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rt张小玉
日本的鬼怪很多,鬼怪文化也丰富。不过要说集可爱和吓人于一身的“国民妖精”,就要数河童了。
上一期,我们聊到了河童的传说,今天,我们分析下为什么它如此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
河童的文化价值 首先,河童虽然作恶,但是他有“可爱”“顽皮”的孩童一面,甚至也是一种古代的“安全劝诫”。刚才提到了河童因为摸人家屁股被砍下了手,不过它为了要回来,专门还要去道歉和做出补偿。不同版本中记载,有的河童不仅诚恳写下了道歉书,还告诉人类制作灵丹妙药的配方作为答谢。除此之外,有些河童和人类相处的很融洽,还不时会帮着人类去地里除草,成为了一方的守护神。所以人对河童,逐渐形成了一种又爱又恨又敬的情感,非常微妙。
远野市下水道井盖上的河童
另外,古代社会中安全设施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人们遭受意外的情况非常多,而“溺水”正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不安全。河童的存在,可以警示人们远离水边注意安全,毕竟竖一个牌子写上“溺水危险”远远不如“水里有河童会把你的肛门吃掉所以别去河里”这种故事更有广而告之的效果。
《荒川爆笑团》中的河童形象
其次,日本有妖怪文化传统,河童本身就是水神信仰的初级形态。日本的妖怪学大师柳田国男在1932年发表的《盆过河童谈》以及1937年发表的《川童祭怀古》中,提到过河童的由来。他认为河童是水神信仰沦落后,由神变为妖怪的一个典型事例。河童本来是水神,是水中之灵物,它喜欢和人角力,最初应该是和那些所谓“关取”的大力士比力气。因为川童或山人,他们一定要和这样的人比力气,让他们承认自己的威力。各地还流传着各种有关河童的传说,那是因为那些宣传并必须要证明水神信仰的旧家,仍然与那些古老的由来之说有着密切联系,不能立刻抛掉这个传说所导致的。他说:“妖怪是古代信仰的残留,人们逐步转移到下一个信仰之时,它就会出现,去拖(新信仰的)后腿。”
面对河童这样的妖怪,人类骨子里的信仰基因,也不允许完全否定和抛弃这样的传说形象。河童的存在,也是人类童年文化时代的缩影。
1981年开始的牛久河童祭,祖孙三代在东京街头游行祭奠河童
再次,河童这类亦正亦邪、如真似幻的妖怪,能够寄托人们的现实隐喻。日本大作家芥川龙之介有本经典小说叫做《河童》,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里的见闻与经历。在作家的笔下,河童不再是传说形象,而是当代独立社会中一种可以折射光怪陆离现实的隐喻。河童这妖怪,和很多日本传统鬼怪不同——非但不恐怖,而且有些滑稽。它在某些方面很像人类,却又像是比人类更低等些的存在。也是因为如此,在小说中重构建的河童社会结构,才让人觉得是怪诞的、戏谑的。当作者把故事架空在这样荒谬的“河童国”时,那种辛辣的讽刺和批判,才显得既鞭辟入里又不动声色。
结语“河童的屁”是日语中的一个有趣说法,指的是不值一提或者做起来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明明是个害人的妖怪,可人们还是当它是个可爱的形象不断提及。又爱又恨又放不下,这就是河童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