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公元前676年
- 纪年
- 周惠王元年
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76年 - 大事记
公元前676年秦国事记
公元前676年,秦德公卒,子宣公嗣位。秦宣公(?—前664年),秦国国君,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公元前676年楚国事记
公元前676年,阎敖亲族叛,与巴军联合。阎敖是楚国诸敖之一。楚国诸敖的四种情况是若敖、霄敖、莫敖为一类,楚建国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建国后他们的后代成为宗族,若敖、莫敖既是宗族名称,又是宗族首领,霄敖的后代变成莫敖氏;—类是阎敖、芳敖,也是楚国宗族,阎敖氏早衰;芳敖氏成为楚国的望族;—类是堵敖、郏敖、訾敖,均为楚国短命国君,无号谥,又无后代,楚人按成例称他们为一方豪首;共敖是楚国灭亡后,楚亡人共同拥戴的首领。虽然存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但作为首领、酋豪的意思是共同的。
公元前676年晋献公事记
公元前676年,晋献公治国,晋国实力大增,晋献公用假道伐虢之计消灭了虢国和虞国,将它们的版图并入晋国国土。又将周边的耿国、霍国、魏国吞并。(假道伐虢,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就是出自晋献公灭虢国和虞国)。由于晋国和北面的犬戎民族、白狄民族相临。长期以往,晋国一直受到这些异民族的侵扰,与晋国同处北方的国家皆如此。但是,晋献公时期,这些入侵发生的频率就比较少,因为晋献公对其态度很硬,并且异民族看到与晋国同是亲戚的姬姓国家一个个被晋献公吞并,由此胆寒。
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76年 -秦德公去世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 ,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嬴姓,名字失传。
秦德公即位以后,发展生产,并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此时,秦人祭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开始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今陕西境内的鄜县祭祀天地。秦德公命人占卜迁都雍城是否吉利,结果是后代子孙可以以此地为依托向东发展,直至饮马黄河。秦国迁都以后,大臣梁伯、芮伯迫于压力而前来朝见秦君。秦国开始确定有三伏的节气,用在城门杀狗的方法来祛除热毒邪气。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