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一方为水,一方为陆,彼此交织,相融贯通。对于深不可测的海洋,人们常常为其贴上“神秘”的标签。两朵耳,听不尽海的奇妙之音,两只眼,望不透深邃海底。海洋是一方我们难以深入探究的圣地,一些奇特现象独存在神秘的海洋之中,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同踏上这奇幻的海洋之旅,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先来一同看看海底的奇妙现象。
极地海域的命运指挥仗:死亡冰柱
死亡冰柱,是指地球南北极海域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南北极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几十摄氏度时,海水里面的盐分被析出,海水发生结冰的现象,形成海绵状的冰,并且呈柱状向海底延伸,由于海水内含盐量较高,盐水不断向“海绵冰”聚集,和新鲜海水接触后使其迅速冻结,渐渐地,被海水围绕进而形成一个“冰管”。出现“冰管”的雏形后,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海底延伸,据说其所到之处,海洋内全部生物在几秒钟之内都会被冰冻住,无一幸免,故而称作“死亡冰柱”。
如果黑暗是永生沉寂,幸而我还有一段爱情:水下“麦田怪圈”
麦田怪圈是指在麦田或其它田地上,通过某种“未知力量”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来的几何图案。这个神秘现象有时被人们称之为“Crop Formation”,至今仍无法解释其成因。
1995年,科学家们在日本奄美大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类似于麦田怪圈的复杂图案。经十几年的不懈探索,科学家发现外星图案的怪圈是一只身长只有十几厘米的白斑河豚用它小小的鱼鳍制作而成的,目的是吸引异性。雌性河豚鱼看见该图案之后会被这种图案吸引过来,之后雌鱼会小心翼翼地在这种图案中心区域产下鱼卵。这种沙子图案形成的凹槽会形成一个自然缓冲区,用来保护鱼卵和孵化出的幼鱼。科学家表示,河豚复杂的设计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巢穴中心的卵不受洋流的侵扰。
其实,动物也很讲究求偶的浪漫。雄性鸵鸟会在繁殖季节跳“求偶舞蹈”吸引雌性;雄性企鹅会挑选卵石作为“聘礼”献给雌性。求偶而得之以后,动物也会做出种种举动来维系来之不易的感情。当一只雄性吸血虫侥幸遇到雌性时,雄性会将自己的另一半困在体内,从今往后,雌雄合抱,共度一生。动物的爱情世界,是不是也很浪漫呢!
世界未解之谜:海底无底洞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是为最早传说之无底洞。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水下黑洞有很多处,但这些洞的出口究竟在何处至今仍旧是一个谜。
希腊亚各斯古城海滨濒临大海,在涨潮时,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000多吨,水量巨大,但却从未能把洞灌满。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曾经派出一个考察队考察。在第一次实地考察中,科考队员把一种色彩持久的深色染料放在海水里边,随后分头去观察附近的海面和岛上的各河流、湖泊有无染色迹象。但费尽周折,并无所获。
几年后,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浅玫瑰色的塑料粒子。这种塑料粒子能够漂浮于水面且不被海水溶解。考察队员们把130 公斤的塑料粒子都倒进了海水里。只要有一粒塑料粒子在别的地方冒出来,他们就可以找到“无底洞”的出口了。但是,依旧无所收获。
与世界玩一场光与影的游戏:毛里求斯海底瀑布
说起瀑布,我们大概会首先想到冯云山“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的宏伟,亦或是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的澎湃。“由高向低”、“由近及远”是我们对瀑布的初始印象。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大海中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但这种景观并非真的是水流倾泻而下形成,而是淤泥和沙子不断的往海沟沉积而造成的光学幻象。
毛里求斯就有一处这样的海底瀑布。其西南部的勒姆恩海岸,海水将海床上的泥沙快速地带走,从高处往下看,宛如一帘雄伟壮观的瀑布。其落差最大处可达到3500米,每秒有50亿升的海水从峭壁上倾泻而下。在洋流的作用下,海水中慢慢下沉的沙子和淤泥不断的流向地势稍高的大陆架边缘,然后顺着边缘坠入数千米深的海底。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子和淤泥形成了从绿到蓝的变化过程,营造出3D立体的视觉效果。
海底独角兽:火体虫
火体虫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pyro,意为“火”,是磷海鞘属动物的通称。它并不是单一生活的生物,而是由上千个单独个体组成的群体。火体虫的颜色有很多,一般为无色、粉红色、浅灰色或蓝绿色,是滤食动物,也是浮游动物。空心又透明的圆柱状身体由数千个游动孢子构成。这些游动孢子通过它们的体管吸入海水,以浮游生物为食,然后把过滤水排出来。每个游动孢子都和组织相连,在火体虫管状结构内移动,只有几毫米大。火体虫虽具有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灵活游动。
火体虫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们会“发光”。火体虫会对其它光源做出回应,并释放出明亮蓝绿色的光芒。多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这里海水温暖,拥有深达5000米的深海盆地。分属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海洋生物学家亦将火体虫称为海洋的独角兽,因为这种生物非常罕见且难以捉摸,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能一生都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这种海中神秘生物。
神秘的海洋中有这些奇特的海洋现象,那么海面上都有什么呢?
