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王派创始人王文娟离开我们一年了,思念绵长。2006年5月14日,王文娟曾在北大为青年学子做过一场讲座,忆成长,谈创作,说挚爱,引爆全场。本文作者随行采访,彼时情景,时隔多年,依然清晰如昨。
林妹妹惊现北大
上海越剧院此次进京,一如既往地坚持与青年观众的紧密联系,在剧场专设大学生观众席,提供学生优惠票,还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系列讲座、演出和研讨会。
2006年5月14日,北京大学图书馆外,一条醒目的横幅悬挂在大门口:“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北大见面会”,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率先进入北大举办讲座。
至今不会忘记,黛玉来到贾府时那一抬头、一个眼神,那种不近凡尘、清丽绝俗又忧郁的美曾经迷倒了多少戏迷粉丝。“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曹老夫子的诗意描绘,被王文娟的形象、气质表现得如此具象化,并镌刻在观众的心里。因此,当王文娟走进北大图书馆南配殿的时候,早就等候争睹“林妹妹”风采的学生一片欢呼。
令人意外的是,现场粉丝中不少是男学生;更令人意外的是,北大、清华两所高校“越剧协会”的会长也都是男学生。为了给讲座预热,12日,他们特地在学校放映了越剧电影《红楼梦》,除了有座的观众,还有不少同学是站着看完了两小时40分的电影。
主持者张梧,北大哲学系的学生,身材魁梧,开场白简短明了;王文娟直奔主题。
因为一部越剧电影《红楼梦》,几乎全国观众都认识了王文娟。难以想象,当年舞台银幕上娇滴滴、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已是80岁耄耋之年,但同学们见到的王文娟,依然风姿绰约、神思清明,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
左起:张梧(北大越剧协会会长),王文娟,尤伯鑫
“北大我本来是不敢来的,这是著名的高等学府;在座的不是教授,就是高材生,我是个小学生,我只念过三年书,所以坐在这里很胆怯。”王文娟直抒胸臆,“我说我不去吧,这里的同学很热情,一定要我来,而且说他们都是从各地来的。我感到对宣传越剧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知道,北大有好多研究《红楼梦》的专家,我不会讲理论,讲一讲演出的点滴体会。讲得不对,请大家指正。”王文娟坦率、谦逊的开场白,赢来了全场的掌声。
演好林黛玉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哭和小气
王文娟说,《红楼梦》影响太大了,从小她就听大人说过无数遍,印象最深的就是林黛玉“爱哭”。
“作为一个演员,我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她到底为什么要哭?是天生爱哭,还是碰到什么样的事情才哭?我在台上要演林黛玉,我什么时候要哭,什么时候不哭呢?我不见得一上台就哭,唱两句就哭,那就不像话了。”王文娟风趣的表白引来同学们的笑声和掌声。她说:“我觉得林黛玉在三种情况下要哭。一是寄人篱下,看到了贾母、王熙凤、薛姨妈等亲眷在一起有说有笑,很开心,而自己在这里一个人,很孤独。”
王文娟在北大演讲
王文娟举出自己的例子。她出生在浙江四明山脚下的一个坑边村,爸爸是教书的,因为妻子去世了,王文娟的妈妈就成了填房嫁给了他。婚后,生了王文娟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虽然家境不太好,但是我有妈妈、弟弟妹妹在一起,心里很温暖。”王文娟有个表姐叫竺素娥,在上海演戏,已经蛮红了。为了照顾家里,妈妈让她去上海跟表姐学戏。爸爸不肯,妈妈就跟爸爸吵,王文娟在边上哭,为妈妈助阵,爸爸不得不同意。可是,当她真的要去时,又害怕了。“妈妈给我做了两件热天穿的短衫,两件对襟罩衫,一件棉大衣,拿出了我表姐给她的大皮箱,盛放衣物。我的小弟弟只有五岁,还在那里嘻嘻哈哈地转;我的妹妹有点懂事了,有些不舍。那个时候我要哭了,上海是个非常遥远的地方,要历经半个月才能到;何况表姐我也只见过一面。想到要挣钱给家里,我又狠下心来;当时妈妈送我,骨肉分离之痛,讲不出来。”
