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这一次战役的胜利,起着最大作用的人就是毛泽东,正是毛泽东以少胜多,带领工农红军打赢了这次战役。
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
因为在四渡赤水之前,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了工农红军的数量锐减,本来工农红军有八万多人,但是,经过李德等人的指挥,最终工农红军只剩下三万余人。这个伤亡真的是太过于惨重了。
在红军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蒋介石派来了二十万大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他们想一举歼灭工农红军。
说实话若是工农红军,再有李德他们指挥下去,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不过还好,因为经过遵义会议之后,大家推荐了毛泽东作为党和军队的唯一的领导人。
也就是说,此刻带领工农红军和国民党战斗的任务就落到了毛泽东的身上。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还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对战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他觉得我们要采用灵活的作战方式,集中我军优势兵力,和国民党做殊死拼搏。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因为我军人数少,作战比较灵活,可以任意的在敌人的地盘上穿梭,而不被敌人发现。正是通过这种灵活作战的方式,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对国民党反动派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最后,国民党不得不赶紧逃离。
正是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走出了困境,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伟大胜利。
这一次战役的胜利,不仅挽救了党和军队,更是挽救了中国以及广大中国人民。恰恰也是在这一次战役之后,工农红军开始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发展的。
四渡赤水之战,被毛泽东视为他这一生打的最为得意的一次战役。当然了毛泽东的一生打的经典战役有很多,比如说三大战役等。
但是,赤水之战绝对是让毛泽东记忆犹新的,毕竟正是这一次战役,毛泽东是带领三万红军,打败了国民党二十万大军。
解放战争初期,各战略区都局势被动,东北的林彪一路退到松花江以北,中原突围各部伤亡惨重,只有皮旅成建制突围,聂荣臻贺龙二部近二十万人,在大同集宁战役对阵傅作义六万人,但遭到大惨败,张家口失守,陈毅指挥山东野战军在泗县战役失利,两淮保卫战也失利。当时只会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是一支独秀,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粟裕否定了中央军委出击外线的决策,建议先在内线歼敌,中央采纳了粟裕的建议,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三万多人,迎战李默庵指挥的国军十二多万,歼敌五万多,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七场战斗七种打法,有长途奔袭,有围点打援,有声东击西,展示了粟裕炉火纯青的指挥艺术,当时延安《解放日报》评论,″粟裕将军是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