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农历十一月十四 07:45:36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发布时间:2023-10-11 02:18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谨慎地对待去世的先人,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圣人的话是从教化民众的角度说的,要使老百姓民风淳朴,就要好好对待逝去的先人。孔子在周游列国时,路上遇到办丧事的,都会表现出哀伤的样子,还会亲自去祭奠,这体现了孔子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周公制礼作乐,制定了礼仪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都纳入“礼”的范畴。礼乐制度世代为汉民族所遵循,对于丧葬,古人严格遵循着“事死如事生,死者为大”的礼仪,对待丧礼,极为隆重。在古人那里,孝顺体现在心中,更要有形式,丧葬是孝的载体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倡丧事简办,推行火葬,禁止土葬。丧葬礼仪逐步简化,人死后只有一个骨灰盒保存骨灰。笔者所在的农村,当人老后,用地派车拉着到几十公里外的火葬场去火化,去了要排队,有些老年人不相信骨灰是自己的,常说烧了后随便给抓一把灰放骨灰盒了,孝男孝女们哭来哭去的,还不知道哭的是不是自己父母的骨灰。但是,记忆中八九十年代的丧礼依然保持着古礼。

逢长辈咽气时,要在有山梁的堂屋,住在偏房的要抬到堂屋,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在堂屋里有梁才能托魂。这时儿女们给穿上寿衣,有的还没咽气,寿衣也穿上。咽了气后,开始盖上纸被子,烧香烧纸磕头,大门旁边放上叫魂的纸骨篓兜子。这时候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的人来安排丧礼,一个家户的都来帮忙。根据主家的意愿,是大办还是简办,全在孝子拿主意,丧礼规格定好后,全由办丧礼的主办,家人就不再过问了。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这时候全家人跪在灵前,还要拿着纸香到土地庙去豁倒头汤,哭着回来,家里堂屋摆上供桌,晚上一家子的孝子们轮流守灵。安排丧礼的人会先给出嫁的闺女和在外的儿女们送信,儿女到齐后,拿着小镜子和白酒给死者净面,如果死的是女老的,要等娘家人来了才能入殓净面。这时候要点上长明灯,烧上香,灯不能灭,香不能断。

丧父的丧事好办,自己家族决定。丧母的儿子们要到舅家跪门,请舅父来商量发丧,娘家没什么说法时,才能定日子出殡发丧。最麻烦的是,如果外甥不孝顺,舅家这一关可是很难过关的。

出嫁的女儿(包括侄女)要回婆家给公婆和长辈磕头讨服,夫妻两口子也要磕头,媳妇要给丈夫磕头,并给婆家的同族,凡有服的磕头报丧后,哭着回娘家。丧葬期间凡是遇到人,无论老少,孝男孝女们逢人都要磕头,老人死了小三辈。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先定好发丧日子,有些地方是三天,有些时间更长,笔者所在的老家发3天丧。以前条件好的都要找厨子,也有不找厨子自己家族妇女们给忙着做饭的,这叫忙人。丧礼定好后,在五服内的亲戚都派人去送信报丧。孝子的孝衣,哀杖孝绳,全由忙人给办。孝子们要穿孝衣带孝帽,拉孝绳,父母双亡的儿女要拉双孝绳,其他男女都要戴孝帽,穿孝衣,拉孝绳附上白鞋柱哀杖。如果儿子孝顺,哀杖留长点,让孝子省点力。遇到不孝顺的,家里长辈们和办事的把哀杖截的很短,专门治不孝的。在丧事花钱上,对不孝顺的,办事的和家族的忙人也会使劲花钱,治治不孝,出出气。所以路人们看发丧的,从哀杖长短和办丧事上就能看出这家人孝不孝顺。