就是这种难舍难离的感情,为王文娟演好林黛玉提供了帮助。
到了上海,表姐虽然是个红角儿,但也买不起房子,她就睡在表姐的阁楼上。“我那时小,就跟在表姐后面,她既是我表姐又是我老师。她朋友多,经常有人请她吃饭,我就一起去。但是也难受,人家请的不是我。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少吃一点,好在我表姐会搛给我……”表姐“有朋友一起玩,我只是站在边上,又不舒服,晚饭后我没事,就先上阁楼睡觉。他们吃夜宵,特别是肉丝炒年糕,还放了大蒜,多香啊,到现在我还感觉得到。表姐善解人意,会叫我,彩娟(那时我叫彩娟),你起来,吃年糕了。我假装睡着,其实很想吃;但是我又不敢起来。这种日子实在不好过。我想林黛玉寄人篱下,这种情况何尝没有。”
这种寄人篱下的境遇又是王文娟塑造林黛玉的依据。
王文娟继续讲解,“第二种情况,就是贾宝玉受委屈的时候,比如贾宝玉为了琪官的事受到父亲的鞭打,动也不能动。书里描写,林黛玉哭得眼睛像桃儿一样。”这种情况她要哭了。
“第三种情况,当误会消除,知道宝玉对自己好的时候,比如,紫鹃‘试玉’,说林姑娘要回到南方去了,贾宝玉听了以后失魂落魄,病倒了。林黛玉知道后,恨恨地骂了紫娟。她真正感到贾宝玉对她的真情,哭得更厉害了,一夜哭到天亮。”
王文娟说,有人讲林黛玉很小气,人家讲什么,她要么是哭,要么是很尖刻地回答。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王文娟在塑造林黛玉时,演的是她自己心里的“这一个”。“我怎么爱上林黛玉呢?我感觉她不会用一些小手段。她是用真挚的感情去争取理想的生活。而且是用自己的生命(的代价)去争取的。”王文娟说:“她跟贾宝玉从两小无猜,发展到心生情爱,所以在贾宝玉、特别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问题上是非常敏感的。我感到这个小气很可爱,不令人生恨。在恋爱问题上,我想没有人会那么大方。你们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没有小气,就不真了,不可爱了。”
多情的女子我都喜欢
见面会现场,一位来自王文娟故乡的女学生告诉王文娟,她的母亲不识字,“是你的《红楼梦》陪伴了她的一生,丰富了她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今天是母亲节,我代表母亲和我自己,向你深深地鞠一躬,表示感谢!”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位女生对王文娟说,“我来自四川,刚下火车。”全场同学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她说,有人说你的前半生很像林黛玉,很内敛,不张扬,不愿曝光;后半生你走在了改革的前沿,敢干、敢闯,带领了“红楼团”的改革,这又像孟丽君。我想问,是你塑造的角色使你的人生前后有这么大的反差,还是自身的性格让你成功地塑造了这两个人物?这个问题又赢得了全场鼓掌。
拍摄电视剧版《孟丽君》时,王文娟已是70岁高龄;她以自己创造的人物形象,留下了再度登临巅峰的不朽光辉。
《孟丽君》引起轰动是可想而知的。孟丽君本是一个极富才情的女子,为救未婚夫女扮男装,竟高中状元,官居宰相……人物的传奇经历为舞台创造了很大的空间。更难的是,王文娟是旦角演员,戏中大量融合了小生的表演元素。而这个小生又不是越剧常规演出中的张生、贾宝玉这样的人物,是一个一路官至宰相的高位,迥异于才子佳人式的小生形象。王文娟在这出戏里充分展示了炉火纯青的唱腔和刚柔相济的表演特点,令喜爱她的观众深深着迷。
