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1375年
- 世纪
- 14世纪
- 年代
- 1370年代
- 年号
- 洪武八年
1375年历史纪事
1375年《大明宝钞》的印造
当时
大明通行宝钞
1375年都指挥使司的改立
明初,在各行省置行都督府,设官与都督府相同。洪武三年(1370),设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都卫。洪武四年,置各都卫断事司,以理军官、军人词讼。其后,又浙次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大同、成都、福州、建宁、广东、广西、定辽都卫和西安行都卫。又以都卫节制方面,职系颇重,从朝廷选择升调,不许世袭。洪武八年十月二十七日,朱元璋下诏,并改在外各处所设都卫为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于是,改燕山都卫为北平都司、西安都卫为陕西都司、太原都卫为山西都司、杭州都卫为浙江都司、江西都卫为江西都司、青州都卫为山东都司、成都都卫为四川都司、福州都卫为福建都司、武昌都卫为湖广都司、广东都卫为广东都司、广西都卫为广西都司、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河南都卫为河南都司,改西安行都卫为陕西行都司、大同都卫为山西行都司、建宁都卫为福建行都司。在京留守都卫改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原辖天策、豹韬等八卫俱为亲军指挥使司,水军左右二卫为指挥使司,俱隶大都督府。洪武十五年增置贵州、云南二司都。后改北平都司为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改为大宁都司。宣德年间又置万全都司、四川行都司(治建昌)、湖广行都司(治郧阳)。共十六都司、五行都司。都司设都指挥使一人 (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司狱司,司狱(从九品);仓库、草场,各设大使、副使一人。行都司设官与都司相同。都司掌一方的军政,各率其所辖卫所隶于五军都督府,而听命于兵部。凡都司并流官,或得世官,岁抚、按察其贤否,五年考选军政而废置。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常以一人统司事,称掌印,一人练兵,一人屯田,称佥书。巡捕、军器、漕运、京操、备御诸杂务,并选充任,不被选充的称带俸。凡备倭守备行都指挥事的,不得违牙、升公座。凡呈送朝廷的吉凶表笺,序衔布、按二司之上。经历、都事,典文移;断事,理刑狱。
1375年文化纪事
1375年《洪武正韵》编成
朱元
《洪武正韵》
1375年天下立社学
洪武八年(1375)正月二十七日,朱元璋命天下立社学。他对中书省臣说:成周之世,家有塾,党有序,所以百姓无不知学,教化行而风俗淳美。现在郡县皆有儒学,而乡社百姓及其子弟未有学习机会。应令地方有司,在乡村立社学,聘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这样,也可以做到民知学习,风俗淳美。社学兼读御制颁行诸书及新定《律令》。
1375年刘基临终呈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癸酉进士,授高安县丞,迁江西行省椽、江浙儒学副提举。
刘基
1375年杂谭逸事
1375年廖永忠之死
廖永忠(1233—1375),巢县人,元至正年间,与兄永安聚义兵保巢县。至正十五年 (1355)以舟师归附朱元璋,后从永安渡江。永安陷于吴,袭兄职为枢密佥院,并总其军,屡立战功。伐陈友谅,以功进中书省右丞;再征陈理,英勇无比,元璋赐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悬于门额;伐张士诚,取德清,进克平江,擢中书平章政事。吴元年 (1367),任征南副将军,率舟师讨方国珍,进据福州。洪武元年(1368),兼同知詹事院事,乘胜掠定闽中诸郡,师至延平,破执陈友定。任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平广西。洪武三年北征,克察罕脑儿。同年十一月封德庆侯。洪武四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伐蜀,战瞿塘,挥师重庆。论功行赏,名列傅友德之后。洪武五年又从征沙漠,至和林,大胜而还。洪武六年奉命督师出海捕倭。不久召还京师。因其曾护送小明王迎韩林儿回应天,至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覆舟而死,元璋怪罪永忠,在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谕诸将说:“永忠战鄱阳,亡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只封侯而不公。”其实是对瓜步沉舟事耿耿于怀。洪武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朱元璋以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1375年选国子生分教北方
