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书育人的男老师,居然亲手砸死了自己的女儿!更令人疑惑的是,事发之后,妻子居然选择了谅解。
“你可不要怪我,我也是有苦衷啊!”看着女儿懵懂的眼神,王某别过头,闭上眼睛,狠心地将锤子挥了下去!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相,能让一个父亲对女儿下手?妻子又为何会选择原谅他呢?
患病的孩子
王某和徐某是一对夫妻,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乐乐就是被王某伤害致死的这位,已经19岁了。她患有自闭症,心智并不成熟。小女儿12岁,还在学校上学。
乐乐虽然19岁,可体重却达到了180斤,算得上是王某夫妻俩最大的负担。而且平时乐乐并不愿与人交流,经常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甚至在9岁的时候把自己烧伤,导致终身残疾,只能在床上度过余生。
为了给大女儿治病,王某夫妻俩不得不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乐乐身上。在工作之余,他们悉心看护卧病在床的孩子,常常带着乐乐去寻访名医,花了许多积蓄。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照顾好小女儿的生活。
面对着这个患病的孩子,王某夫妻俩并没有对她产生嫌弃的情感,而是深深地爱着女儿。徐某经营着家里的生意,常年劳累,又因为经常推着女儿的轮椅,手腕也出现了问题,可她依旧没有怨言。乐乐想吃什么,她都会满足乐乐,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开心。
王某是一名教师,他对乐乐更是尽心尽力。晚上乐乐总会突然醒来,而王某就随时地陪在乐乐身旁,他还常常带着妻女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中的重压中坚强生活的人,杀掉了自己最爱的女儿。
亲手杀掉孩子
那天是三八妇女节,徐某出门接小女儿上学,只剩下了王某在家看护乐乐。王某静静地坐在家里,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
他看向乐乐,作为一个父亲,他爱着乐乐,可是他也恨她。在外人眼里,王某情绪稳定,对乐乐的态度很和善,可只有王某知道,自己内心有着很大的负担。
家里并不富裕,乐乐的病更是雪上加霜,小女儿上学还需要花钱,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这个家就无法维持了。
远处的乐乐还在自己摆弄着什么,王某心想,乐乐这样活着是不是也很痛苦呢。对王某来说,如果乐乐死了,那么乐乐不仅能摆脱痛苦,家里也能好过一些。可他怎么舍得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呢?
纠结了许久,王某还是拿起了锤子,走向了乐乐。可怜的孩子倒在了血泊中,王某惨笑了一下,也重重地倒在了地上。他拿起手机,向派出所报警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随后,警察和医护人员都赶来了现场,可惜乐乐没有并抢救成功,王某也被警察带走了。回家后的徐某看到这样混乱的情况,彻底崩溃了,她大哭着对王某进行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王某却并没有回答她。
随后,在警局,王某交代了杀人的缘由。原来,为了给乐乐治病,王某偷偷赌博,想要快速获得高额的贷款,因此欠下了大笔的赌债。
如今,赌债根本无法偿还,乐乐的病也不见好转。在重压之下,他不得不选择了杀掉乐乐,让她解脱,也让自己解脱。
不过,妻子徐某并不知道王某赌博的事情,更不知道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内心居然如此黑暗。事实上,这并不是王某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就在3月2日,王某也曾尝试过杀掉乐乐。
那一次,他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在冷静过后,王某写了一封信,可惜那封信并没有被徐某察觉,她后来才知道,丈夫居然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两次杀害乐乐的时间相隔并不久,足以见得王某对此事已经做足了准备,否则他早就在第一次失手后就放弃杀害乐乐了。
最后的结局
尽管王某这样的行为让常人不解,可是他的邻居们却都认为他是个好人,只是被逼无奈才走上了绝路。为此,邻居们共同写了一份“请愿书”,希望能够救王某。徐某和小女儿心里也明白王某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们最终也选择了原谅王某。