对于如此尖锐的问题,王文娟没有回避,“我不敢讲我像孟丽君,因为她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我呢,还是想闯。我又不像林黛玉那样忧郁,哪些是正确的,我还是敢去做的。我们红楼剧团改革是非常困难的。”王文娟说,当时上海越剧院有400多号人,只有两个团在演出,她和徐玉兰觉得这样不行,好多人的才能没有发挥。单说小生,就有徐玉兰、范瑞娟、陆锦花、陈少春,下面还有曹银娣等很多人,花旦也有好多。“我们认为可以再产生一个团,人才可以得到锻炼,经济可以得到发展,我们就决定这样做。那时我们只能自己闯。徐玉兰大姐就提出我们自负盈亏。人员问题,我们就到浙江去找,我们好多学生都在浙江,钱惠丽徐玉兰去叫,王志萍、单仰萍是我的学生,我去叫。”王文娟说。但是这很难得,当年王志萍、单仰萍、钱惠丽到上海,是经历了曲折的。
又一名学生说:“王老师我也是来自余姚,特别喜欢你的王派艺术,你是性格演员,不仅林黛玉演得好,我喜欢的孟丽君也演得非常好,处理很微妙。你是怎么把握这两个不同人物的?尤其你在女扮男装的时候,做功、扮相、都令人倾倒。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角色,你是怎么看的?”
王文娟显得很兴奋,说:“两个角色我都喜欢。林黛玉的感情真,她对贾宝玉一往情深。孟丽君对皇甫少华也是一往情深,一般来讲,皇帝喜欢她,她可以做娘娘了,但是她不,还是喜欢皇甫少华。总的来讲,多情女子我都喜欢!”全场一片笑声,掌声热烈。
我们俩白天见不得人
眼看全场的情绪越来越热烈,主持讲座的张梧不失时机抛出了重磅炸弹,他说,《红楼梦》这部戏为王文娟老师带来了美满的婚姻。大家知道,王老师的先生是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鼓掌),这对王文娟老师在表演上讲究性格,一定带来不少帮助。虽然已经八十高龄,突然听到这个问题,王文娟似乎也没有准备,居然用手掩面,有些羞涩。“这个问题么,好像跟今天的话题没有关系(笑)……”张梧朗声说道:“孙道临先生跟我们是校友,他是燕京大学的学生;跟我是系友,他也是哲学系的嘛。”全场大笑,响起了掌声。
面对充满期待目光的莘莘学子,王文娟说:“好,大家要我谈,就谈一点吧。”
孙道临出身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在燕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期间,受同窗挚友黄宗江的影响,逐渐走上从事电影艺术的道路。之后,他在《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等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电影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在黄宗江的牵线下,孙道临和王文娟认识了,恋爱了。
王文娟与孙道临
他们俩谈恋爱与别人不同,就是白天不能谈,不能一起出去,因为孙道临有影迷,王文娟有戏迷,他们一起出去人家会认出来。他们相识的时间不长,当时孙道临住在武康路,王文娟住在华山路,不算远。每次分别,孙道临送王文娟,到了华山路,王文娟再送孙道临;不一会儿,到武康路附近了,孙道临回身再送王文娟……这样的“拍拖”,一定是热恋中的人的最爱。
有一次王文娟到北京开会,孙道临正好在北京拍片,于是孙道临就约王文娟到北海公园的白塔下见面,并且说好,孙道临在公园门口等。王文娟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如约而去。到了公园门口,只见孙道临被很多青年围着,不得脱身。因为孙道临的影迷是全国的,而王文娟当时在北京的戏迷不多,她只身一人冲上前去,把围着孙道临的人群撕开一个口子,拉着孙道临就走。那些热情的影迷很执着,不依不饶,紧随着他们二人追去。走到北海游船码头,孙道临赶紧说,我们下湖划船吧。他们希望用这个方法“甩开”围观人群。谁知他们刚下船不久,那些影迷纷纷租船,紧跟着他们的船,玩起了“追捕”的游戏。孙道临一看,叹了口气,没办法,只好“弃船上岸,落荒而逃”。
距离王文娟在北大的演讲过去16年了,但当时的情景依然挥之不去。(上海越剧院供图)(秦来来)
“林妹妹”王文娟去世,享年95岁,她曾经是如何一炮而红的?
