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有啊。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虽然他建立的北宋没能够完全统一天下,但毛主席还是在《沁园春·雪》中将他与秦皇、汉武、唐宗、成吉思汗放到了一块,归类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赵匡胤是多面的,最主要的是他继承了后周世宗的遗志,继续了后周未完的事业,结束了纷纷扰扰的五代十国时期,实现中原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并杜绝了武将分裂的可能性。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仅有几十年,但分裂可谓一盘散沙,如果没有再一次的统一,结合游牧民族的南下,恐怕又是一场魏晋南北朝。
赵匡胤的皇位并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这一直是个迷案,因为赵匡胤是有儿子的,而且不止一个。
赵匡胤共有四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和四子赵德芳。
老大赵德秀和老三赵德林在史书的记载都很少,原因是他们很早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有,一百多年后宋徽宗闲的没事才追赐了这哥俩名字和爵位。
老四赵德芳的记载也不多,因为他也不长寿,23岁就去世了。
关于赵德发的死因,史书上记载是病逝,当然有些人从赵光义继位的谜团中引申出赵光义残害侄子,并没有明确证据,也无从作答。
接下来是老二赵德昭,他的死是真真正正跟赵光义有关了。
赵德昭虽是次子,但是大哥早夭,他实际上就是赵匡胤的长子,可谓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所以赵匡胤也很注重对他的栽培,不过奇怪的是赵匡胤在世时一直没给赵德昭封王。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去世时,赵德昭已经26岁了,不小了,虽然赵匡胤没立太子,但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一般戏码就是他被大臣拥立啊,谁知这戏码不一般,赵德昭的叔父赵光义拿出个“金匮之盟”,以兄终弟及的名义继位,赵德昭被封为武功郡王。
按照“金匮之盟”,皇位从赵匡胤到赵光义,再到他弟弟赵廷美,接着转到赵匡胤儿子也就是赵德昭兄弟手里,所以赵光义给了赵廷美和赵德昭位在宰相之上的地位。
然而皇位一朝在手,不传给自己儿子怎么甘心呢?赵光义自然是要整整弟弟和侄子的。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随赵光义攻打幽州,一夜军中惊乱,一时间竟然找不到赵光义在哪,为了避免群龙无首,有人提议立赵德昭为帝,结果赵光义回来了。
亲儿子上位都有可能引发皇帝暴怒,何况是侄子,因此赵光义大为不满,班师后也不给功臣封赏,赵德昭就去劝,赵光义怒道:"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然后,赵德昭回去就自杀了,年仅29岁。
古人结婚早,虽然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是二十多岁去世,但并非无后,赵德昭有五子,赵德芳有三子,也就是说赵匡胤有八个孙子,他的所有后代都来源于这八人。
赵德昭和赵德芳死后,他们的后代在宋朝一直享受皇家待遇。
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宋徽宗一大家子都被金人掳走,只跑了一个康王赵构,也就是建立南宋的宋高宗。
宋高宗原本是有儿子的,但却夭折了,加上他在战争中收到了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在宗亲中选立继承人。
赵构没有在赵光义这一脉选,而是在赵匡胤这一脉选,最终选定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即后来的宋孝宗。
宋孝宗宋孝宗传子赵惇,赵惇传子赵扩,即宋宁宗,宋宁宗无子,收养赵德昭的七世孙赵昀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理宗。
宋理宗时期南宋连蒙灭金,正式与蒙古开展,拉开亡国的序曲。
南宋灭亡后,宋朝皇室散落民间,并没有被屠尽,所以赵匡胤肯定是有后人的。
南宋的皇帝除了第一个宋高宗是赵光义一脉,其余的皇帝都是太祖赵匡胤的,是赵德芳和赵德昭的后人。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直系后人,他是秦王赵德芳一脉。南宋孝宗的父亲是赵孟頫的五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