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浅谈三国时期的水战特点和战术

发布时间:2020-06-24 12:47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历史真相 > 手机阅读

自古以来南北对峙多恃长江天堑,三国时期不少重要战役,发生在江淮水网地带;南方更是江河纵横,两国交兵甚至内部动乱中都水战频繁。这就有力地刺激了该时期水战战术的发展。现谨参考《中国通史》简单叙述一下。

早在军阀混战时期,水军就有了较大的发展。据《三国志》记载“刘表所置艨艟斗舰数以千计”,在当时条件下实属可观。与刘表同霸长江天险的孙氏政权的水军实力至少与之相当。后来孙吴控制荆州,消灭和并吞了关羽水军,其势力达到几乎独步三国的地步。

与汉代相比,三国时期艨艟,斗舰取得了水军主力地位。赤壁之战中吴军就是使用艨艟斗舰取胜的。巨大的楼船在汉代就作为旗舰远航(见《史记》汉军曾用之渡海征朝鲜),三国时仍作为旗舰,起威吓作用。但是由于其稳定性实在不佳,所以实际战斗中较少登场。但战舰还是有大型化趋势。现在简要叙述一下这一时期的水战特点和战术。

一、战舰的大型化

赤壁之战,曹军将“船舰首尾相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这样联小舰为大舰,有利于迅速运送大批兵员马匹和物资过江,减小风浪颠簸对不善舟楫的北方兵士造成的影响,以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这种船舰大型化的战术思想,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赤壁之战曹军败于轻敌,并不是船舰相联就非被烧掉不可。西晋的王 濬为准备灭吴“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这样的大船确实算前无古人了。无怪呼一向以水军自负的吴国将领见状都望风而降了。孙权统治时期曾派人数多达两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吴国使臣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如果不使用大船,这些成就的取得是让人不敢想象的。

大型船舰在水战中具有优势,因而船舰大型化是水战战术发展的趋势。据《太平御览》卷七七○引《武昌记》:“孙权尝装一舡,名大舡,容敌士三千人。”《三国志·吴志·三嗣主皓传》载:“陶濬从武昌还,即引见,问水军消息,对曰:‘蜀船皆小,今得二万兵,乘大船战,自足击之’。”足见以大舰对小舰,是常操胜券的。

二、施放遏阻装置

为遏阻敌方战船行进,于水中设置障碍。《晋书·王濬传》。“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这种看似保险的消极战术,其实是不保险的。

三、水战中的火攻

中国历史上水战中大规模使用火攻战术,始于赤壁之战。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乃取蒙冲斗舰数千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火张天,(曹军)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以后的历代水战火攻,莫不以此为蓝本。刘裕破卢循水军,梁,魏钟离之战等皆赖火攻。

自三国西晋以后,长期的南北对峙使水战更加频繁,战舰更加先进(南北朝甚至出现了人力推动的轮船,该型船一直使用到鸦片战争),战术更具实用。从这个角度说,三国时代的水军发展其实是为中国古代水战战术奠定了基础!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浅谈三国时期的水战特点和战术》感兴趣,还可以看看《交通银行是谁提名的?居然是一位汉奸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康熙第七子胤祐是个怎样的人?胤祐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下一篇:京剧大师梅兰芳个人简介梅兰芳还有一个身份是什么?

历史真相排行

历史真相精选

历史真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