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要说在《水浒传》里面,如果只有潘金莲一个女子不是什么好人,施耐庵把她写成了一个毒妇,那也就没什么可说的,可是偏偏还有一个潘巧云,这两个女子都姓潘,而《水浒传》毕竟是小说,人物名字是可以由作者来确定的,他为什么要让这两个人都姓潘呢?施耐庵是不是真的和姓潘的人有什么仇恨?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几百年来被人津津乐道,以至于年轻人结婚找对象时,如果是一位武姓的男孩或者西门姓的男孩,爱上了一位潘姓的女孩,那么在自己大胆表白前,也一定会心里打鼓,以后他们俩的组合,能不能承受别人的“冷眼相看”。
而《水浒传》中描述的武大郎,原名武植,在现在清河县还有其墓地。武植自幼家贫,但聪明好学,后来高中进士,做了县令,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但无意得罪了一名同窗,名字叫黄堂。
黄堂极力编造武植夫妇的各种“丑事”,并如小报记者一般到处传播,恰好让正在为写作《水浒传》而四处采风的施耐庵听说,并写进了他的小说里。
而施的无心之举,竟然让后世的“武”姓男青年、“西门”姓男青年,与“潘”姓女青年,在做男女朋友之前,都要掂量掂量。
而《水浒传》里,还塑造了一对“冤家”夫妻。那就是潘巧云和杨雄。虽然后世也有“潘杨”不通婚的说法,但这个说法并不来源于《水浒传》,而是来源于《杨家将》中的“潘仁美”和“杨家”的恩怨。
但读者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水浒传》里塑造的两个淫妇,都姓潘?难道施耐庵先生跟姓潘的有仇不成?查阅史料,原来施耐庵先生并非平白无故的跟“潘”姓过不去,其中还真另有隐情。
施耐庵早年曾经参加过元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在张士诚的队伍里担任幕僚。施耐庵发现张士诚终不能成就大事,料他日后必兵败身死,于是主动离开了张士诚。
张士诚与朱元璋有仇。后来,朱元璋攻打张士诚,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还有他的哥哥潘元明,临阵变节,投降了朱元璋。
施耐庵听说后,对这哥俩的行为非常不齿,于是在他的《水浒传》里,将不贞的女人都取名姓潘。除了潘金莲,潘巧云也是无辜躺枪啊。
这个故事听起来也像一个野史传说,施耐庵也有可能受过一位“潘姓”美人的情伤,所以在小说里“报复”里一下。真正的历史原因,还有赖读者朋友们考证了。
很多人认为《水浒传》中的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而当时有个太师叫做潘仁美,潘仁美陷害杨家将满门忠良,受到很多人的谴责,所以当时潘姓很不受待见,因为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时候便将书中的两个淫妇以潘为姓。
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与施耐庵的个人情感因素相关,施耐庵写《水浒传》时是站在张士诚立场上,很卑视潘元绍、潘原明哥儿俩的为人。
潘元绍、潘原明这俩人原来是张士诚反元起事时的伙伴,张士诚是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张士诚在高邮称吴王时,潘元绍、潘原明很受吴王的器重,潘元绍被招为吴王爱婿,潘原明则手握重兵,出镇杭州,一时风头无二。
但潘元绍、潘原明这二厮在张士诚危难时,竟先后投降了朱元璋,从而加速了张士诚的失败。因而,施耐庵写《水浒传》,有意将书中两个背夫偷情的不贞之妇,都取姓为“潘”,以示恨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