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754年
- 754年
- 甲午马年
- 中国纪年
- 754年,唐玄宗至道大圣
- 历史大事
- 安禄山入朝加左仆射
754年中国纪年
754年,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天宝十三载,干支纪年为甲午马年。
754年历史大事
安禄山入朝加左仆射
天宝十三年(七五四)正月三日,安禄山入朝。当时杨国忠与安禄山交恶,所以在玄宗前言禄山必反,并说:皇上试召之入朝,必不来。玄宗召之,禄山闻命即至。四日,禄山见玄宗于华清宫,涕泣说:“臣本是胡人,为陛下所宠爱信任,但为国忠所嫉妒,臣死无日矣。”玄宗怜悯,赏赐巨万,于是更加亲信禄山,不听国忠之言。太子也知安禄山必反,言于玄宗,亦不听。玄宗欲加安禄山同平章事,已令太常卿翰林待诏张垍草制。杨国忠知后谏说: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识丁,怎么可以为宰相呢!制书如下,恐四夷有轻我大唐之心。玄宗听后乃止。正月十日,加禄山左仆射,赐其一子三品官,一子四品官。安禄山又求兼领闲厩、群牧使。正月二十五日,玄宗又以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使。禄山又求兼群牧总监,月二十七日,又以其兼知总监事。禄山奏以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郎,充闲厩副使。
安禄山乞赏部将辞归范阳
天宝十三年(七五四)二月二十三日,安禄山入朝奏请说: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及同罗等,功勋甚多,乞不限常格,超资加赏,仍写告身付于臣军,授与将士。于是安禄山部下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预谋反叛,欲以此收将士之心。三月一日,安禄山辞归范阳,玄宗解御衣赐之,禄山受之,既惊且喜。恐怕杨国忠奏玄宗留己,遂疾驱出潼关。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命船夫执绳板立于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行,一日数百里,过郡县都不下船。从此凡有告安禄山反者,玄宗皆缚送范阳,于是人皆知禄山要反,但无人敢说。
张均张垍被贬
唐初,诏敕制书都由中书省和门下省有文才者草写。乾封(六六六至六六七)以后,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草之,因为常于北门等候进止,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中宗在位时,上官昭容专其事。玄宗即位,设置翰林院,在禁中延引文章之士,下至僧人、道士,及书、画、琴、棋、数术之士皆置之翰林院,被称为“翰林待诏”。刑部尚书张均及弟张垍皆供奉翰林院。玄宗想要加安禄山同平章事时,曾令张垍草制书。后因杨国忠谏而止。安禄山离开长安归范阳时,玄宗令高力士送至长乐坡,力士回来后,玄宗问道:禄山心中高兴吗?回答说:观其心意似乎不高兴,一定是因为知道想命其为相而中止的原故。玄宗以此问杨国忠,国忠说,欲以禄山为相,别人并不知道,一定是张垍兄弟所告。玄宗大怒,天宝十三年(七五四)三月遂贬张均为建安(今福建建瓯)太守,张垍为卢溪(今湖南泸溪)司马,张垍弟给事中张俶为宜春(今江西宜春)司马。
哥舒翰为其部将请功
安禄山乞赏其部将,哥舒翰也为其部将请功,天宝十三年(七五四)三月,玄宗遂下敕以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骡骑大将军,河源(今青海西宁)军使王思礼加特进,临洮(今青海乐都)太守成如璆、讨击副使范阳人鲁炅、皋兰(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府都督浑惟明等并加云麾将军,陇右讨击副使郭英乂为左羽林将军。哥舒翰又奏严挺之之子严武为节度判官,吕湮为支度判官,高适为掌书记,曲环为别将。
剑南兵大败于南诏
天宝十三年(七五四)六月,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帅兵七万击南诏。南诏王阁罗凤引唐军深入,至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诏兵坚壁不战。唐军后继不给,粮食吃尽,士卒又多染瘴疫,大部分死亡,乃帅兵退却,南诏乘机追击,李宓被擒,全军覆没。而杨国忠却谎报军情,隐其败状,以捷上奏,更发兵讨之,前后死者近二十万人。但慑于杨国忠的威权,无人敢以实情上闻。玄宗曾对高力士说:我现在年老,把朝事付给宰相,边事付于诸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高力士听后说:“我听说云南兵多次败唐军,边将又拥兵太重,不知陛下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局势将不可收拾,不可说无忧。”
哥舒翰奏置神策军
天宝十三年(七五四)七月二十日,哥舒翰奏请于所开九曲之地置洮阳、浇河(皆今甘肃临潭西)二郡及神策军,以临洮太守成如璆兼洮阳太守,充神策军使。神策军此时虽是陇右节度使所属的一支驻守临洮城的军队,但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入援,参加了平叛战斗。后因其故地已被吐蕃占领,就留在朝廷,逐渐发展成为唐朝的禁军。在唐代后期平定藩镇割据,抵御外族的侵略中,成为唐朝劲旅。由于军权为宦官所控制,神策军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的影响。
