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乱世枭雄袁术为何称帝失败

发布时间:2023-12-17 01:03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文:操云飞(作者原创授权)

东汉末年袁术称帝,被名士们所不耻似乎是必然的结局,同样,事物具有双面性,其促进了集团的活力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快,袁术就开始借助着这份活力进行之后的部署。

首当其冲的,就是灭吕布,吕布和袁术本无巨大矛盾和冲突,全是因其吕布集团内部的陈珪陈登父子捣鬼,恐慌其联姻之后势力过强,由陈珪的视角,也可借以论证袁术一开始的好算盘是没问题的。不过陈珪在这件事情中却颠覆了局势,导致吕布与袁术翻脸,即使是翻脸,吕布胜算依旧渺茫,但陈珪着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又抓住了袁术集团的联盟制度的问题进而巧施策反计,由此,袁术称帝之后本因发挥巨大的活力的一仗以失败告终,袁术集团再次进入了低压氛围。

为了重整旗鼓,袁术随后又将矛头指向豫州,希望能夺下陈国,再进颍川,以提士气,打开局面,却被曹操亲征再度击破,甚至于在此战之中丧失了一众亲信,埋下了之后分崩离析的伏笔。与此同时,袁术又后方失火,孙策自立的同时,连带吴景、孙贲一同背叛,导致袁术后方丧失大量土地,并且还削减了与曹操的前方战线的实力。这三次大的挫败,导致袁术本来盼望的士气高涨以出征灭敌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乱世枭雄袁术为何称帝失败

与此同时,袁术不仅丧失地利(丢失广陵、江东土地)、人和(吕布和孙策的背叛),还遭受到了天时的不利,建安二年的时候,恰逢大灾,以致江淮一代竟出现了人食人的情况,袁术此时急需大量物资以彰显威仪,提高集团士气,出征克敌。这场大灾这无疑是对刚称帝需要大量资金军粮来进行操作的袁术集团的巨大打击,所以也可以看到袁术对于散发军饷以解救饥民极大地不情愿(《后汉书》记载为“时,舒仲应为术沛相,术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仲应悉散以给饥民。术闻怒,陈兵将斩之”)。

乱世枭雄袁术为何称帝失败

此前我们提及过袁术集团的特殊性质,联盟机制的好处就是在于可以迅速集结势力,集团的成长性非常的好,但是缺点同样明显,如果集团没有很好的前途,联盟就会迅速走向崩溃,这也是袁术在连续大败之后急切称帝想要建功的原因之一。而此时的袁术集团正在走下坡路,亲信势力的削减,名士集团的反对导致整个集团的未来一片黑暗,外在的失败和内在的低压气氛,使得依附势力也开始离开袁术。陈兰、雷薄的叛逃就是一个典型。如此这般,袁术集团已经到达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失败已成定局的袁术只能寄托最后的希望于兄长袁绍,却在投奔的路上被刘备等人截住去路,在盛暑的六月,伴随着一句“袁术至于此乎”呕血而忘。

乱世枭雄袁术为何称帝失败

袁术的失败在笔者看来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偶然,袁术的称帝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赌博,袁术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是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优质思维能力,不可能说他完全不知道称帝所会带来的坏处,那么在思考过后袁术依旧选择称帝无疑就是希望可以借助称帝在政治、士气、威仪、军容等等方面都急速提升,以平外患;在外患平定之后,再进行安内,也是一种可靠的决策。只不过受到了种种上方提及的因素(这其中既有必然的部分,如孙策的自立等;也有偶然的成分,如天灾和吕布受陈珪蛊惑等)而失败。所以说,世人大多认为的袁术称帝是袁术最失败的举动,也有诸多商榷之处。

不过抛开称帝的问题不看,袁术的失败,确实也有着其他的一些性格问题,袁术的侠气精神当中,有着非常大程度的“骄奢放肆”在其中,例如典故的“路中捍鬼袁长水”就是一个典型,这并不能完全怪罪袁术,受时代的影响,名家子弟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这样的毛病,所以使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问题就出现在这种风格会使得对于集团和军队的管理上过于放任、随性,袁术军事上的失败和经济上的崩溃都与这点有很大的关系。袁术军队中兵叛之事乃是常态,粮饷不足导致大饥也是时有发生,导致最后彻底垮台。归咎下来,九泉之下的袁术,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无端放肆”才是。

