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袁术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人其实戏份也挺多的,还有一个叫袁绍的,但是小编也分不清楚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反正就是感觉很有背景的样子,其实在当时袁术是称帝了的,而且凭借的东西就是玉玺了,那么有的人就有疑问了,这到底是玉玺厉害,还是袁术本身背后的势力强劲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董卓曾经说过一句话: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二袁指的就是袁术和袁绍两兄弟。当时袁术为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虎贲中郎将统领骁勇的虎贲禁军,俸禄多达两千石,当时三公俸禄为三千石,可见虎贲中郎将地位之高。而中军校尉是灵帝在位时新设置的官职,权力上明显没有虎贲中郎将有地位。这是袁术看不起袁绍的一个原因。当时曹操还不如袁绍。
袁术看不起袁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袁绍虽然和袁术是同父(父亲为袁逢),但袁术是嫡长子,袁绍连个庶子都不是,因为袁绍被他爹袁逢过继给了叔叔袁成(袁成无子)。袁绍为什么被送走呢?因为袁绍的母亲是个婢女,地位很低,所以生下来的孩子就不受待见。
因此,在袁术眼中,袁绍就是自己家家奴的后代,根本不配称汝南袁氏的美名。但是事实情况确是袁绍比袁术更有人缘,因为袁绍长得伟岸有雄姿,且为人豪爽大方,善于攀交同僚。
那么到底是袁术强还是袁绍强呢?应该说袁术还是很强的,要不然也不会敢于称帝。到底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分析。
董卓得势后,首先选择拉拢的是袁术,他表袁术为后将军。袁术不就,于是逃出洛阳城去了南阳。在南阳,袁术坐拥数十万民户,一时成为当时仅次于刘虞、韩馥的地方势力。刘虞当时坐镇幽州,韩馥坐镇冀州,实力非凡。
此时的袁绍和曹操还在董卓手底下受气,孙坚仅仅是个长沙太守而已,吕布还在和貂蝉嬉戏。因此,论机会,袁术开了个好头。可惜好的开头不一定是成功的一半。
南阳地处豫州,易攻难守,向来是兵家逐鹿之地。这句话在后来应验了,袁绍出奔洛阳后去了冀州,后来取代了韩馥,刘虞掌管幽州,后被公孙瓒取代。而曹操起兵陈留,袁术被夹到了中间。
所幸的是当时的公敌是董卓,袁术暂时没有什么危险。后来孙坚经豫州攻击董卓,暂时和袁术合兵,由袁术提供粮草,共同抗击董卓。此时袁术的性格缺点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好。孙坚打败董卓,占领了洛阳,袁术怕孙坚坐大,于是断了孙坚的粮草。后经过孙坚据理力争,两人和好。
后来,袁绍打算拥立刘虞为帝,想取得袁术的支持,但是袁术拒绝了。袁术胆子肥,要自己称帝。因此袁术决定扩充地盘,他选择的第一个作战对象就是袁绍。
当时袁绍联合袁术南边的刘表,袁术则联合袁绍北边的公孙瓒,两人相互攻伐。后来袁术的得力助手孙坚在与刘表交战中战死,袁术实力大减。袁绍又联合曹操一起争夺南阳,袁术被赶出南阳,去了九江郡,杀死了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扬州牧。
袁术一边占据淮河,扩充扬州的地盘,一边向东北攻击徐州的陶潜,想吞并徐州,此时遇到刘备和陶谦的联合阻击。
袁术占领的扬州很富庶,而且寿春这个地方是个坚城,易守难攻。不像原来的南阳,不太好坚守。再加上孙坚死后,袁术拘留了孙坚的妻子吴氏,从吴氏身上搜得传国玉玺。于是袁术开始有了在寿春称帝的打算。那么袁术为什么会胆子这么肥呢?
首先袁术有传国玉玺在手,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而且当时流行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把这句话理解的简单了。袁术是怎么理解的呢?
重点就是这个涂高。古代涂通途字。而袁术字公路,路也是途的意思。因此袁术简单的认为,代汉者就是自己。没有文化真可怕呀!
第二当时汉献帝的亲兵被凉州兵击败,有生命之忧。因此袁术有理由相信,汉献帝命不久矣。第三此时袁绍忙于和公孙瓒争抢地盘,而曹操则正和张绣打的火热。吕布也占领了徐州,与刘备翻脸。周围一团乱糟糟的局势,袁术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局势称帝,为天下先,争取别人的支持。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袁术一称帝不但没有得到众人的支持,反而遭到群殴。袁绍、曹操、吕布、刘备这些人本来打的火热,一看袁术称帝了,于是矛头都对准了他。
首先内部的孙策脱离了他,去了东吴。曹操讨伐袁术,在蕲阳擒斩袁术大将桥蕤、李丰。吕布讨伐袁术,在淮北大肆抄掠。袁术无奈南逃。在走投无路时准备投靠袁绍,袁绍放弃前嫌接纳了他,但是在袁术北上之时遭到刘备阻击,后退想暂时投靠自己的部下雷薄、陈兰,遭到这两个人的拒绝。
袁术彻底走上绝境,临死时坐在草毡子上喃喃自语:我咋混成了这样!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袁术家族四世三公,在朝内非常有威望。连当时权倾朝野的董卓也想要拉拢袁术,可见袁术在当时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后来袁术出逃后开局不错,来到南阳立足。可惜袁术拙于治理,使当地民怨沸腾,后被众军阀挤兑走。来到扬州北方的寿春后,看错了局势,认为自己是当皇帝的命,于是僭越称帝,遭到众军阀群殴,最后走投无路吐血而死。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