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中期琥珀中取食恐龙羽毛的新昆虫——恩氏中生食毛虫(Mesophthirus engeli)
据光明日报(晋浩天、张蕾):首都师范大学任东教授研究团队11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白垩纪中期琥珀中取食恐龙羽毛的新昆虫》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分析1000余块包裹在琥珀中的羽毛标本,找到已知最早的取食恐龙羽毛的一类外寄生昆虫,通过深入分析其结构特征,提出昆虫取食羽毛行为至少起源于白垩纪的中期(距今0.99亿年前),填补了食毛类昆虫早期起源和演化空白,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报道的最古老食毛类昆虫。
据介绍,专性的外寄生性昆虫生活在寄主(脊椎动物)表皮上,以取食宿主的血液或者皮肤衍生物为生。现生的外寄生性昆虫主要分布于两大类昆虫:跳蚤和虱子。该论文第一作者、首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高太平等人曾对跳蚤早期起源做过深入研究,表明吸血的蚤类昆虫起源于侏罗纪中期,最早的宿主可能是有羽恐龙或者翼龙。之后在白垩纪早期,随着哺乳动物的繁盛,跳蚤开始选择哺乳动物作为宿主。而虱子寄生在毛发中,以毛发和皮屑为生,使得宿主奇痒无比,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而且对家养宠物、喂养牲畜都造成很大的危害。然而有关食毛类昆虫的起源时间和早期演化,一直都找不到相关的化石证据。
高太平等人在1000余块包裹羽毛的琥珀标本中发现其中的两块琥珀(距今0.99亿年),有9只体型小于0.2mm的昆虫附着在羽毛周边,而其中几只利用足和触角紧紧抓在羽毛上。高太平介绍,基于这些昆虫独特的外形特征,他们建立了一个新的昆虫类群——中生食毛虫科。中生食毛虫有着头、胸、腹近于等宽的身体,咀嚼式口器,小眼睛,短短的触角顶端有着三根长刺,足短小,足上具一只小爪、两根长刺,这些都是协助其抓住宿主的结构。琥珀中羽毛的羽小枝出现断裂,在羽枝间靠近羽茎的位置形成破碎的空洞,显示其是中生食毛虫幼虫咬食之后的结果。深入分析两种羽毛的差异,发现这些羽毛来自不同恐龙,说明中生食毛虫对宿主的专一性并不强。这项研究成果表明,食毛类寄生昆虫伴随着有羽恐龙和鸟类繁盛出现,白垩纪中期的中生食毛虫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首师大交叉科学研究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为论文的第一单位,高太平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任东和高太平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报道:首都师范大学等发现昆虫也爱吃恐龙羽毛
据中国科学报(唐凤):近日,一个中美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带羽毛的恐龙身上寄生有一种与现代虱类似的昆虫。这种新发现的昆虫物种名为恩氏中生食毛虫(Mesophthirus engeli),它与部分受损的恐龙羽毛同时保存在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12月11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通讯》。
由于中生代化石记录(2.5亿年前~6500万年前)存在空白,研究人员对昆虫取食羽毛行为的起源和演化一直不十分了解。此前,侏罗世(2.01亿年前~1.45亿年前)和白垩世(1.45亿年前~6600万年前)均发现过以血液为食的昆虫。虽然带羽毛的恐龙在此期间很常见,但以恐龙羽毛为食的昆虫之前从未有过报道。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任东团队、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史密森学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史宗冈团队及合作者,分析了来自缅甸北部的两块琥珀中与两根恐龙羽毛一同保存下来的10个昆虫若虫。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无翅昆虫有着类似于现代虱的躯体模式,尤其是它们还有很强壮的咀嚼式口器。
他们发现,其中一根羽毛存在受损痕迹,显然被咀嚼过,且受损痕迹与寄生了虱的现代鸟类羽毛很像。这一新发现表明,吃羽毛的寄生虫在中白垩世期间或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与鸟类和带羽毛恐龙的多样性分化约处于同一时期。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3516-4
相关报道:1亿岁琥珀中发现一种新昆虫以恐龙羽毛为食
据科技日报北京12月11日电(张梦然):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日公开的一项研究,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小组新发现一种吃恐龙羽毛的昆虫。这是带羽毛的恐龙身上寄生的一种与现代虱类似的昆虫,该物种被命名为恩氏中生食毛虫(Mesophthirus engeli),其与部分受损的恐龙羽毛同时保存在有着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
由于中生代化石记录(2.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存在空白,研究人员对昆虫取食羽毛行为的起源和演化一直不甚了解。此前,侏罗世(2.01亿年前至1.45亿年前)和白垩世(1.4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均发现过以血液为食的昆虫。虽然带羽毛的恐龙在此期间很常见,但以恐龙羽毛为食的昆虫之前从未有过报道。
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以及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此次分析了来自缅甸北部克钦地区的两块有着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与两根恐龙羽毛一同保存下来的10个昆虫若虫。
这些无翅昆虫有着类似于现代虱的躯体模式,尤其是它们还有很强壮的咀嚼式口器。其中一根羽毛存在受损痕迹,显然被咀嚼过,且受损痕迹与寄生了虱的现代鸟类羽毛很像。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发现表明,吃羽毛的寄生虫在中白垩世期间或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与鸟类和带羽毛恐龙的多样性分化约处于同一时期。
相关报道:中美科学家首次在恐龙羽毛化石中发现“虱子”
据环球时报:英国《卫报》12月10日报道,《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发现,带羽毛的恐龙身上寄生有一种与现代虱类似的昆虫。这让羽毛寄生虫出现的时间提前了约5500万年。
这项研究由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任东,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史密森学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史宗冈,首都师范大学高太平和同事们共同完成。他们分析了两块约9900万年前缅甸北部克钦地区的琥珀化石,化石中保存着两根恐龙羽毛和10种类似虱子的小昆虫,其中一根羽毛甚至有被啃咬的迹象。
研究人员称,琥珀里的昆虫似乎一直在以恐龙羽毛为食,其中一块琥珀化石中的羽毛上有4只昆虫,羽毛旁边还有5只,其中一只呈“用腿紧紧倒钩住羽毛”的姿势。羽毛有损坏的迹象,羽毛上有洞,这与昆虫对其的咀嚼一致。两根羽毛分别为12.7毫米和13.6毫米长,可能来自两种恐龙。
研究人员介绍,这些昆虫属于一个此前不为人知的物种,叫做Mesophthirus engeli。化石中的昆虫还处在发育不成熟的若虫阶段,有微小的身体,长度为0.14毫米到0.23毫米,没有翅膀,有很强壮的咀嚼式口器,至少有四颗牙齿,触角短而结实。研究人员估计,这些昆虫在成虫阶段的体长约为0.5毫米。
早前研究已证明,许多非鸟类恐龙和早期鸟类都有羽毛,但以羽毛为食的昆虫此前还未被发现过。史宗冈称,他们的研究是“关于以羽毛为食的虱子或虱子类昆虫的最早记录,将是有羽毛的恐龙受到寄生虫折磨的最早证据。”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