女儿要给老的扎纸,过去扎童男童女、纸花、摇钱树、马牛和房子等。八十年代以后扎的也逐步现代化,开始给老的扎纸电视机、洗衣机和汽车的。

到出殡发丧这天亲戚朋友,都送挽帐和丧礼来吊丧。吊丧的礼金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不等。有女儿的,女儿的礼金往往最多。有要面子的,女婿几千上万的吊礼都有。丧礼等物由里柜记收,有到灵前祭奠的,主要的亲戚,要先迎客后送客,男的由男执宾,女的由女执宾,引路进行。祭奠完由执宾带领孝子出门谢客要跪拜。这天孝子得吃点苦头。要是客多,出来进去谢客跪拜,有的跪的腿都红了,肿了,甚至站不起来。

午后开始发丧出殡,起灵前要开始祭奠,全家人包括忙人要排好了,起灵前再祭奠磕头一遍,送丧的贵客也要扎腰绳一一祭奠。送丧的贵客都是女婿,俗称驾灵的贵客,贵客要扶着孝子们。起灵后,路上还有路祭,重要的亲戚要路祭,三拜九叩,孝子要一一还礼。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记忆中的八十年代不让用吹鼓手,九十年代后开始流行放哀乐,有专门放哀乐的人。在过去,起灵,吹鼓手乐上在前,忙众人抬起棺材,这时带头孝子要摔盆,老盆底下要有孔,通常是陶盆。都是女婿在孝子头上一放,摔到地上石头上。当年有些人家还出过笑话,女婿不懂丧葬规矩,只知道摔老盆,摔盆的时候紧张,把盆子摔到了大舅子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忙着去救人,丧礼也没法办了。

到了林上,入葬前再由执宾带领全部孝子再磕头祭奠一遍然后下葬。全部孝子要围着葬坑转,倒转三遭,竖转三遭。这时候才开始埋葬。埋葬完毕,将孝子的哀杖全部插在坟头子前面。以后便是过三期、五期,过百日,过忌日到时亲戚都来上坟。尤其是过五期。过五期也有分别,男的六天,女的七天一期。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城市很多年前就流行遗体告别了。笔者所在的农村直到前几年还有严格按照风俗办丧葬的。但是最近几年,参加了几个葬礼,越来越简单了。

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去世的,早的话当天,晚的话第二天就发丧。当然这不叫发丧了,把亲戚、家人约到一块,当天穿上丧服,找人挖好坑,火葬回来后,下午骨灰盒就埋了,太简单了。

分析原因,一则是城市化,大部分人都去了城市,家里的兄弟姐妹堂兄弟们都去了外地打工,人越来越少,大家族少了,丧礼就不隆重了。再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在农业社会一个大家族,聚族而居,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比较明显。现代社会交往少,在外面拼命打拼、赚钱,家族观自然没有过去明显了,这也是风俗越来越淡的原因吧。

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农耕文化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少,几千年传承的丧葬习俗也自然而然简单了。如同生育一样,年轻人陷入了低生育的陷阱,这也许是当初提倡简办丧事者们没预料到的吧!

丧葬习俗体现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和圣人礼乐化人的道德功能,竟随着农耕文化的没落逐步式微。如同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很多问题一样,传统道德和信仰受到动摇,人们失去了敬畏之心,对大自然、对自己和祖先。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女人死后可不可以葬在娘家?

女人死后,可不可以葬在娘家呢?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未到出嫁年龄,过早夭折了的姑娘,或者已经到了婚嫁年龄,而在没有找到婆家前死去的姑娘,这种情况只能葬在娘家。因为除了娘家之外,她们别无去处。这种情况基本上属于非正常死亡,不能进祖坟,只能埋进乱葬山岗。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第二种情况,就是已经出了嫁,有了婆家的女人,无论她们在婆家有没有生育,死了之后是绝对不可以回到娘家安葬的。过去有一句俗话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就是婆家的人。

过去的封建教条规定,女人出嫁前从父,出嫁后从夫,夫死从子。因此,女人死后的牌位就注定了写在了婆家。我们看祖宗的牌位,写的是历代先祖考妣。这里的考,指的是父系一辈,这里的妣,指的是母系一辈。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无论是宗祠的先祖牌位,还是家里的神龛牌位,有谁见过供奉姑奶奶姑太奶奶的吗?估计没有。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女子的命运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与婆家人联系在一起,别无选择。

