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样东西也是在中国古代绝对见不到的,那就是公共厕所。或许很多人还不庆祝,公共厕所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的。事实上,中国城市出现公共厕所已经是民国时期了,确切的说是在上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出现并普及的。而即便是民国时期,公共厕所出现之后也闹出过不少笑话。
在公共厕所刚刚出现的时候,中国只有男厕所,没有女厕所。因此去上厕所的只有男性。后来随着普及开始出现了女厕所,然而由于当时很多男人不识字也不了解情况,因此只要看到厕所就进去,导致很多女厕所根本没有女人敢进去,因为随时会有大老爷们进来上厕所。这种行为放到现在可以直接报警,但是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警察也不会在意。
直到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男女平等的观念才彻底得到普及,男厕所和女厕所才真正在中国得到正确的使用。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民国之前,整个中国古代都没有公共厕所,那么一旦女人外出的时候内急了,要怎么解决呢?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说出来都会令人同情古代的女子。
在中国古代,要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主要有3种途径。第一种就是严格限制古代女子外出。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男权社会,因此女性在古代的地位是不及男性的。尤其是南宋朱熹之后,女性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因此,古代女性普遍没有多少正当的权益,其中就包括外出的权力。
古代的女子如果没有嫁人,是严格限制不能出门的,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女孩,必须束之高阁。因此她们基本上也就不会存在外出遭遇内急的窘况。而婚后的女人即便外出,也不会出远门,通常都能够及时回家。如果一个女人经常在外抛头露面甚至整日不着家,在古代是有伤风化的一件事,甚至男人可以以此直接修了这个老婆,把她打发回娘家。可见古代女子通常是不会长时间外出的。
而第二种方式就是出门前限制女子饮水。事实上,如果女人知道自己要出门,那么她会提前一段时间不喝水,现在家中解决内急之后再出门,这样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事实上这一招一直沿用到如今的国庆阅兵当众。许多女兵在阅兵期间都会控制自己的饮水量,尽量让自己的新陈代谢放慢一些。可见古代女性出门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
而第三种方式则是针对女性出远门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采取的。事实上,很多时候女性为了赶路或者探亲不得不出远门,而在古代女性显然是不可能因为内急而随地解手的。因此,如果女性往往在这种情况下会自备一个马桶。没有错,就是木质的那种马桶。事实上,即便女性在家中,古代也没有现代这样的排水系统,因此在她们的闺房中都会在床下放一只马桶。
而女性出门远行的时候,都会随身携带两样东西,一样是平时梳妆打扮的梳妆盒,另一样就是马桶。而一些大家闺秀或者有钱的夫人,通常还会随身携带一名老妈子或者女仆,这个仆人在旅途中不仅需要承担一些体力劳动,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要负责帮自己的女主人去倒马桶。直到民国时期,还有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女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的时候带上或者雇佣一名阿姨,主要也是需要她们每天负责清洗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