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流传着这样一个奇案,是以熔锡灌喉杀人。
明代广西新兴县,有位姓李的县令,深知民情,爱护百姓。一天他因公下乡,见山旁有一少妇,打扮得相当妖艳,在一座坟前哭泣。李某感到奇怪,问左右随从,随从们说:“是个穿丧服的妇人。”“服丧女人,岂能如此打扮?”李某越想越不对头,便叫衙役把她带回官署进行审问。
少妇说:“我丈夫因祸死亡,就葬在那里,乡邻们没有不知道的。今天是七七死后四十九天,我穿重孝到坟前哭奠,哪还有心打扮呢?”李某叫来邻里询问,都说:“少妇的丈夫,确是因病而亡。”
问到少妇平时行为及死者死时情状,大家含糊其辞,不作明确答复。李某不能消除疑问,拘留少妇不放。邻居们对李某非常不满,上告他无故关押寡妇。知府下令,限李某半月查清实情上报,否则便以知法犯法故意栽人罪名上奏弹劾。
李某甚是恐慌,连夜下乡私访。死者没有亲人,邻居们也不清楚详情。数日已过,一点线索没有找到。一天黄昏,细雨蒙蒙,李某见山脚下有一所茅屋,便前去避雨借宿。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出门将李某迎进屋内,双方寒暄,互通姓名。李某说自己是个算命先生,想在此借宿一夜,并拿出钱来放在桌上,求主人做顿便饭充饥。
此时有一老妇从内屋走出,说道:“我家不是开店卖饭的,酒和鸡都是山村风味,怎么能要客人的钱呢?”汉子说:“这是我的母亲。希望李兄把钱收回,要不,她老人家会不高兴的。”酒菜摆好之后,李某便与汉子对饮,二人谈得甚是融洽。数杯之后,汉子已有醉意。
忽然向李某道:“你是从县城来吗?知不知道新上任的知县是谁?”李某说:“李知县还在,怎么会有新官?”汉子说:“听说李知县因为一个少妇的案子将被革职,真是好官受冤枉呀!此案就是包龙图也审不出来,只有我才知道。”
李某十分惊疑,又听他说道:“你不相信吧?实话告诉李兄,我原是个小偷。我有老母,家贫无法赡养,只好靠偷窃来维持生活。少妇丈夫死亡的那天晚上,我正在她家行窃。当时男的病得很重,躺在里屋,少妇却在外屋来回走动,好像有事等人。不一会,一个男子进来,就与少妇调笑。我偷眼一看,原来是邻乡的一个武举。后来听到少妇的丈夫呻吟,少妇说:“药已经煎好了,趁热喝了罢。”
说罢,就端着药走进里屋。当时病人仰面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少妇扶起他的头,将药灌入口中。病人狂叫一声就断气了。我偷偷地往盛药的铜勺中一看,残存的流汁发出亮光,原来是熔化的锡水。
我害怕极了,趁着两个狗男女忙着掩盖罪行的时候,赶忙逃走。这件事,谁也不知,官府也没有办法查清。”李某说:“你为什么不为死者申冤呢?”汉子说:“我三更半夜进入民宅,非奸即盗,要说出去,不是自投罗网吗?”李某说:“你我萍水相逢,就把这样的事告诉我,说明你把我当成了朋友。我劝老弟,以后不要再去偷窃了。我还有些资财,帮你做点生意,来孝养老母,你看可好?”汉子听了非常高兴。
次日李某带着汉子进城,才将身份告诉他。李某说:“我们是朋友,你不要害怕。你帮助我破了这桩人命大案,功劳不小,就是上报朝廷,也会给你奖励。”汉子一口应允作证。李某遂派人逮捕武举、少妇,命汉子当堂揭露他们的罪行。接着又命仵作开棺验尸,果然发现死者喉咙内填满了锡块。原来,用毒药害人,易于检验;熔锡灌喉则不留痕迹。两个凶犯在物证、人证面前,只好认罪伏法。
以熔锡灌喉,如此令人发指的作案手法,幸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