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陵位于北邙山上,是一座非常特别的陵墓,单从风水角度来看,它跟周边陵墓的层次就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讲一讲原陵。
北邙山是块风水宝地,人只要有幸葬身于此,其后人必然会飞黄腾达。要知道,邙山的对面是黄河,山和水都是风水学说讲究的东西。对此,风水学有这样的说法:“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由此可见,邙山山水兼顾,是非常难得的宝地,自然引得很多帝王青睐。
其实,在邙山下,埋葬了历朝历代的很多君王和显赫之人,将他们联系起来,足可以书写中国古代史。其中,单单东汉皇帝的陵墓就有五座,分别是:原陵、恭陵、定陵、怀陵和文陵。在这五座皇陵中,原陵的选址则比较奇特。在人们的认识中,房前有河、房后有山是大吉之地,其它四座皇陵都是按此来选址的,但是,唯有原陵是位于邙山的背面。
原陵是房前有山,房后有河,这确实让人搞不懂,不知道当时刘秀是怎么选的。
都知道,刘秀是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的父亲是南顿令刘钦。更始三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成为开国皇帝。中元二年,刘秀驾崩,享年六十三岁。
那么,为何这样的中兴英主会如此选址呢?
自古以来,墓穴的选址就特别关注“风水”这一块,特别是帝王的陵墓,从选址、朝向、建制等方面,都得考虑周全,不敢有丝毫马虎。
民间有一个传言,它似乎可以说明刘秀这样选址的缘由:
话说,刘秀有个儿子刘庄,他不听刘秀的话,故意跟刘秀作对。刘秀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刘秀生前看中了邙山这块风水宝地,为了让儿子按照他的意图来修建陵墓,就故意说反话。在刘秀临终前,他将儿子叫到跟前,跟他说:自己命中缺水,要求他把自己的陵墓选在黄河中。
但可惜的是,儿子一反常态,竟然,按照刘秀的意思办了,在刘秀死后,刘庄就将其陵墓选在了河水之中。之后,刘秀的儿子刘庄立即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为刘秀打造龙舟灵柩。他将刘秀的尸身放在灵柩后,便抛入了黄河之中。这时,灵异的事情发生了。
灵柩落成之地,河水立即退去,不再复返,并出现了一座陵丘。所以,刘秀的陵墓位置,千百年来都不曾有黄河水涌入。因为,这里的河床是南高北低,河水只会冲向北岸,陵墓所在的南岸可以幸免于难。但这仅仅只是一个传说,并不算是真正的史料,但这个传说足以给刘秀的原陵添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实,原陵是公元五十年开始修建的,但当时,刘秀有没有跟其他帝王一样,劳师动众修建陵墓呢?这个不得而知,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当时,刘秀对主持修建陵墓的官员说过:“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刘秀的要求不是很高,他只要求两三顷的土地,能够顺利排走雨水即可。
此外,在临终前,刘秀再次对他的陵墓做出了指示,他要求:陵墓不能用到金银、铜锡等贵金属,只需要用普通的瓦器就行。同时,他要求陵墓不要起坟堆,因山而建即可,不要改变自然原有的样子;各地官员要恪守职责,不得前来奔丧,也不用递送慰问的奏章。
可见,这些说法都比较符合原陵的规模,但是,刘秀终究逃不过后代人的孝心,他们有意增加了原陵的规模及奢华程度,最终,引来不好的事情发生。东汉末年,董卓挖开了原陵,抢走了陪葬品。曹丕对此做出了评价,他说:这事要怪罪于汉明帝。
因为,汉明帝是刘秀的后人,是他为了表达孝心,有意将原陵造的奢华无比,终于引来了盗贼。
原陵的陵区呈长方形,其中,包括祠庙、方丈院、陵园三个部分。刘秀的尸身葬在陵园的正中间,陵园的周长有四百八十七米,有柏树一千五百颗,整个陵园郁郁苍苍,显得格外庄严。在陵园的侧面,有一座祠庙,祠庙前有一块光武帝的石碑,内容都是歌颂光武帝刘秀的。
此外,在祠庙的两侧,还有四座石碑,分别是: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所立,碑文的内容是记载祠庙重修的一些情况。并且,在陵墓前,还有一块穹碑,上面写明了这是光武帝的陵墓,其中,“中兴世祖”四个大字显得格外突出。陵园两侧有二十八株巨大的柏树,它们就像是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为光武帝守候着这片国土。
然而,在陵园的这些柏树中,有两株比较特殊,它们分别是“鸟鸣柏”和“苦恋柏”。相传,人们只要在“鸟鸣柏”下拍手,就能听到鸟鸣的声音,且见不到任何鸟的身影。更奇特的当属“苦恋柏”,这株柏树可是自然形成的,在其树干中还长出了一颗苦楝树。这株“苦恋柏”表明了光武帝刘秀和皇后阴丽华苦恋、相思,最后,长相厮守的过程。
阴丽华是南阳人,她长得貌美如花,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刘秀第一次见到阴丽华,就喜欢上了她。当时,还没有名气的刘秀当即立下两个誓愿:“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后来,刘秀顺利俘获美人心,两人终于在一起了。
原陵还有一个奇观,叫“汉陵晓烟”。据史料记载,每到清明时节,这里必然会弥漫紫气,其形状跟轻烟一样,由西向东飘动,使得整个陵园都被云烟笼罩。身处其中,犹如身处仙境!老的农家人说,这是吉瑞的象征,预示着今年的收成会很好。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农家人都会期盼紫气的出现。
有一个游客目睹了这个过程,特意写《汉陵晓烟》留诗留念:
“昆阳雷雨战犹酣,赤符魂归锁玉函;
今日陵园回首处,看他烟树绿毵毵。”
可见,这种奇观让人添加了几分对刘秀的怀念之情。
此外,原陵的另一个奇观是“汉皇仰卧”。秋末时分,如果游客身处陵园西面三百米位置向东看去,便能看到仰卧着的刘秀,他戴着皇冠,穿着龙袍,用黄河做枕头,脚靠在邙山位置。
其实,这是整个陵园给我们的错觉,在这个错觉中,刘秀身长两百四十米,头部五十米,由陵园的古柏组成,脸部的五官和胡须清晰可见。微风徐来,刘秀的胡须像是在飘动。肚子有六十米,下方的两行苍柏组成了刘秀的双腿,直伸到邙山的深处。可见,这一奇观十分难得,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帝王的威仪。
原陵被整得非常奢华,肯定有很多盗墓贼惦记。这其中,关于原陵的盗墓故事,我们就一定要讲讲“墓现金龙”的传言。东汉末年,有一个盗贼了解到谢家磨坊的丝箩可以打开原陵。于是,花重金购得丝箩,并将分土剑插泥沙之中,当即找到了原陵的墓道。
之后,盗贼将丝箩挂在墓门上,突然看到墓门徐徐打开。盗贼没有迟疑,立即走进墓室中,但却发现刘秀正在灯光下看书。随后,刘秀注意到了盗贼,于是,大声质问他来自哪里?
