也是当时从他处过继的不堪大任,随后醇亲王也提出不能由溥字辈中选。其实在会议召开之前醇亲王已经和慈禧通过气了,两个人一个要荣华富贵,一个要权势,早已在暗中达成协议。
二、光绪是自己的亲外甥,关系亲近。之后慈禧太后提出选择醇亲王的次子载湉,并且态度十分坚决,最终大臣们同意了,而慈禧觉得载湉是自己亲妹妹的儿子,自己又是他的嫡亲姨母,无论从血缘关系还是感情上两个人都比较亲近,而且妹妹的性格她也十分清楚,属于温柔宁静不争不抢类型的,以后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三、光绪年幼便于掌控。当时同治帝在世的时候经常生病,慈禧太后便开始了自己垂帘听政的生涯,这段经历让慈禧太后对权势有了极大的兴趣,而同治帝去世之后,也一直是慈禧太后主理朝政,这种状况慈禧太后想要一直保持,因此君王的人选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选择。光绪当时刚刚四岁,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童,继位之后势必需要自己继续辅佐,因此慈禧太后选择了他。
慈禧的儿子同治去世后,为什么她选择光绪做皇帝?
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荫斋,其父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清穆宗患天花驾崩,同治帝死时年仅二十岁,身后无子,按“兄终弟及”做法,可由其弟即位。但同治帝为独生子,则应从其最亲近的亲属中选一子弟继承帝位。
大臣们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但慈禧太后不同意,表面上是因为溥伦之父载治不是奕纬亲生子,同样是由旁支过继,实际上是因为若要载淳的子侄辈继位,自己身为祖母便无权以太后身份临朝。
一方面是因为慈禧亲生之子同治皇帝去世后,没有儿子能继承他的皇位,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权欲熏心,找个儿皇帝,可再次创造机会垂帘听政。国不可一日无君。第二天,慈禧压制众论,一人做主,执意让只有四岁的载湉入宫即位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