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宣布,位于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遗址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的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发现商代晚期铸铜遗址,仅用于铸铜的人工台地面积就达千余平方米,系迄今所见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的商代铸铜遗址,其保存完好、内涵丰富,堪称青铜时代的“重工业基地”。
炉基
该考古发掘项目领队胡刚介绍,郭元咀遗址约3万平方米,现存铸铜遗址约3000平方米,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联合考古队在此重点揭露了一处商代遗存——用于铸铜的人工台基,面积约1120平方米,距今3300年左右。
记者现场看到,已揭露的人工台地,位于鲁台山北麓、滠水东岸,台基上分布各类丰富的铸铜遗迹。胡刚介绍,已发现炉基10余个,另有灰烬沟、粗砂坑、陶范坑、工棚柱洞及因冶铸活动而形成的烧土面等遗迹。该遗址还出土大量冶铸遗物,其中,坩埚壁残块数量达80余件,陶范达120余块,石制、铜制生产工具105件。“其中一块陶范经复原研究,发现其直径达25.6厘米,表明可用来铸造大件青铜器。”胡刚说。
鼓风嘴
他还称,遗迹、遗物表明,该遗址涉及精炼粗铜、熔炼合金与陶范浇铸三类冶金生产活动,基本涵盖铸铜生产主要环节。
盘龙城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武汉大学教授张昌平称,郭元咀遗址作为商代考古重要发现之一,其文化面貌以商文化为主体,同时有地方元素,在年代上与更早的盘龙城遗址相衔接,再现了商王朝经营南土的图景。
出土陶范 (图片来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称,盘龙城是商王朝控制南方的一个重要据点,郭元咀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盘龙城衰退后商王朝对长江中游的控制,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认为,该遗址的发现对揭示青铜生产、铸造、运输、管理等青铜时代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他称,经对出土遗物进行检测,可知该地出土铸铜原料或来源于鄂东长江铜矿带。此外,以前研究长江流域与中原互动,更多关注随枣走廊,结合上世纪鲁台山发现的西周早期高等级墓葬及“长子”铭文铜器,和最新考古发现看,经滠水到淮河的线路,也是通往中原的一条重要线路。作为金道锡行重要节点的鲁台山地区,是与中原互动的重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