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这个名字,当然不是一个人本来的名字,而是属于江湖上的外号,他属于一个民间传说当中的人物,也被写进了小说里面,然而越是这种传奇色彩浓厚的人,越有人好奇,他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其实就像是貂蝉一样,无数人都以为这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实际上却是虚构的,那么虬髯客是否也像貂蝉一样,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物呢?
虬髯客,风尘三侠之一,本命张仲坚,提到虬髯客的出生难免会让人觉得同情。据说他原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一般来说,虬髯客的出生会给家里带来莫大的喜悦,虬髯客肯定会从小衣食无忧,但是这个美好的愿望竟因为虬髯客的外貌而破灭,虬髯客一出生,父亲看见他的长相过后,觉得奇丑无比,简直是有辱家门,于是想杀掉虬髯客。辛亏虬髯客福大命大,被好心人所救,并且救他的人就是他以后的师父昆仑奴,他师父从小就给虬髯客传授兵法知识,还教他武艺,虬髯客也不辜负师父的期望,勤学苦练、发奋图强,练就一番好本事。虬髯客身处隋末唐初年间,作为当时一名绿林英杰,面对隋炀帝杨广的残暴无道,为了推翻隋朝的统治,各地群雄并起,拥有一身本领的虬髯客也不甘落后,心怀天下,有济世之志,想要雄霸一方,割地化势称王。
虬髯客就是在起义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有幸遇见了一良人红拂女。有一日,满脸长满胡子的虬髯客走入灵石旅社,众人看他面向凶煞,都争相远离他,话说此时的虬髯客实在饿得慌,忽然闻到一股肉香,就这样误打误撞进入了红拂女的房间,正巧看到红拂女在梳头,看着红拂女优美的背影,虬髯客确确实实被惊艳到了。话说受到惊吓的红拂女,并不像寻常女子一样大声呼救,而是冷静下来细细的打量虬髯客。
红拂女从上到下打量起虬髯客,从他高大威猛的身躯和坚毅的眼神中看出了虬髯客的不凡,才干和气度也令人刮目相看,红拂女制止住异常愤怒的丈夫李靖,示意他不要动。红拂女与虬髯客经过一番交谈后,更是认定了自己对他第一眼的看法,红拂女还想与他结为兄妹,还把他介绍给自己的丈夫李靖。李靖与虬髯客两人正式认识后,期间李靖向虬髯客说起了李世民的事,夸赞他很有才能,有天子的气度,希望下次能让虬髯客和李世民见一面谈天说地,聊的十分投缘,三人因此成为了朋友,尤其是红拂女与虬髯客的谈话使双方都很欣赏彼此,特别是虬髯客对红拂女产生了倾慕之情,三人遂结拜为兄妹,相约下次在太原见面。
红拂女本是隋朝大将杨素府中的家伎,在与虬髯客相识之前便倾慕李靖的才干学识,进而连夜奔波追随李靖,红拂女虽是一名女子,但却英姿飒爽、聪明伶俐、样貌艳丽,李靖见到红拂女之后,认为此女非比寻常,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两人便结为夫妻。红拂女拥有这样美丽的容颜和样貌,也难怪虬髯客一个绿林英雄会对她倾心。可是佳人早已心有所属,作为一个英雄好汉当然不能插足与别人的婚姻,我想红拂女也看出了虬髯客的心思,红拂女机智过人,于是很巧妙的提出一个建议,三人遂结为兄妹。
此后虬髯客来到太原,红拂女和李靖热情的款待虬髯客,李靖通过在太原的一位朋友做引荐,让虬髯客见到了李世民。当时虬髯客在太虚观正与一位道士下棋,不久,李世民来了。当时的李世民可能因为公务原因还没来得及把战甲脱下,当他穿着这一身来到太虚观的时候,虬髯客看见的是一个姿态昂扬、气貌不凡、神清爽朗的李世民,感叹道这才是真命天子,遂打消了自己称王的念头,跟红拂女和李靖约定来日再见。之后,虬髯客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产送给李靖和红拂女,希望他协助李世明成就大业,自己则带着妻子和一名仆人离开了。当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李靖也已经是左仆射平章事了。听说东南扶馀国被灭了,李靖就知道了虬髯客实现了他的抱负,成为了岛国的国主,衷心的祝贺他。
扩展阅读
虬髯客,风尘三侠之一,本名张仲坚。据说他原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出生时父嫌丑欲杀之。获救从师于昆仑奴,艺成后欲起兵图天下,见李世民后自愧气度不如,认定天下将归李世民。有意于红拂(隋臣杨素家伎),得知红拂嫁于李靖(唐开国大将)后,3人结为兄妹,虬髯客将全部家产赠于李靖夫妇以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自己黯然离开。后为扶馀国主,说唐全传中薛仁贵征东有提及,扶馀国可能位于朝鲜半岛,大唐游侠传提及为岛国国主,也有可能是朝鲜半岛附近岛国,相传为72岛国主。
《虬髯客传》记载:因李靖得见李世民,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靖,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贞观十年,南蛮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靖知虬髯客成事,归告红拂,沥酒贺之。有人认为,扶余国在“东南数千里外”,故不在中国东北,也不是朝鲜半岛及附近岛国,认为很大程度是菲律宾或泰国。
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 李靖 、红拂 ,与 红拂认为兄妹,因李靖得见 李世民 ( 唐太宗 ),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靖 ,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 贞观十年, 南蛮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 ,杀其主自立。” 靖知虬髯客成事,归告红拂 ,沥酒贺之。见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