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哥说:“所谓的都灵裹尸布实为5平方米的亚麻布,被誉为世界上最神圣的圣像画之一。同时,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将之奉为包裹过耶稣遗体的神圣真品。它还是当代科学争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仿佛有神秘的力量阻止着人们得到真相。”(Fans互动请加微信号:huangkuangdili)
摄影:MARCO ANSALONI
撰文:Frank Viviano
在意大利都灵的一家修道院里,修女们正在展开1644年完成的都灵裹尸布复制品。这件复制品经过了上色,而真品没有使用任何人工染料。
117年前,这块亚麻布的照相底片出人意料的揭示出其中暗藏的人体影像,通过形态可以看出他受尽了折磨,这一发现引来了无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口水仗,焦点集中在织物的年代和影像的化学成分上。法医病理学家、微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着重研究了亚麻布上的血迹,以及血迹表面附有的污泥和花粉,统计学家则梳理着四面八方汇总而来的数据。
结果却是僵局,研究者们既不能确认它是彻头彻尾的赝品,也无法证明它的真实性。“要想解答这块亚麻布的所有秘密,就算战力十足的现代科学也无能为力。”意大利物理学家Paolo Di Lazzaro如是说,他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无论是心存怀疑的人,还是持肯定意见的人,坚定的信念都是面对无解之题的制胜法宝。”
4月19日开始,这块裹尸布在都灵大教堂开展为期七周的公开展览,也是现代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展出。
圣经新约福音书的读者相信,这块裹尸布不但清楚的印证了耶稣受尽的鞭打、刑罚和荆棘王冠的刺伤,同时还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唤醒了被杀害的耶稣。
摄影:GODONG,GETTY供图
科研记录
对这块裹尸布的科学调查开始于1898年,也就是意大利业余摄影师Secondo Pia发现惊人底片之际。通常情况下,这块亚麻布上只能看出模糊且深褐色的人体痕迹。但当Pia在暗室中检查照相底片时,他突然发现细节详实的胡须男头像,以及各身体部位的明显伤痕。
整整70年,研究者们只能通过图片来间接的分析人体影像的来源,到底是绘画在亚麻布上的,还是由人类遗体接触造成的。直到1969年,借着研究古代保存技艺的名义,科学家才得以直接研究织物本身。数年的努力促成了美国主导的“都灵裹尸布研究”项目(简称为STURP),1978年该项目获得五天亲密接触裹尸布的授权。
该项目的33名成员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学科知识,他们的头衔涵盖了20家主要研究机构的高层岗位,还给都灵带来了重达7吨的科研法宝,并且每天24小时轮番工作。另外,还有一队欧洲科学家作为观察员加入了进来。
分析表明,这块亚麻布毫无人工染料的痕迹。“裹尸布的人形影像正是来自某个受过鞭刑并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男性,这块亚麻布并非艺术品。”该项目团队在1981年的报告中宣布道。“血痕不但含有血红蛋白,还检测出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但该报告也承认,即便结合物理、化学、生物与医学等各种手段也无法解释影像的全部奥秘。
都灵裹尸布研究团队当时的结论是,“就目前来看,整个谜团还将继续。”
爆炸性的碳14测试
1988年,罗马教廷决定对该裹尸布进行碳14年代测定。采自织物一角的样本被分别送往亚利桑那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以及牛津大学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实验室。三家机构的测试结果都介于1260年至1390年之间,这可比历史上耶稣的在世时间晚了1000多年。
都灵裹尸布注解:
1532年的尚贝里大火造成裹尸布多处孔洞状破损。
摄影:GETTY供图
各家实验室认为该结果的可靠性高达95%,而且与都灵裹尸布的面世时间1353年也较为一致,似乎更加强化了结果的可信度。27年前的这一发现再次掀起了世界各界对裹尸布的关注,但矛头直指碳14测试的方法和结果。
最有建设性的意见要属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Marco Riani和伦敦经济学院的Anthony Atkinson这两位统计学家在2010年的发表的评论。最近他们在接受《国家地理》的采访中表示,当年进行碳14测试的实验室在对古埃及木乃伊、中世纪努比亚人墓葬和中世纪法国法衣的年代测定中取得了高度一致的结果,但对裹尸布的测试却得出100多年的误差。
所发布的碳14结果不过是三家实验室的平均值。他们所测试的样品是同一小块织物的不同部位,这就有点像重复测试一样,结果理应相互接近才更合理。
“然而,这块织物一端的测试结果却与另一端的大相径。”Riani说。
“这些研究并不能证明这块裹尸布是真品,也无法证明它有2000年的历史,”他接着说,“但就此断言整片亚麻布是中世纪的产物,为时尚早。”
然而牛津大学实验室坚称1988年的结论确凿无疑,而且拒绝评论样本的缺陷性。
另一个焦点:
除此之外,最受关注的要属物理学家Paolo Di Lazzaro提出的问题:“抛开裹尸布的年代问题不谈,那么人形影像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至今任何再现该影像的努力都未能取得成功。影像的色调极难把握,而且渗入织物的色彩非常浅,仅有0.7微米。
Di Lazzaro在意大利新技术机构与能源经济持续发展部的帮助下,开展了长达五年的模拟项目,利用最先进的准分子激光器将短脉冲的紫外线持续照射纯亚麻线,试图模拟出裹尸布上影像的着色效果。2011年,能源经济持续发展部展出了让人心酸的结果,只有几平方厘米的着色算是接近裹尸布影像的色调,至于能否匹配影像的物理化学特性就只能呵呵了。显然,他们再现整个人形影像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耶路撒冷圣墓教堂的游客们正簇拥在恩膏之石周围,也就是耶稣遗体接受涂油礼的地方。
摄影:MARCO ANSALONI
“经过计算发现,对紫外线光的要求太高了,超过了当今世界任何紫外线光源的释放能力。”Di Lazzaro说,“脉冲时间必须短于亿分之四秒,强度还要达到数十亿瓦。”
如果21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手段都无法复制出裹尸布的影像,那么中世纪的伪造者又如何能得逞呢?
信徒们认为,正是神圣之光将耶稣遗体的形态烤至裹尸布上。“身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人尽可想象无穷的神秘力量,”Di Lazzaro说,“但科学方法当然是无法苟同这种所谓的神秘力量。”
图中的影像是都灵博物馆的同尺寸复制品经过摄影手法强化后得到的。实际的影像要模糊的多,像幽灵一样。
摄影:MARCO ANSALONI
历史背景
说到各式各样的神圣耶稣裹尸布,那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自称是埋葬时所用的木板。单说裹尸布是否确定为亚麻布,就这一点都未能得出定论。直到1353年才变得相对清晰起来,一位名叫Geoffroi de Charny的法国骑士获得了这块裹尸布,并存放在法国利雷的一家修道院内,位于巴黎东边210公里。16世纪初又被转移至尚贝里市,在1532年的一场大火中不幸受损,烧焦的孔洞和救火的水渍仍清晰可见。之后又落入萨伏依王室的贵族手中。
1578年,萨伏依将这块裹尸布转移至他们的首都都灵,一直保存在施洗者圣约翰大教堂的皇家礼拜堂里。1983年,根据法律转交给天主教会所有。
罗马教廷鼓励信徒相信这是耶稣受难的铁证之一,同时对官方的研究结果并不满意。正如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1998年所言,“教会委托科学家研究裹尸布的任务仍将继续。”
我们都是“小黄人”想和框哥亲密接触么?大胆约吧!
微信号:huangkuangdili(江湖人称“小黄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