乱世枭雄袁术为何称帝失败

袁术实力雄厚,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淮南称帝,此时其掌控着8个郡国,麾下有十几万军队。

可就在两年之后,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就在江亭愤懑而死,其庞大的集团随之瓦解,部众分别被曹操和孙权吸收。

为什么短短两年时间,袁术就败亡了呢?其实和袁术集团的内部问题有关。

一、内部缺乏有效管束

袁术集团兵多地广,但内部一直缺乏有效管束,导致叛乱频发,其中最大的叛变就是孙策叛变。

孙策叛变不仅极大削弱了袁术集团的实力,还直接导致了袁术集团在蕲阳战役中大败。

当时袁术正在攻打曹操,孙策叛变,并且攻略袁术的后方九江,迫使袁术回军救援。前方兵力不足,最终大败。此后袁术一蹶不振,直至死于江亭。

而孙策之所以能够叛变,就因为孙氏一直是世袭领兵,袁术不仅没有去打破这一点,反而将孙家的兵给了孙策,让他去征讨江东。既然是自家的兵,那么孙策一旦叛变,这些兵也会听从孙策。

另外,孙策叛变时,家属也都在自己身边,毫无后顾之忧。

而古代对于军事将领,一直采取质任的方式,也就是将领带兵出征,家人必须放在后方,充当人质。

曹操也曾经因为这一点遭遇叛变,比如张绣,张绣降而后叛,导致曹军大败。曹操失去了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事后曹操总结,就认为是没有取其质。

而袁术不仅放任世袭领兵,也不严格执行质任制,导致叛乱频发。比如杨奉、韩暹的叛变,就是被吕布几句话就倒戈了。

二、自由放任带来后勤问题

我们读《三国演义》时,会经常读到这样的桥段:军中粮尽,各自罢兵。

官渡之战时,曹操烧了袁绍的屯粮之所乌巢,就导致袁绍大军军心不稳。可见后勤问题尤其是军粮问题至关重要。

袁术也经常面临军粮问题,他的军粮供给始终是不稳定的。当时大多势力都采用的是州郡征调的方式,也就是让掌控下的州郡负责供应军粮。

但当时的州郡往往处于自治状态,想给就给,不想给就想办法拒绝提供军粮。比如袁术在寿春的时候,粮食耗尽了,派人去找陆康征集粮食,结果陆康关上城门,修筑工事,准备抵抗。然后袁术又找骆俊,也遭到拒绝。最后袁术靠着自己兵多,武力解决了二人,才度过了危机。

但当袁术在蕲阳战役大败之后,州郡就纷纷效仿陆康,拒绝给粮。

如果遇到天灾,州郡即使想征粮都征集不到。袁术最后死的时候,其军队就处于缺粮的状态,袁术身为皇帝,厨房只剩下麦屑,因为天热,想喝点蜂蜜水,却没有蜂蜜。

袁术集团管理上的自由放任,自始至终都没有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曹操后来看到了州郡征调的弊端,采用屯田的方式来保障后勤。

三、称帝激化了内部矛盾

袁术集团内部有三股力量,分别是名士大族、亲信部属以及依附势力。

这三股力量中,名士大族数量较少,他们反对袁术称帝,但无力抗争。

而亲信部属大多数支持袁术称帝,因为他们也可以跟着加官进爵。

但袁术集团内,依附势力占据了一大半。在依附势力中,一部分是支持袁术称帝的,比如何仪等人,本来就是反汉的黄巾军。

依附势力中,最重要的力量是孙氏。孙坚在世时,孙氏就是袁术集团的头号打手。

孙坚死后,袁术一边继续让孙氏作为打手,一边压制孙氏。比如孙策攻下九江,袁术本来许诺让他当九江太守,结果却给了陈纪。后来攻下庐江,庐江太守又被袁术给了刘勋。孙策破了丹阳,丹阳太守却归了袁胤。

袁术称帝,孙策找到了反叛的借口,自领会稽太守,脱离了袁术集团。

蕲阳大败后,依附势力也纷纷仿效孙策,脱离袁术集团。

袁术本来想靠称帝来凝聚人心,结果激化了内部矛盾,却落得众叛亲离。集团内部本身的松散和随意,注定了衰亡的命运。



乱世枭雄袁术为何称帝失败

选择了称帝的袁术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

东汉末年袁术称帝,被名士们所不耻似乎是必然的结局,同样,事物具有双面性,其促进了集团的活力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快,袁术就开始借助着这份活力进行之后的部署。