陈希烈罢相
杨国忠忌陈希烈,遂屡次上表辞位。玄宗想以武部侍郎吉温代之,国忠以吉温附安禄山,奏言不可,因为文部侍郎韦见素和雅易制,遂荐之。天宝十三年(七五四)八月十一日,以陈希烈为太子太师,罢政事,以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平章事。
杨国忠欺瞒灾情
自去年以来,水旱灾相继,关中一带大饥。杨国忠恶京兆尹李岘不附已,以灾荒归咎于岘。天宝十三年(七五四)九月,贬李岘为长沙太守。玄宗忧淫雨连绵,伤田中禾稼,杨国忠取禾苗之善者献之,并说:“雨水虽多,但不害稼。”扶风(今陕西凤翔)太守房琯上言所部水灾,国忠即使御史推按其事,所以天下无人敢上言灾情。高力士在玄宗身边,玄宗说:“淫雨连绵不断,天下有事可以直言。”力士说:“自陛下把大权假于宰相,因为赏罚无章,以至阴阳失度,所以群臣不敢直言。”玄宗听后沉默不语。
吉温被贬
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文雅有盛名,杨国忠恐其入为相,使人告陟有贪赃之事,下御史按问。陟遂贿赂御史中丞吉温,使求救于安禄山,但为国忠所发。天宝十三年(七五四)十一月十一日,贬陟为桂岭(今广西贺县)尉,贬温为沣阳(今湖南沣县)长史。安禄山为吉温讼冤,并言国忠谗疾,但玄宗两无所问。
户部奏天下郡县乡户口数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七五四),户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县一千五百三十八,乡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O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人口数五千二百八十八万O四百八十八,是为唐代户口最盛时期。
玄朗卒
天宝十三年(七五四),东阳(今浙江东阳)清泰寺沙门玄朗卒,年八十二。释玄朗,俗姓傅,字慧明,婺州乌伤(今浙江义乌)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至光州(今河南光山)从道岸律师受具足戒。先学律,后博览经论,尤精《涅盘经》。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妙喜寺与印禅师研学禅要。曾从天台宗七祖慧威法师学《法华经》、《净名经》、《大智度论》、《摩诃止观》等,精通天台宗教义。因隐居左溪岩,世称为“左溪尊者”。被奉为天台宗第八祖。撰《法华经科文》二卷。著名弟子有湛然等。
崔颢卒
天宝十三年(七五四),诗人崔颢卒,生年不详。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七二三)登进士第,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有才无行,好饮酒赌博。其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代表作有《黄鹤楼》,据传大诗人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题诗,慨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十二首,编为一卷。
李颀卒
天宝十三年(七五四),李颀约卒于是年,生年不详。李颀,籍贯不详,长期居于颍阳(今河南登封)。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尉。后去职,归隐颍阳,炼丹求仙。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綦毋潜等皆有交往,名著当世。其诗内容丰富,尤以边塞诗著称。《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二十余首,编为三卷。
754年《资治通鉴》记载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下天宝十三年(甲午,公元七五四年)
春,正月,己亥,安禄山入朝。是时杨国忠言禄山必反,且曰:“陛下试召之,必不来。”上使召之,禄山闻命即至。庚子,见上于华清宫,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上怜之,赏赐巨万,由是益亲信禄山,国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禄山必反,言于上,上不听。
甲辰,太清宫奏:“学士李琪见玄元皇帝乘紫云,告以国祚延昌。”
唐初,诏敕皆书、门下官有文者为之。乾封以后,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草诸文辞,常于北门候进止,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中宗之世,上官昭容专其事。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刑部尚书张均及弟太常卿垍皆翰林院供奉。上欲加安禄山同平章事,已令张垍草制。杨国忠谏曰:“禄山虽有军功,目不知书,岂可为宰相!制书若下,恐四夷轻唐。”上乃止。乙巳,加禄山左仆射,赐一子三品、一子四品官。丙午,上还宫。