我国法律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侵犯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就属于故意杀人,而王某杀掉乐乐就已经侵犯了乐乐应有的生命权。
另外,王某杀掉乐乐的意图是主观故意的,并且乐乐的确被王某残忍地杀害了,所以王某的行为就构成了故意杀人罪。但是,法律并不是无情的。虽然王某的确犯罪了,但是对他的量刑还需要进一步考虑。
我国法律规定,首先,量刑的标准有社会危害性、罪犯的主观恶意程度以及犯罪次数是否构成了累犯等许多要素。其次,对存在自首行为的罪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惩罚。最后,受害人以及其亲属的谅解书也可以减轻刑罚。
由于王某的行为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他从前也并没有过违法行为,加上王某有自首的行为,王某的妻女以及邻居们也都签署了谅解书,所以法官认为王某可以被从轻处罚。最后,这场闹剧以王某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而告终。
案件分析:
一、王某杀死女儿乐乐构成故意杀人罪
在这个案件中,王某的故意行为直接导致了乐乐的死亡。他明知乐乐的心智未成熟,患有自闭症,无法充分理解和保护自己,但仍然冷静地采取了杀害的行动。这不仅是对乐乐生命权的严重侵害,也凸显了他对犯罪行为的主观意图。
案件的法律焦点之一是王某是否具有主观的故意,也就是他是否有意识地想要剥夺乐乐的生命。虽然在外人眼中,王某可能呈现出稳定的情绪和和善的态度,但他内心的挣扎和负担使他最终作出了杀害女儿乐乐的决定。
于此同时,王某的行为并非突发事件,他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考虑并试图实施杀害乐乐的行动。这种多次思考的过程,以及他对家庭困境的深刻认知,构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法律情境,需要法庭在判断他的行为时进行综合权衡。
此外,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自愿地向警方或司法机关交代犯罪行为,并配合调查的过程。法院在判决时通常会考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是否自首,这可以对刑期产生积极影响,降低判刑的档次。
在这个案件中,王某在犯罪后主动拨打电话向派出所报警,并坦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反映了他对犯罪行为的一种认识和愿意承担责任的态度,这也可以作为减轻处罚的因素。
二、在减轻刑罚时会考虑到是否有谅解书
在这个案件中,王某作为一名父亲,因为面临着生活的巨大压力,包括巨额赌博债务和重病的女儿乐乐,最终做出了可怕的决定,两次试图杀害乐乐,最终成功,并自首向警方报案。
最终王某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同时社区成员签署了谅解书,表明他们理解和原谅王某的行为。
王某的妻女以及邻居们签署了谅解书,这个法律文件具有重要的法律和情感意义。这份谅解书是一种正式的文件,反映了受害人家庭成员和邻居们的内心情感,也表明了他们对王某的行为表示原谅和理解。
他们在理解到王某所承受的压力和困境后,感到同情和怜悯。谅解书可以让他们用一种正式的方式表达这些情感,对王某表示宽恕。
在法律上,谅解书可以作为一个从轻处罚的因素被考虑。法院会权衡受害人家庭成员和社区的意愿,尤其是如果他们明确表示原谅罪犯,这一般可以减轻刑罚的判决。
而且谅解书还提供了案件更全面的背景。根据描述,这份谅解书表明社区的人们不仅仅看到了王某杀死女儿乐乐的行为,同时也理解他背后的困境。
三、王某赌博是违法行为
在中国,赌博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无论是在赌场、网上赌博还是其他地方进行赌博,都被认为是违法的行为。可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中国有一些地方是例外情况,比如澳门,澳门的博彩业是合法的,人们可以在那里赌博。
但是在中国这种博彩业合法地方非常有限,而且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大部分中国地区仍然禁止赌博。案件中王某为了获得更多的钱去参与赌博,显然是违法行为,而且还导致生活更加困难。
结语
王某亲手杀掉女儿的故事令人深思,尽管他有自己的苦衷,可终究还是在变态心理的控制下走上了绝路。归其原因,还是家庭的负担过重。
但是,王某选择赌博这种方式去赢钱,是完全错误的。赌博被严令禁止,生活再难,也不能碰赌。一旦沾上了赌博,那就等于陷入了另一个深渊。
我们难以评判这件事背后的逻辑,但是这件事让我们明白这样的家庭并不少,他们处在深渊之中,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才能避免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