首当其冲的,就是灭吕布,吕布和袁术本无巨大矛盾和冲突,全是因其吕布集团内部的陈珪陈登父子捣鬼,恐慌其联姻之后势力过强,由陈珪的视角,也可借以论证袁术一开始的好算盘是没问题的。不过陈珪在这件事情中却颠覆了局势,导致吕布与袁术翻脸,即使是翻脸,吕布胜算依旧渺茫,但陈珪着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又抓住了袁术集团的联盟制度的问题进而巧施策反计,由此,袁术称帝之后本因发挥巨大的活力的一仗以失败告终,袁术集团再次进入了低压氛围。

为了重整旗鼓,袁术随后又将矛头指向豫州,希望能夺下陈国,再进颍川,以提士气,打开局面,却被曹操亲征再度击破,甚至于在此战之中丧失了一众亲信,埋下了之后分崩离析的伏笔。与此同时,袁术又后方失火,孙策自立的同时,连带吴景、孙贲一同背叛,导致袁术后方丧失大量土地,并且还削减了与曹操的前方战线的实力。这三次大的挫败,导致袁术本来盼望的士气高涨以出征灭敌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袁术不仅丧失地利(丢失广陵、江东土地)、人和(吕布和孙策的背叛),还遭受到了天时的不利,建安二年的时候,恰逢大灾,以致江淮一代竟出现了人食人的情况,袁术此时急需大量物资以彰显威仪,提高集团士气,出征克敌。这场大灾这无疑是对刚称帝需要大量资金军粮来进行操作的袁术集团的巨大打击,所以也可以看到袁术对于散发军饷以解救饥民极大地不情愿(《后汉书》记载为“时,舒仲应为术沛相,术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仲应悉散以给饥民。术闻怒,陈兵将斩之”)。



此前我们提及过袁术集团的特殊性质,联盟机制的好处就是在于可以迅速集结势力,集团的成长性非常的好,但是缺点同样明显,如果集团没有很好的前途,联盟就会迅速走向崩溃,这也是袁术在连续大败之后急切称帝想要建功的原因之一。而此时的袁术集团正在走下坡路,亲信势力的削减,名士集团的反对导致整个集团的未来一片黑暗,外在的失败和内在的低压气氛,使得依附势力也开始离开袁术。陈兰、雷薄的叛逃就是一个典型。如此这般,袁术集团已经到达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失败已成定局的袁术只能寄托最后的希望于兄长袁绍,却在投奔的路上被刘备等人截住去路,在盛暑的六月,伴随着一句“袁术至于此乎”呕血而忘。

袁术的失败在笔者看来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偶然,袁术的称帝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赌博,袁术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是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优质思维能力,不可能说他完全不知道称帝所会带来的坏处,那么在思考过后袁术依旧选择称帝无疑就是希望可以借助称帝在政治、士气、威仪、军容等等方面都急速提升,以平外患;在外患平定之后,再进行安内,也是一种可靠的决策。只不过受到了种种上方提及的因素(这其中既有必然的部分,如孙策的自立等;也有偶然的成分,如天灾和吕布受陈珪蛊惑等)而失败。所以说,世人大多认为的袁术称帝是袁术最失败的举动,也有诸多商榷之处。

不过抛开称帝的问题不看,袁术的失败,确实也有着其他的一些性格问题,袁术的侠气精神当中,有着非常大程度的“骄奢放肆”在其中,例如典故的“路中捍鬼袁长水”就是一个典型,这并不能完全怪罪袁术,受时代的影响,名家子弟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这样的毛病,所以使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问题就出现在这种风格会使得对于集团和军队的管理上过于放任、随性,袁术军事上的失败和经济上的崩溃都与这点有很大的关系。袁术军队中兵叛之事乃是常态,粮饷不足导致大饥也是时有发生,导致最后彻底垮台。归咎下来,九泉之下的袁术,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无端放肆”才是。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乱世枭雄袁术为何称帝失败》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小米14 Ultra将推出玻璃/陶瓷版本:更高档次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自剥虾仁可以直接冷冻吗 可以(冷冻可以让虾仁保存更久)

下一篇: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青岛 半小时排完积水(排水系统发达)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