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66年
- 外文名
- 66 Years
- 简介
- 丙寅年(虎年)
- 大事件
- 罗马帝国镇压犹太人起义的战争
66年历史纪年
公元66年,东汉永平九年,丙寅年(虎年),东汉明帝时期。
66年公元66年 - 大事件
古代罗马帝国镇压犹太人起义的战争。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反罗马统治的起义,消灭驻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70年罗马军攻陷耶路撒冷,大批起义者被杀,七万余犹太人被卖为奴隶。
罗马在犹太省总督弗洛鲁斯的胡作非为和暴行直接引起了公元66年犹太人的反抗起义。
公元66年,罗马总督弗洛鲁斯有意进行挑拨,以总督府所在地凯撤里亚犹太教堂附近的通路系希腊人地产为由,唆使希腊人阻挠犹太人进入教堂。他在接受犹太人贿赂后,又唆使希腊人在教堂附近侮辱犹太人。于是双方发生冲突。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各地的犹太人奋起抗争。抗争者遭到残酷镇压,仅凯撒里亚的犹太人就有2万人被杀害。这样,新仇旧恨促使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举行武装起义。
公元66年爆发的犹太人大起义,是犹太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然在此之前,犹太人曾经多次暴动,反抗罗马帝国的暴政,这次起义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而罗马帝国的镇压也最为残酷-耶路撒泠惨遭屠城,第二神殿被夷为平地,超过一百万人丧生(这个数字出自尤索弗斯(Josephus)的著作“犹太战争”,后世史学家认为可能有些水分。根据吉本的“罗马帝国的衰亡”,罗马帝国此时的人口为一亿两千万)。仅仅65年以后,不屈不挠的犹太人再次起义,罗马帝国终于对犹太民族失去耐心。起义被镇压后,罗马帝国将所有的犹太人驱逐出犹太地(Judea,即今天的巴勒斯坦),令其永远不得返回故国。犹太人于是开始在欧洲各地流亡,成为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饱受欺凌和迫害。
66年公元66年 - 五月
公元66年5月,该撒利亚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发生纠纷,全境动荡不安。这时罗马巡抚弗罗腊斯乘机抢掠圣殿财物,西卡尼派率领犹太人奋起抵抗,击败弗罗腊斯的雇佣军。弗罗腊斯求援于叙利亚巡抚,但援军仍被击溃,起义的犹太人完全控制了耶路撒冷城。犹太巡抚向罗马尼禄皇帝告急,尼禄派遣维斯帕先将军率领大军进入巴勒斯坦,公元67年平定北方加利利省,犹太史家约瑟福斯向维斯帕先投降。罗马征讨大军继续南下,占领撒玛利亚、犹太全地,进逼耶路撒冷和少数残存据点。正当此时,传来罗马尼禄皇帝猝死消息(68年6月9日),引起罗马局势动荡不安,多人觊觎王位,维斯帕先也有野心,于是暂停进攻,退到埃及亚历山大城注视罗马局势的发展。
公元66年11月,罗马远征讨伐队和诸属国国王的军队均被起义军彻底击败。于是,尼禄皇帝派大将韦帕芗统领大军6万人征讨犹太起义军。公元67年,罗马军队侵入加利利地区,遭到6.5万犹太起义军的顽强反抗,未获成功。
66年公元66年 - 人物
乐成王族的开基祖刘党(56-94年),是汉明帝的第四个儿子。公元66年,被赐号重熹王,公元72年被封为乐成王,公元88年就国,定都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史称乐成靖王。
66年公元66年 - 古迹
褒谷摩崖石刻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以北的褒谷褒河两岸,时间:始于公元66年(汉明帝永平九年),迄今.有摩崖石刻百余品,尤以“石门十三品”闻名于世,于196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称: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褒谷摩崖石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书法成就堪称世之瑰宝.石门十三品是中国汉魏到唐宋的书法真迹,对研究中国文字的演变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汉代隶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褒斜道南口的石门,始凿于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采用“火焚水激”法,历时三年竣工,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之一。石门位于汉中市褒河谷口西岸。门呈洞状,南北向,长16.5米,宽4.1~4.4米,高3.45~3.75米。隧道内外,有东汉至明清时期的摩崖题刻百余方。其中记颂开通褒斜道的东汉“鄐君开道碑”、“杨君石门颂”、“李君表”、“杨淮、杨弼表记”、北魏“石门铭”等,是研究古代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稀资料。“鄐君开道碑”刻于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幅宽2.7米,高1.3米,笔阵森严,气势雄峻,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摩崖之一。褒斜道石门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石门已被水库淹没,汉至宋代的17方摩崖已迁至汉中市博物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