我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场露天电影《红楼梦》,里面的女主角林黛玉的扮演者就是王文娟,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但当初看电影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对王文娟的表演记忆犹新,也喜欢上了越剧那悠扬缠绵的曲调。可以说在我们这些50岁以上的人(五零、六零、七零后们)中,不是出生在江浙一代而还能喜欢听越剧的,十有八九是被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成功圈粉的。
我小时候看过电影之后,又购买了电影红楼梦的小人书,每天翻看。对王文娟和徐玉兰的演绎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深深印刻在脑子里,觉得她们就是真实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样子。后来八七版的红楼梦出来,感觉陈晓旭很像王文娟,欧阳奋强也神似徐玉兰。
因为喜欢王文娟的林黛玉,顺带着也关心她的个人生活,才知道她的丈夫是著名的电影演员孙道临。孙道临曾经演过一个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最后的镜头是他作为地下工作者给我党发密电,在得知自己马上被捕的情况下,平静地(甚至面带微笑)打下了“同志们,永别了”。当时我完全沉溺在对英雄的崇敬之中,对孙道临也倍感敬仰,知道他是偶像王文娟的丈夫,便觉得他确实是了不起的伟大演员,很配得上王文娟。
当年的那些了不起的演员(那时候被称为是“人民艺术家”)现在也都已经进入暮年,很多人已经离开了我们。王文娟老师今日的辞世令人感到痛惜,她成就了多数人心中不可颠覆的“林妹妹”形象,是一名伟大的越剧演员。越剧这个古老的剧种也因为有王文娟的艺术创造而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天堂中多了一个林妹妹,悼念王文娟老师!
越剧演员王文娟在84年春晚上唱的红楼梦中的哪一段
一、她演唱的是越剧《红楼梦》中的劝黛这一段,有关的唱词解释如下:紫鹃:
你是少兄弟没父母,全仗你自定主意自张罗。
春风会吹老梨花脸,光阴它轻轻在溜过。
天底下王孙公子沙般多,都是那三妻四妾朝秦暮楚。
我是相敬如宾的见得少,弃旧恋新看得多。
真所谓万两黄金容易得,难得知心人一个。
你和他一桌子吃饭一凳子坐,性情脾气摸得破。
啊姑娘啊,眼前有人不张罗,你还点起灯笼找哪个。
林黛玉:
好紫鹃句句话儿含意长,她窥见我心事一桩桩。
想黛玉寄人篱下少靠傍,还不知叶落归根在哪乡。
老太太虽然怜惜我,总不是可恃宠撒娇象自己的娘。
舅父母是宾客相待隔层肉,凤姐姐是里面尖来外面光。
园中姐妹虽相好,总是那各母所生各心肠。
知心人只有宝哥哥,从小就耳鬓厮磨成一双。
几年来心贴心儿把日月过,情深如海难测量。
因此我愿为春蚕自作茧,我为他日吐情丝夜织网。
心中事牵肠挂肚推不开,好姻缘又似近身又渺茫。
若说今生没奇缘,为什么合一付心肝合一付肠。
若说今生有奇缘,为什么隔一座高山隔一堵墙。
不由人痴痴想,我只有心坎里深把哑谜藏。
二、补充解释王文娟: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出生于中国绍兴嵊县黄泽镇坑边村,戏剧表演艺术家,擅长越剧青衣。
曾担任和获得过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等职务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