在过去,我们当地还有一个旧习俗,就是出了嫁的女子是不能回娘家过年的。我当年有一个工作的同事,他女儿年前离了婚,离开了婆家。根据习俗不能在娘家过年,就选择了在我们单位度过年夜才回家。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我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也耳闻目睹了一些事,像出了嫁的女子死了后葬回娘家的,真的还是头一次听说。对提问者说的他隔离大爷的儿媳妇娘家人的举动,有点莫名其妙,无法理解。不知道这个娘家人图的是什么?

如果这个女人属于意外死亡,有一笔赔偿金,赔偿金是有法律划分规定的,没有安葬地可以多得这一条规定。如果为了情分,将结婚才一个月,早逝了的女儿葬回自己身边,早晚触景生情,难道不会更悲痛吗?

我真的无法理解这种背于常理的行为,请头条师友留评解惑。谢谢!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传统殡葬都有哪些习俗?

荆楚民间旧时殡葬习俗,从亡者停止呼吸时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它们依次为: 烧“落气纸”:即死者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持币上路”。 净身: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身亦称“洗丧”。 换衣: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若是青壮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应戴黑纱;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人换衣称“穿寿衣”。 开吊;将亡者抬上灵床,置于灵堂的白布帐幔之后。供桌上置烛台香盆和死者遗像。直系亲属的女眷一边哭一边诉说死者生平,内容多为叙述死者一生中所经魔磨难,声调哀婉动人,凄切悲恸,称“哭灵”。亲友前来祭奠,进门前先放一挂爆竹,丧家亦燃放爆竹以示应答。吊客上香,通常以三炷为限,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头,皆由死者亲属中的男性直系晚辈在灵堂左侧跪拜答谢,称“孝子谢”。停灵时间以单数为限,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开吊期间,有的延请僧、道做法事以超度亡魂;夜间还聘邀专门的民间艺人来唱“丧鼓”,其鼓词多为民间神话故事。吊客所送“祭仪”多为布料,须写好挽签悬挂于灵堂两侧,称为“挂祭帐”。 出殡:即送亡者前往墓地,抬死者上路之始,称为“起灵”, 起灵时,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灵堂供桌之前,称为“甩盆”。抬灵床多为八名精壮汉子,死者亲属须排除在外。出殡亦称:“送葬”,有的请道士执桃木剑在前“开路”,孝子则披麻戴孝躬行于灵床(或灵柩)前引导,众至亲好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送葬队列行进途中,有亲友在道旁设香案“路祭”的,孝子须下跪答礼。 设灵与圆坟: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坟前祭扫,称为“圆坟”。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三年孝满,遂将灵位焚化,谓之“除灵”。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移风易俗,提倡殡葬改革,过去的殡葬习俗也相应发生变化

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有什么?

丧葬习俗流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1、圆坟

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烧七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死者亡故后100天,孝子要上坟烧化冥纸冥钱,或将死者亡灵请回家中祭奠。此亦为小祭,也称“百日”。

周年分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头周年、二周年皆为小祭,三周年最为隆重,一般都要过大事,搭设祭棚,请鼓乐手、阴阳班子打醮念经、呈献纸活、花圈等。


扩展资料:

丧葬中,所有人手握牵引灵车绳索的人一起合唱挽歌。汉代田横的门客写的挽歌的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当时田横自杀,门客哀悼他,就悲哀地唱起来了。歌辞的意思是说人就象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灭亡,又以为人死了灵魂回归到泰山南边的蒿里。所以有这两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丧葬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丧葬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传统文化的式微逐渐远去的丧葬习俗》感兴趣,还可以看看《一日早朝,有官员对朱元璋说:"明日家中小女出嫁,臣想请假1天。"朱元璋愤怒一拍桌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21岁女网红成王思聪女友!送60万豪车感谢父亲,父女开心提车合影

下一篇:去摩洛哥注意什么?摩洛哥十大最新消息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