朱元璋告谕御史台官说:“致治在于善俗,善俗本于教化。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因北方丧乱之余,忙于生计,知学的人很少,欲求博闻之士,十分困难。太学诸生,年老德优的,你们宜于选取,令其分教北方,以促使人人知道追求学问,多出人才。”洪武八年(1375)三月,御史台官奉命选取国子生林伯云等三百六十六人,给廪食,赐衣服,分教于北方府州儒学。
1375年赵成出使易马
洪武三年(1370)五月,邓愈克河州,又招纳吐番诸部,设河州卫,指挥同知等官,皆由其酋长充任,于是番酋前往和州贸易,为此设立了河州茶马司,正式允许西番以马易茶,予以互市。西番以马易茶的日益增多,而其使用的货币与中国不同。尤其是改行钞法之后,西番人颇感不便,因而以马交易的越来越少。洪武八年(1875)五月初九日,朱元璋遣中官赵成带着罗绮绫帛及巴茶往河州与西番市马。仍命河州守将善加抚循,以通互市。马稍来集,即以重额赏赐。同时,赵成又宣谕朝廷德意。这是中官出使的开始。自此之后,番酋感悦,纷纷到朝廷谢恩。而山后归德等州西番诸部落皆以马来售。
1375年扩廓帖木儿逝世
扩廓帖木儿(?一1375),河南沈丘人,本姓王,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甥。察罕收为养子,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元末,随察罕攻战。察罕死,顺帝即于军中拜扩廓为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总
大内宫殿
1375年大内宫殿的改建
洪武八年(1375)九月初四日,朱元璋下诏改建大内宫殿。他告谕廷臣说:“唐虞之时,宫室朴素,而后世穷极侈丽,习尚华美,离上古的朴素越来越远。现在改建大内宫殿,只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律不用,惟讲究朴素坚壮,可传永久。后世子孙,以此为法。并饬所司一并遵守。”洪武十年十月,改建大内宫殿成。阙门曰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午门内曰奉天门,门之左右为东西角门。内正殿曰奉天殿,为皇帝受朝贺之所;殿之左右有门,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两庑之间,左曰文楼,右曰武楼。奉天殿之后曰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谨身殿,谨身殿后为后宫的正门。奉天殿外两庑之间有门,左曰左顺门,右曰右顺门。左顺门之外为东华门,门内有殿为文华殿,为东宫视事之所;右顺门之外为西华门,门内有殿曰武英殿,为皇帝斋戒时所居。制度皆如旧而稍加增益,规模更加宏伟壮丽。
1375年吴云出使被杀
吴云(?一1375),字友云,直隶宜兴人。元时任端本堂司经,改翰林待制。洪武元年(1368)徐达克元都,送其至京师,元璋授弘文馆校书郎,迁渭南县丞,刑部郎中、磨勘司司令。洪武五年迁刑部尚书,洪武六年出任湖广行省参政。洪武八年以事被逮至京师,元璋重其才即释。其时,云南未下,元璋即于九月十一日命吴云出使招谕梁王。临行前元璋告谕:“今天下一家,独云南未奉正朔,杀我使臣,你愿为我作陆贾吗?”吴云顿首请行。恰巧,梁王遣铁知院等二十余人使漠北,被大将军俘获,送至京师,元璋释放,令与吴云一起往云南。吴云等一入云南境,铁知院便诱吴云说:“我们奉使被执,罪当处死,你可充作元使。改换制书,共同欺骗梁王。”吴云誓死不从,铁知院等遂杀害吴云。梁王听说后,收敛吴云尸骨,送四川给孤寺。弘治四年(1491)五月赠刑部尚书,谥忠节,与王伟并祠,改祠额“二忠”。
1375年朱元璋论用人之道
洪武八年(1375)十月三十日,朱元璋在奉天门与侍臣论及用人之道。他说:金石有声,击之而后鸣;舟航能运,操之而后动;贤人有才,用之而后见。但是,人的才智,有的长于彼,有的短于此。若因其短而摒弃其长,则天下之才就难以觅寻了。所以,今令天下求才,只要有一技之长的,皆在选拔之列,待其来京之后可以全面考核。其廉让,可以知其仁;其善谋,可以知其智;其果断,可以知其勇。如果只看其小节,未见其大端,就废弃不用,必有天下无贤之叹。虽有稷契之才,也难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