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破楚军于京、索间,先后平定魏,代,赵,燕四国,东击齐,南灭楚于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被封为楚王。后因功高震主,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诛杀。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韩信也是个奇人。法场上一生高喊,便由无名小卒成了中级军官,做了一次逃兵,便由中级军官成了上将军,位子高于汉军中的所有将军,只带几万兵马开辟第二战场,两年时间便接连灭掉西魏国、代国、赵国、齐国,还胁迫燕国投降,最后又与汉王刘邦会师垓下,击败西楚霸王项羽。
韩信为什么这么能?韩信跟谁学的兵法,为何连西楚霸王项羽都不是他的对手?
韩信后来因谋反被诛。对于反贼,想必没有多少人愿意谈论,韩信的出身、师承等信息,也就渐渐地散佚了,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
韩信被杀半个世纪以后,太史公司马迁到达韩信的家乡淮阴县,像淮阴父老打听韩信的往事,淮阴父老只跟司马迁讲了发生在韩信身上的几件事:葬母、吃白食、胯下之辱。
太史公只好根据这几件事勾勒韩信的性格,并试图解释韩信的一生成败。
韩信葬母一事,说明韩信发迹前便志向远大;韩信吃白食一事,说明韩信坚信自己早晚能有大作为;胯下之辱一事,说明韩信能忍人所不能忍。
但仅凭这三件事,仍旧不能说明,为什么韩信会有如此大的志向,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自信,韩信的一身本事,到底是跟谁学的?
很多人都指出,韩信的人生有诸多可疑的地方,比如他佩剑,韩信同时代的名人中,喜好佩剑的,也就刘邦、陈平等少数人,而刘邦和陈平虽然也够跟韩信一样是布衣出身,但刘邦、陈平都有所依傍。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至少是个中产,刘太公有一妻还有一妾,或是先娶一妻后续弦一妻。
陈平的哥哥还有三十亩地可以耕种,陈平的哥哥在休了妻子之后还能再娶一个,陈平自己的老丈人也是豪门大户。
而韩信就可怜多了,韩信的母亲死了,韩信没有钱发送,韩信最后甚至穷到吃不上饭。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穷到这程度,又是怎么识字的,又是怎么学习兵法的呢?
或许韩信的母亲就识文断字,能一边劳作一边教韩信识字,待到韩信完成基础的教育之后,韩信的母亲又把家藏的兵书给到韩信,而韩信确实极有天赋,自学成才。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段出自韩信传记的记载清楚地表明了,韩信是深入钻研过兵法的,能够把兵法钻研到这么深入的地步,必然是既有天赋又特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