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葬礼中是不是一定悲伤甚至哭泣,我想大概跟我们职业身份、场合等因素有关吧。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观点和看法,欢迎更多的朋友就这个问题和观点进行探讨和交流。
1.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悲伤甚至哭泣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我8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就逝世了,我是由我奶奶一手带大的,我长大后去了青藏高原当兵,与奶奶渐行渐远,对奶奶的思念愈加浓烈。
记得那一年,我已任支队政治宣传干事,半夜接到二姐夫的电话,说奶奶因脑溢血突然去世。
噩耗传来,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向支队领导请了假,急忙赶回家,送奶奶最后一程,我是奶奶最疼爱的孙子,奶奶的葬礼不能没有我。
回到家,奶奶的葬礼一切已经准备就绪,我强忍住心中的悲痛,没有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直到起灵的那一刻,望着奶奶的渐行渐远的背影,往事一幕幕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事起,家里有了好吃的,奶奶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她的宝贝孙子。 苦难的童年,我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我无以度余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区区不能废也。
想着想着泪水已模糊我的双眼,犹如掉了线的珠子,痛如刀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悲伤,怎能不哭泣。
2.职业的原因决定了有些葬礼中只能把悲伤压在心底
第二个故事我想说的是我的战友,虽然我们是不同的军校毕业的,但我们有缘分在了一个中队,他是一排长,我是二排长,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人就是就这样,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降临,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排长在一次外出办事中发生了车祸。
生命戛然停止在了26岁的青春年华,留下了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
葬礼上,战士们失去了尊敬的排长,我们失去了战友。
也许都是军人的缘故,军人不相信眼泪,我们只能把悲伤和眼泪藏在心底。
脱帽默哀三分钟,送战友最后一程。生活不相信眼泪,生者坚强,战友们或许把悲痛化为前行的力量,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安慰。
3. 场合的原因决定了有些葬礼中只能把悲伤压在心底
那一年, 特警支队的两个战友在临潼区一次试飞训练中,机毁人亡。
葬礼是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的,葬礼那天,省厅的领导,市局的领导,市上的领导和特警支队的战友共1000余人参加了葬礼。
葬礼严肃而又庄重,西安市各界人士都在,特警支队的战友强压住心中的悲痛,不悲伤不哭泣。
直到葬礼结束后,特警支队的战友们才抱在一起痛哭,活生生的两个人转眼间阴阳两隔,说走就走了,来不及道一声珍重就去了天堂,怎能不让人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结束语: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葬礼这样一个生死离别的场合,怎能不悲伤怎能不流泪。有时,只是因为身份和场合的不同,让我们把悲伤和哭泣留在了心底,用一种方式表达我们对逝者的思念。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游走在笔尖上的舞者 欢迎更多的朋友就相关问题和交流,共享阳光,共担风雨。
#我要上 头条##今日头条##头条原创##生活#
为什么在葬礼中一定要悲伤甚至哭泣?这种行为是怎么留下来的?
其实在葬礼中一定并非悲伤甚至哭泣的,对于葬礼的举行都是根据当地习俗为准的,并非所有的葬礼都是悲伤的,有些葬礼是需要欢笑面对。其实这种行为很多时候都是根据风俗习惯流传下来的。
在葬礼里面,其实分为哭丧和笑丧两种情况,因此并非所有葬礼都必须悲伤。
葬礼,以当地风俗为准举行
很多人认为葬礼就必须悲伤,其实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所有葬礼的举行其实一般都是根据当地风俗习惯而进行判断,到底是必须悲伤还是欢笑。
其实在葬礼里面,是存在哭丧和笑丧的分别的。哭丧是代表一般故人未满90岁的人而举行的,对于未满90周岁的人离去,很多地方都认为属于哭丧因此在葬礼里面必须哭泣,越是哭泣厉害故人就走得好;而笑丧,就是对于故人离开时候已经超过90周岁,在葬礼举行时候送行人是需要欢笑的。
葬礼里面悲伤,主要都是亲人对于故人的不舍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葬礼里面都是悲伤为主,其实也是因为亲人对故人离去的不舍,而不是说葬礼必须哭泣。在葬礼举行时候,再多的难受以及悲伤都是发自内心的不舍,我相信对于那些跟故人没有太深感情的人一定没有任何难过的感受。
葬礼的举行是对故人的一种尊重,葬礼是属于先辈流传下来的仪式,而且并且全部葬礼都是悲伤的,还得根据当地风俗进行决定葬礼的意识。正常情况下,葬礼存在哭丧和笑丧的形式,都是对故人的一种尊重和希望走的很好。
为什么在葬礼中一定要悲伤甚至哭泣
人生短暂,苦乐交集。一个人的生命极为短暂,当一个人逝世后,亲友会有惋惜,伤心的心情。活生生的人也许昨天还生龙活虎,今天就变得冷冰冰,永远不能再相见。所以心情会十分难过,哭泣也很正常。
你可以这么想,当亲人离开一天或一个月,我们的心情就会有些悲伤,更何况是一辈子不能再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