接天“莲叶”无穷冰:莲叶冰
莲叶冰是直径在30厘米到3米之间,厚度10厘米左右的浮冰。在较为平静的海面上,初生冰可以直接冻结为莲叶冰。而大块的冰皮或尼罗冰破碎后也可以形成莲叶冰。莲叶冰的边缘由于与其它冰块碰撞,而形成一圈凸起,而且形状近似圆形,仿佛海面上的一朵朵莲叶,故称为莲叶冰。
莲叶冰常在南极或波罗的海等寒冷的海域出现,但科学家表示,只要条件符合,任何地方都可形成莲叶冰,其中也包括北美五大湖。事实上,莲叶冰多数情况下仍是融雪,真正形成能拿到手上的冰块是很少见的。它常常最终融化形成片冰,若冰的厚度以及水流的强度达到一定标准,那么在弯曲、破裂、堆积等外力的作用下,莲叶冰可形成冰脊。
悲哀的浪漫征兆:荧光海滩
踩着银河的“倒映”,在荧光海滩上跑跑跳跳,一路璀璨,一路飞扬。置身于这样的情景,大概会幸福得记不清以为的幸福模样。
荧光海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所谓生物发光现象,是指生物通过体内的一定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而释放的过程。海水中能够发光的生物种类相当多样,从单细胞的甲藻类,到腔肠动物诸如发光水母、环节动物如海生多毛类、软体动物如各种发光头足类、以至于节肢动物的磷虾和海萤等。
大连荧光海滩被称为“家门口的荧光海滩”,不少游客慕名前往。去年八月,金奈沙滩也出现荧光海滩的景象,许多网友纷纷拍下图片以纪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虽然荧光海滩一直被视为美好的象征,许多人常盼望着能亲眼见一见这浪漫景象,但专家表示,荧光海滩的出现是气候变化的结果,甚至也会危害海洋生物。夜光藻生活在氧气稀缺的环境下,这就意味着这一片海域的海洋生命较少。这种发蓝绿光的夜光藻会产生氨,并且食用硅藻,而鱼类也主要以硅藻为生,这就造成了鱼类食物的缺乏。
海洋的卡布奇诺:海泡沫
2007年8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亚姆巴海岸变成了“卡布奇诺”的海洋。海面上尽是细密的泡沫,不少孩子跑进泡沫中玩耍嬉戏。科学家表示,海洋中存在大量的藻类生物、死亡腐烂的动植物躯体、高含量的盐分、淤积的泥沙和微量的化学成分。一般情况下这些物质会静留在海水中,但是当海水因风暴、雷电、潮汐等原因吸纳空气和陆地上的陆地的有机物质后,加上水体自身的运动,上述物质聚集在一起纠缠搅拌产生泡沫并随着波浪被推上海岸。
海泡沫的主要形成原因还是富营养化,虽然波浪泡沫内包含许多不洁净的物质,但总体而言对人体并无有害影响。待到海浪减小,泡沫就会自然散去。
海洋世界的“有缘无分”:海水相遇却不相容
海水相连却不相容是海洋上的一种较为寻常的现象。大西洋与太平洋虽然相邻,但是海水却不相容,这两大洋有着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科学家表示,它们之所以不相容,是因为两个大洋的盐度不同,太平洋的海水多半来自淡水河以及冰川,盐度为34%,而大西洋的盐度为37%。除此以外,注入这两处海洋中的水携带的泥沙与矿物质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两侧海水颜色不一样的重要原因。虽然两个大洋存在诸多差异,但并不代表海水完全不能融合。海水在自然情况下扩散,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达到融合状态。
除此之外,我国的黄海与渤海分界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壮观景象。这是由于位于辽东半岛的尖端老铁山角,延伸到黄海和渤海之中,形成黄海和渤海的自然分界。东部黄海部分水是深蓝色,而西部渤海水却显得浑浊,略呈微黄色。这是所处海底地沟形成的自然现象。
为神秘再添一笔:黑海“蒸汽”
黑海是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内陆海,处在内陆之中。黑海表层盐度较小,上下水层间形成密度飞跃层,严重阻止了上下水层的交换,深层海水严重缺氧,在220米以下水层中已无氧气存在,深海区和海底几乎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同时海水中存在硫化氢,致使深层海水呈现黑色。
黑海的蒸汽是寒冷的海洋空气与太阳的热量相遇时产生的一种现象,实则是海雾。雾覆盖海洋表面,降低船舶的能见度,给航行造成潜在危险。
黑海黑色的海水为这片海域笼罩上了寂静、肃穆的氛围,“蒸汽”的出现更是给这一方海域增添了几分神秘。
从海底到海面,大海的十大奇特现象被我们尽收眼底。但其实,一些“奇特”实则是人类造就的,只不过自然以另一种惊艳我们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不知情的人以为眼前的盛景是孕育生命摇篮的馈赠。虽然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美的体验,但这些美好的背后实则是自然的无奈“回击”,只是也许一不小心用荧光的浪漫与泡沫的奇观迎合了人类好奇、爱美的心理。我们应当想一想,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能够为海洋做些什么,应当怎样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海洋保护献力。也许一个人能真正做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在献力之前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海洋无奈“回击”的悲悯。如此,我们捍卫海洋环境保护的决心才能铿锵有力;如此,我们做出的行动才能满含对自然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