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用牲习俗折射汉匈文化交融

发布时间:2023-04-11 13:49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7日称,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战国至西汉、新莽等时期,其用牲习俗折射出汉匈文化交融趋势。

  曹家庄墓地位于山西省蒲县蒲城镇曹家庄村西北约200米处。墓葬年代除少量土圹竖穴墓为战国墓葬外,其余多介于西汉至新莽时期。在发现的42座墓葬中,20座有随葬动物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贾尧介绍,曹家庄墓地随葬动物以常见的“六畜”为主,具体包括羊、猪、鸡、狗、牛和中型鹿科动物,均以动物实体随葬,不用陶俑。

  曹家庄墓地所处地域在战国至两汉时期属农牧混交地带,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碰撞融合的重要区域。从随葬动物种类看,既有畜牧经济的代表性动物——羊、牛,又有猪和鸡等典型农耕经济动物,反映出其半牧半农的经济文化类型。

  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及特征等信息,发掘者将墓地分为两期:一期为战国至西汉武帝前期,为战国三晋人及其后裔墓葬;二期为武帝后期至王莽时期,为匈奴人墓葬。

  曹家庄墓地武帝后期至王莽时期的墓葬中除M23外,均用牲肉随葬,这种用牲方式与匈奴墓葬中用头、蹄的习俗截然不同。

  贾尧表示,若结合墓葬形制、器物特征及人类学分析等各项因素认定该墓地武帝后期的族群确为匈奴人,那么,其随葬牲肉且较多使用猪、鸡的用牲习俗反映出其对当地汉民族习俗的因袭,是内迁匈奴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用牲习俗折射汉匈文化交融》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第一个头盖骨90年 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新疆拜城县发现大型古冶炼遗址 专家考证为清代至民国时期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