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我国明清时期,中国旁边有一位铁杆小弟,那就是朝鲜了。朝鲜王国在历史上出现名人也不占少数,但能叫今天韩国人,依然怀有“无限敬仰”情怀的人物,公认也只有两位:一位是万历朝鲜战争时期的朝鲜名将李舜臣,以及另一位朝鲜王国第二任国王——世宗大王李裪。那么韩国人为何如此敬仰世宗大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时至今日,这二位的雕像,已然立在韩国国会门外,享尽多少崇敬目光。但实事求是说,在万历朝鲜战争里打出名气的李舜臣,只是明朝名将陈璘的副手,抛却其在野史里的各种神表现,其真实战功,不过在朝鲜军队里“矬子拔将军”。相对而言,作为朝鲜国王的李裪,论手腕能力,哪怕放在当时亚洲列国,也堪称是位卓越的政治家。
作为朝鲜王国名义上的第二任国王,实际上的第四任统治者,李裪执掌朝鲜王国的三十二年,是朝鲜王国重要的黄金时代:朝鲜王国的土地改革全国铺开,农业产值大踏步前进,儒家文化遍布朝鲜半岛,诗词歌赋百花齐放,“铜活字印刷”“测雨器”等科技成就如雨后春笋。就连作为宗主国的中国明王朝,都给他赐了谥号“庄宪”,以表达高度评价。
不过,作为朝鲜国王的李裪,能被现代韩国人尊为“世宗大王”,关键还在以下三件大事。
一、 抱中国大腿
从明朝洪武年间,朝鲜王国建国起,“抱中国(明朝)大腿”就是基本国策。而李裪在位时,更是朝鲜“抱”得紧的时代:李裪在位三十二年,朝鲜王国向明王朝定期遣使154次,非定期遣使95次,几乎是逮个由头,就要跑来拜见一番。特别是明朝遭到“土木堡之变”国难后,病入膏肓的李裪,还以盛大典礼迎接明使,好好表了一番忠心。如此虔诚“抱大腿”的表现,正如《明史》评价:“事大之礼益恭”。
可以说,李裪在位时期,就是当时双方“朝贡册封”关系的成熟期。而这“抱大腿”也不白抱,就在这三十二年里,朝鲜不但通过“朝贡贸易”获得大量赏赐,科技文化交流也越发火热,中国先进的天文历法医学农业军工等技术,源源不断传入朝鲜半岛。
李裪对此的态度,更是如饥似渴学习,他特意立法规定,朝鲜的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都必须严格遵照《农桑衣食撮要》等中国农书。明朝的火箭等先进火器,也是他在位时大力引进仿制,变成了今天韩国电影里常拿来吹牛的“神机箭”。
值得一提的是,“抱大腿”的李裪,把“占便宜”的本事发挥到极致。不停向明朝表忠心的朝鲜同时,也在偷偷扩张领土。瞅个机会就往北刨几亩地,悄无声息就在图们江建立了“四郡六镇”,把图们江变成了明朝与朝鲜的界河。以这手腕说,李裪,确是个算盘精明的政治家。
二、创立韩文
作为朝鲜王国鼎盛年月的统治者,李裪另一桩叫现代韩国人无比仰慕的大事,就是创造“谚文”,也就是韩文。
在李裪以前,朝鲜王国并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官方文字全部都是汉文。所以其民族语言与日常文字分离。而李裪组织大臣创立的“谚文”,是朝鲜文的字母,包括了十一个元音与二十八个辅音。大明正统十一年,李裪颁布《训明正音》,正式将谚文推广到朝鲜半岛。它虽然缺点毛病极多,却有简单易学的大优点。纵然是不识字的文盲,也能短时间学会,更是今天韩文的前身。对于朝鲜民族来说,意义堪称跨时代。
但这跨时代的创举,在当时的朝鲜王国,也是激得骂声一片。朝鲜的大臣学者们,纷纷愤怒抨击,大骂李裪此举“以夷变夏”。力排众议的李裪呢?也只是将这“谚文”当做辅助文字,之后的几百年里,“谚文”在朝鲜半岛也命运多舛,一度遭到统治者的焚毁禁用,直到20世纪初叶,才算真正兴起。
作为这种文字的创立者,李裪在韩国被称为“大王”,也是实至名归。
三、讨伐倭寇
比起外交与文化的成就来,李裪的“大王”身份,还有来自朝鲜王国历史上,一桩难得的强硬大事:讨伐倭寇。
早在朝鲜王国之前的高丽年间时,朝鲜半岛就饱受倭寇侵扰,待到朝鲜王国建立,倭寇的气焰也更加嚣张。李裪登上王位的头一年,即大明永乐十七年(1419),倭寇就以数十艘战舰规模入侵,在朝鲜海岸线上肆意烧杀抢掠。但比起后来那些一听“倭寇”俩字就哆嗦的朝鲜国王们,李裪的反应,却是坚决四个字:以血还血。
于是,在李裪的一力坚持下,永乐十七年六月,朝鲜王国历史上著名的“己亥东征”开始了:动用一万七千大军和二百二十七艘战舰,几乎以倾国之力,对盘踞对马岛的日本三千倭寇发起迅烈打击。历经数日拉锯战,朝鲜军队以伤亡两千五百多人的惨烈代价,取得歼灭倭寇七百多人的战果,打得倭寇头子宗贞盛主动乞降。明朝正统八年(1443),李裪又迫使对马岛倭寇签订《癸亥条约》,确立了朝鲜王国对对马岛的宗主权。
虽说这场战争的规模,比起后来的万历朝鲜战争来,确实很不够看。但放在朝鲜王国的历史上,这确实是其反侵略战争里十分辉煌的一笔。对于后来一度饱受日本奴役的朝鲜半岛来说,李裪的这一番表现,更是值得仰慕的热血记忆。“世宗大王”的荣誉称号,放在朝鲜半岛,他真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