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是明朝时期,跟随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而他最为人所知的,恐怕就是那一件牵连甚广的案子,史称蓝玉案。蓝玉为人有勇有谋,征战期间鲜有败绩,然而这样一个有功之臣,最终却因为“谋反”的罪名被处死,死状也是极其惨烈,不仅如此,受到他的牵连的人数更不在少数,前后竟然多达上万人。那么,蓝玉之死,他究竟是不是真的谋反,他到底冤不冤呢?
蓝玉,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大老粗出身,但长的人高马大的,勇猛过人,由一个大头兵做到了大将军,属于大明将军中的“少壮派”,多次打胜仗立功,被封永昌侯,食禄2500石,超过了当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俸禄,此外,他还被赐免死铁券,甚至,他的女儿还做了蜀王妃,真是皇恩浩荡。
蓝玉之所以猖狂,并非无脑为之,而是有恃无恐,这个最大的靠山,不是朱元璋,而是太子朱标。在朱标的护佑下,尽管蓝玉有诸多劣迹,但仍然被保了下来,朱元璋发出过非常明确的警告——“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就是政治信号,然而蓝玉算准了朱元璋的软肋,只要保持住和朱标的感情利益关系,朱元璋也拿他没办法。
当朱标死后,朱元璋几经考虑,没有选取燕王朱棣等皇子为继承人,而是选择了朱标之子朱允炆,朱允炆哪能驾驭得了蓝玉,朱元璋必定要斩除蓝玉这样的功臣集团。
此时,即使蓝玉政治嗅觉敏锐,提早意识到大事不妙,也已经晚了,朱元璋通过布局,已经成功把兵权分散到各个皇子手上,蓝玉即使动过造反的念头,也没用,他掌控不了兵权。
蓝玉却也无开国公常升的觉悟,心存侥幸,不肯早早自杀,已图换取家人的性命安好,当然,蓝玉也没有那个时间去算计考量,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初,蓝玉被捕,仅仅过了几天,二月初十就被杀,而常升则是在四月份才被牵连进去,常升此时已经看出朱元璋清除功臣二代集团的政治决心,于是自杀或者慨然接受赐死。
最后判决如下: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被蓝玉谋反案牵连处死的有:一国公(开国公常升)、十三位列侯(除前列的鹤庆侯张翼等四人外,还有会宁侯张温、沈阳侯察罕、宣宁侯曹泰、怀远侯曹兴、西凉候濮玙、东平侯韩勋、全宁候孙恪等人 )、二伯(东莞伯何荣、徽先伯桑敬)。史载,太祖后来又严追其同谋,被蓝玉案辗转诛连而遭处死者竟多达两万余人。
综上所述,蓝玉之死,看似理所当然,其实另有玄机 :造反和被“逼”反只一字之差,含义和结果却差之千里 。所以说,他的死看似证据确凿,罪有应得,其实内因还是很值得玩味,颇有冤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