安禄山求兼领闲厩、群牧;庚申,以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禄山又求兼总监;壬戌,兼知总监事。禄山奏以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郎,充闲厩逼使,杨国忠由是恶温。禄山密遣亲信选健马堪战者数千匹,别饲之。
二月,壬申,上朝献太清宫,上圣祖尊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大皇太帝。癸酉,享太庙,上高祖谥曰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高宗谥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谥曰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以汉家诸帝皆谥孝故也。甲戌,群臣上尊号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赦天下。
丁丑,杨国忠进位司空;甲申,临轩册命。
己丑,安禄山奏:“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勋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资加赏,仍好写告身付臣军授之。”于是除将军者五百馀人,中郎将者二千馀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
三月,丁酉朔,禄山辞归范阳。上解御衣以赐之,禄山受之惊喜。恐杨国忠奏留之,疾驱出关。乘船沿河而下,令船夫执绳板立于岸侧,十五里一更,昼夜兼行,日数百里,过郡县不下船。自是有言禄山反者,上皆缚送之。由是人皆知其将反,无敢言者。
禄山之发长安也,上令高力士饯之长乐坡,及还,上问:“禄山慰意乎?”对曰:“观其意怏怏,必知欲命为相而中止故也。”上以告国忠,曰:“此议他人不知,必张垍兄弟告之也。”上怒,贬张均为建安太守,垍为卢溪司马,垍弟给事中埱为宜春司马。
哥舒翰亦为其部将论功,敕以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骠骑大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加特进,临洮太守成如璆、讨击副使范阳鲁炅、皋兰府都督浑惟明并加云麾将军,陇右讨击副使郭英乂为左羽林将军。英乂,知运之子也。翰又奏严挺之之子武为节度判官,河东吕諲为度支判官,前封丘尉高适为掌书记,安邑曲环为别将。
程千里执阿布思,献于阙下,斩之。甲子,以千里为金吾大将军,以封常清权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夏,四月,癸巳,安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李日越。
六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
侍御史、俞南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诱之深入,至太和城,闭壁不战。宓粮尽,士卒罹瘴疫及饥死什七八,乃引还;蛮追击之,宓被擒,全军皆没。杨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中国兵讨之,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无敢言者。上尝谓高力士曰:“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对曰:“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谓无忧也!”上曰:“卿勿言,朕徐思之。”
秋,七月,癸丑,哥舒翰奏,于所开九曲之地置洮阳、浇河二郡及神策军,以临洮太守成如璆兼洮阳太守,充神策军使。
杨国忠忌陈希烈,希烈累表辞位;上欲以武部侍郎吉温代之,国忠以温附安禄山,奏言不可;以文部侍郎韦见素和雅易制,荐之。八月,丙戌,以希烈为太子太师,罢政事;以见素为武部尚书、同平章事。
自去岁水旱相继,关中大饥。杨国忠恶京兆尹李岘不附己,以灾沴归咎于岘,九月,贬长沙太守。岘,祎之子也。上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灾,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高力士侍侧,上曰:“淫雨不已,卿可尽言。”对曰:“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上默然。
冬,十月,乙酉,上幸华清宫。
十一月,己未,置内侍监二员,正三品。
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斌之兄也,文雅有盛名,杨国忠恐其入相,使人告陟赃污事,下御史按问。陟赂中丞吉温,使求救于安禄山,复为国忠所发。闰月,壬寅,贬陟桂岭尉,温澧阳长史。安禄山为温讼冤,且言国忠谗疾。上两无所问。
戊午,上还宫。
是岁,户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县千五百三十八,乡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