贼人虽然慌了神,但却不能说明他的真实来意,只能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刘秀听完,立即让贼人退出墓室。但是,贼人在临走前,却拿走了墓室里的一个锦盒。在退出墓室后,他赶紧打开锦盒,看看其中是否有宝物。然而,锦盒中的宝物可不是贼人可以驾驭的。
锦盒一打开,立即就有一条金龙飞出,它在空中盘旋,天空下起了大雨。没过多久,金龙就飞走了。当时,贼人被这一场景镇住了,只能慌忙逃跑。后来,他每每向他人讲述这个过程,旁人都会觉得蹊跷,也心有余悸,不敢再贸然前往盗窃。当然,这些只是传闻。
据史料记载,真正打开原陵,并盗走其中珍宝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董卓。都知道,董卓把持朝政后,无恶不作,为了搜刮财富,他不顾百姓生死,将千万担粮食藏了起来,只为自己所需。他不仅到处挖开帝王的陵墓,拿走陪葬品,还破坏了陵园的建筑,真是可恶至极。
所以,现在的我们只能借助陵园的碑文,去重现古时原陵的原貌了。
参考资料: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光武庙记》】
一般古代帝王的陵墓都是背山面河,为什么刘秀的陵墓却正好相反?
古代的人们一般都非常讲究风水学,尤其是古代帝王的陵墓更是讲究,多数都是背山面河,但是历史上有一位帝王汉光武帝刘秀却是个特例,他的陵墓跟别人正好相反,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几千年来盗墓贼都不敢光顾。
刘秀可以说是历史上励精图治的好君主,从他统一天下后就开始为百姓谋福利,多次释放奴隶并且减少赋税,所以“光武中兴”的局面就是刘秀政绩的最好证明,不管是他生前还是死后在历史上几乎都是完美的存在,受到了不少赞扬,但是他去世后关于陵墓的选择却让别人非常的费解。
在古代社会为了凸显帝王宽大的胸襟,而且按照风水学来讲陵墓要选在背山面河的地方,寓意可以永固江山,造福后代。所以当时很多帝王都选择当时的北邙山作为陵墓建造地,但是刘秀的陵墓偏偏选在了北邙山对面的黄河滩上,从风水学来看这块地并不是一块福地,根据史书记载,刘秀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所以要求自己的陵墓尽量没有山陵,只需要能够排水通畅就行,所以在他生前就选好了陵墓,而且他要求在自己的陵墓中不需要有金银陪葬品,只需要放进去一些瓦器,所以这也是多年来刘秀的墓葬没有被盗的原因,而且它下边是流沙结构,盗墓贼也没办法下手,自然也不可能贸然行动。
总的来说刘秀的陵墓最终确实和其他人相反,这都是他关心民间疾苦,提倡节俭的缘故。
君王的陵墓都是“背山面河”,为何刘秀的陵墓却“枕河蹬山”?
因为刘秀认为自己身为皇帝,却没有做出什么对百姓有益处的事情,因此他不想把陵墓修建在一个所谓能福荫后人的风水吉地,他也不想大兴土木。除此之外,刘秀还是一个关心百姓,提倡节俭的皇帝,他想要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像汉文帝的墓一样简朴,不要过于铺张浪费。
刘秀因为自小家中贫苦,所以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过他立下大志,在历经艰险以后推翻了王莽的统治,建立了东汉政权。而刘秀在称帝之后,立刻开始着手改革大业,想要让百姓休养生息,过上好日子。而在他的努力奋斗之下,很快,东汉王朝就开创了名叫“光武中兴”的大好局面。
野史上说,刘秀本来也是想在黄河南岸的北邙山上修建陵墓的,但是他担心总是跟他对着干的太子刘庄把他葬在黄河滩上,所以迟迟没有建造陵墓。直到刘秀病重,他犹豫之际告诉太子将他葬在黄河中。太子不免心中难过,决心最后听从父亲的遗嘱将他水葬。灵柩落入河中,不想河床显露并隆起,于是此处便成了刘秀的原陵所在地。
但据史书考证,刘秀很早就在北邙山和黄河之间建陵造墓了。但刘秀生性谦卑,他认为自己“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而陵寝也只需要排水畅通即可,连他的随葬品都只要瓦器就足够了。于是刘秀的陵墓被修建得简朴庄严,而且从无人盗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