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古代的聪明少年,古代聪明的小少年

发布时间:2023-07-22 00:23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古代的聪明少年,古代聪明的小少年

曹冲(196-208),东汉末年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是曹操第七子(一说是曹操第25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三国时著名神童,“曹冲称象”的典故为人熟知。

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怕获死罪,想要自缚请罪,但仍怕不能免死。

曹冲对他说:“待三天后你再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装出一副发愁的样子。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曹操宽慰他说:“那是一派胡言,用不着苦恼。”接下来,库吏因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来请罪,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

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诸如此类犯罪本应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曹操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祈求保全生命。曹冲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等人宽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说着就流泪不止。曹操为早殇的爱子曹冲聘了文昭甄皇后族中亡女与他合葬,并追赠给他骑都尉的官印绶带,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

司马光 (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七岁时砸缸救人,发生在河南光山。当时,他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有人躲在树后,有人躲在草丛中,还有人躲在假山后面。

不料,意外发生了,躲在假山后的小朋友不慎掉进了假山下面的一口大水缸里,大水缸里装满了水,如果不及时将他救出,恐怕就要溺亡了。小伙伴们都吓傻了,只有司马光非常冷静地思考了一下,急忙在附近找到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哗啦”一声,水缸被砸出个大窟窿,里面的水倾泻而出,掉进水缸的孩子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姓上官,名尚光,尚光成人后移居城西龙堤南坡,并建亭名曰“感恩亭”, 以报司马光救命之恩(光山县现居上官姓氏家谱中也有记载,上官姓氏后裔多知晓该故事)。

孔融(153-208),鲁国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第19世孙。“融四岁,能让梨”,这一尊敬和友爱兄长的举动,1000多年前就被列入了中国古代“童蒙教育”的教科书,孔融也因此被誉为“亲师友,习礼仪”的光辉典范为世所传诵。但这一典故在史籍中却没有明确的记载,据推测,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反映了人们的理想境界。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他想见识一下李膺是何等样人,就登门拜访。但若非名士或其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他对门人说: “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故我和您应该是世交吧?”当时很多宾客都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而作为李膺府第上宾的太中大夫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回敬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语塞,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司马绍,即晋明帝,河南温县人,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311年,匈奴军队攻占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又迁都长安,五年后匈奴军又攻破长安,西晋结束。 西晋灭亡后,又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东晋朝廷里有不少南渡避难的北方士族。据《世说新语》记载,一天,有人从长安来到都城建康(今南京),晋元帝就问那人故都洛阳现状如何,听到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坐在他膝上的司马绍就问他为何哭,晋元帝就说了西晋南渡这些伤心事,然后问儿子:“你觉得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司马绍就说:“当然是太阳远,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来”。晋元帝觉得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第二天上朝,就抱着儿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想显摆一下。他问儿子:“你觉得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儿子却说:“当然是长安更远!”晋元帝一愣,说:“你昨天可不是这样说的。”儿子就说:“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可看不见长安”(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同样为晋朝皇帝的晋惠帝司马衷与之相比,二人可谓天壤之别。司马衷听说百姓没有粮食吃都饿死了,感觉不可理解,问了一句:“他们为何不吃肉粥呢?”群臣闻言皆呼“皇上圣明!”史官把它记录在册。

王雱(1044-1076),临川人,王安石之子,北宋文学家。王雱自幼敏悟。幼时,有客人指着在同一笼中的一獐一鹿问他:"哪只是獐?哪只为鹿?"王雱实在辨别不出,但他考虑了一会儿,就这样回答:"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客人大奇之 。

王雱20岁前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初任旌德尉。雱气豪,睥睨一世,尝作策三十余篇,既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亦数万言。王雱才高志远,积极支持其父王安石变法,为确立变法的理论依据,参与修撰《诗》《书》《周官》三经新义。善属文,议论深刻,有决断,尝称商鞅为豪杰之士,对不用命之臣当诛之。从王雱之见识、行事来看,无疑具有年轻政治家的风采;从其著述来看,无疑又是一位著述颇丰,思想、学术成就较高的、早熟的哲学家兼学者。王雱是王安石"新学"的重要辅翼,被时人称作"小圣人"。

甘罗,生卒年月不详,战国末期下蔡人,是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甘罗十二岁那年,祖父甘茂因力阻大兴土木而招秦王不满,秦王令其上供“公鸡蛋”来刁难他。次日,甘罗顶替祖父面见秦王,秦王问:你“爷爷哪去了?”甘罗说:“爷爷在家生孩子。”秦王怒斥:“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甘罗不甘示弱地回答:“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秦王很是惊讶,感叹道:“小小顽童却有宰相之才!”

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卒于魏国。甘罗便拜入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门下做家臣,担任少庶子之职。

当时,掌握朝政的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于是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蔡泽经过三年努力,使得燕国国君燕王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吕不韦又准备派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打赵国,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却借故推辞说:"我曾经替秦昭襄王攻打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扬言'谁要逮住张唐,就赏他方圆百里的土地'。现在前往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吕不韦听后很不高兴,但无计可施。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吕不韦厉声斥道:"走开!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橐七岁就作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十二岁,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就不由分说便呵斥我呢!" 于是吕不韦同意让甘罗劝说张唐。

甘罗前往拜见张唐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唐回答说:"白起打败南方强大的楚国,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则胜,攻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比不上他。"甘罗问:"您果真自知功不及白起吗?"张唐回答说:"是的。"甘罗又问:"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雎与吕不韦相比,谁的权势更大?"张唐说:"范雎不如吕不韦的权力大。"甘罗接着说:"当年范雎想攻打赵国,可白起阻拦他,结果范雎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白起。现在吕不韦亲自请您前往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将身死何地啊!"张唐听后便说:"那我就听您这个童子的建议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

张唐的行期确定下来后,甘罗便对吕不韦说:"请君侯替我准备五辆马车,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扫除障碍。" 吕不韦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王说:"甘茂有个孙子名叫甘罗,虽年纪很轻,然是名门之后,所以诸侯都知道他。最近张唐打算称病不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其答应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为张唐清除障碍,请大王答应派他去。"秦王遂召见甘罗,随后派他前往赵国。

赵国国君赵悼襄王亲自到郊外迎接甘罗,甘罗问赵悼襄王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的事吗?"赵悼襄王回答说:"有所耳闻。"甘罗接着问:"您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悼襄王回答说:"也有所耳闻。"甘罗分析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敢背叛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说明秦国不会欺辱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丹,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悼襄王立即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秦国也送回燕太子丹,于是,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

古代的聪明少年,古代聪明的小少年

甘罗回到秦国后,秦王封赏甘罗担任上卿(相当于丞相)之职,并将甘茂原来的封地、房宅赐给甘罗。甘罗虽然小小年纪,但却能想出奇计,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几座城池 ,由此受到秦王的封官赏地,并让自己名垂后世。今河南鄢陵县有甘罗村,村头建有甘罗庙,惜于1958年损毁,遗址尚存苍松翠柏,铁干虬枝,尽显沧桑。(资料来自网络,马守国 路志宏 辑录)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古代的聪明少年,古代聪明的小少年》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泰国也拉府村民上山找食材 捉到重达一公斤罕见巨型山地蛙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正史记载入册的飞升事件,唐代谢自然事件,她究竟飞到那里去了?

下一篇:魏蜀吴三国最后统一归于,蜀汉灭亡后东吴靠什么支撑政权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