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1384年
- 纪年法
- 公元纪年
- 在位皇帝
- 明太祖
- 年号
- 洪武
1384年大事记
1384年,丹麦与挪威、瑞典结成卡尔马联盟
1384年,明朝丁玉平董贴里之乱,攻克松州
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安东卫石臼所
1384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叫比萨保险,用于自法国南部的阿尔兹至意大利
1384年,朝廷立《府州县条例》颁布天下,凡府州县官能廉洁正直者必遣人带敕书慰劳
1384年,上海县置县医学,设医学训科一员,姚士昂为医学训科,建署于县署之南
1384年,今西安钟楼始建
1384年,市情库...又名随朝伴官,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始设
1384年,去显佑伯封号称长乐城隍庙
1384年,恢复科举
1384年,命礼部颁行科举定式:三年大比,子、卯、午、酉年乡试
1384年,明朝授阿瓦王为缅中宣慰使。
1384年,龙场九驿建立。
1384年历史记载
武臣袭职之例的制定
洪武十七年(1384)五月十五日,定武臣袭职之例:凡武臣卒,其子袭职。子幼者给以半禄,三年则以全禄给予。年二十则任以事。
三法司的设立
其初,朱元璋命刑部议定罪犯罪名入奏,既奏,录所下旨送四辅官、谏院给事中覆核无异,然后覆奏施行。有疑狱则四辅官封驳。后罢四辅官,而议狱归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称三法司。洪武十七年(1384)闰十月十九日,三法司改建署成,称作贯城。于是,朱元璋“命天下诸司刑狱,皆属刑部、都察院详议平允,又送大理寺审覆,然后奏决。其直隶诸府州刑狱,自今亦准此令。庶几民无冤抑。”朱元璋又谕刑官:“刑者,辅治之具,用之不可不慎。所以每令三审五覆,无非求其生而已。”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令布政司及直隶府州县,笞杖就决,徒流、迁徙、充军杂犯、死罪解部审录,行下,具死囚所坐罪名上部详拟。如律的,大理寺拟覆平允,监收候决;其情词不明或失出入的,大理寺驳回,改正再问。驳至三,改正不当,将当该官吏奏问,称作照驳。若疑谳决而囚有翻异,改调隔别衙门问拟。二次翻异不服,则具奏,会九卿鞫问,称作圆审。三四讯不服,而后请旨裁决。
《大统历法通轨》的编纂
洪武十七年(1384)闰十月二十二日,钦天监刻漏博士元统上言:“历法随时修改,方可应用。今历名为大统,而积分犹踵《授时历》之时。《授时历》以至元辛巳为历元,迄今甲子,积一百零四年,推历法得三亿七千六百一十九万七百七十五分。以七十年而差一度大约统计,每年应差一分五十秒。辛巳至今,年数渐盈,渐差天度,拟合修改。臣今以洪武甲子岁前冬至为大统历元,推衍得《授时历》辛巳闰准分二十万二千五十分,洪武甲子闰准分一十八万二千七十分一十八秒。《授时历》辛巳气准分五十五万六百分,洪武甲子气准分五十五万三百七十五分。《授时历》辛巳转准分一十三万二百五分,洪武甲子转准分二十万九千六百九十分。《授时历》辛巳交准分二十六万三百八十八分,洪武甲子交准分一十一万五千一百五分八秒。而七政运行,有迟速、逆顺、伏见之不齐,其理深奥,未易推演。请召郭伯玉,一起编纂。”朱元璋同意。不久,擢元统为钦天监令。元统与郭伯玉等,取《授时历》,去其岁实消长之说,析其条例,得四卷,以洪武十七年甲子为历元。朱元璋赐名《大统历法通轨》。
《天文分野书》的颁行
洪武十七年(1384)闰十月,朱元璋颁赐《天文分野书》于秦、晋诸王。《天文分野书》,又名《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共二十四卷。以十二分野星次分配天下郡县。凡郡县下,又详载古今建置沿革之由。
吴伯宗逝世
吴伯宗(?一1384)名祜,以字行。江西金溪人。洪武四年(1371)廷试第一,授礼部员外郎,与修《大明日历》。因不附胡惟庸,谪居凤阳。上书论时政,指斥胡惟庸专恣不法,不宜独任,久之必为国患。奉命出使安南,还任国子助教,进讲东宫,改翰林院典籍。元璋制十题命赋,援笔立就,词旨雅洁。改任太常司丞,不就;再改司业,亦辞。忤旨贬金县教谕,未至其任而召为翰林检讨。洪武十五年进武英殿大学士。洪武十六年,坐弟仲实罪,降检讨。洪武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于官。有《吴伯宗全集》、《荣进录》等。
太和钟的改铸
洪武十七年(1384)二月十七日,改铸南郊太和钟。高四尺八寸五分,口径三尺六寸五分,纽高一尺四寸五分,重二千七百六十一斤。
李文忠逝世
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朱元璋甥。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无比。屡次率兵出战,多立大功。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出塞,薄上都,走元帝,遇春卒,代领其军,转战山西大同。洪武三年以征虏副将军北征,大胜而归。十一月,进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后又多次奉命征剿,屡出备边,深为元璋倚重。洪武十二年出征甘肃,置临洮卫。还掌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洪武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卒,年四十六。追封歧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省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府州县官为政八事的颁行
洪武十七年 (1384)四月十五日,朱元璋告谕礼部臣说:州县之官,于民最亲。其贤不肖,政事得失,民之安否可见。我曾命县考于州,州考于府,府考于布政司。各以其所临,精其考核,以凭黜陟,昭示劝戒。今上下之政,惟务苟且。县之贤否,州不能知;州之贤否,府不能知;府之贤否,布政司不能举。善无所劝而恶无所惩。我今命以八事,你们可将其榜示天下。于是,礼部奉旨颁行:其一,州县之官,宜宣扬风化,抚字其民,均赋役,恤穷困,审冤抑,禁盗贼;时命里长告戒其里人敦行孝弟,尽力南亩;勿作非为,以罹刑罚;行乡饮酒礼,使知尊卑贵贱之体,岁终察其所行善恶而旌别。其二,为府官的,当平其政令,廉察属官致治有方、吏民称贤的,优加礼遇,纪其善绩;其有蹋茸及蠹政病民的,轻则治之以法,重则申闻黜罚,但不得下侵其职,以扰吾民。其三,布政司官宜宣布德化,考核府州县官能否,询知民风美恶及士习情伪奸弊,甚者具闻逮问,如所治不公,则从按察司纠举。其四,凡民有犯笞杖罪的,县自断决,具实以闻。其五,犯徒流罪的,县拟其罪申州若府以达布政司定拟。其六,有犯死罪的,县拟其罪申州若府以达布政司,布政司达刑部定拟;杂犯的,准工赎罪;真犯的奏闻,遣官审决。其七,凡诸司狱讼,当详审轻重,按律处遣,勿得淹禁。其八,民间词讼,务自下而上,不许越诉。以上八事,颁布天下,永为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