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

发布时间:2023-09-01 04:30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关于良渚古城遗址,过去可能很少人知道,但随着今年7月6号的申遗成功,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个遗址的关注度也多了起来。接下来,小编将通过解答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带大家一起去了解看看。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

良渚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距今5300-4300年(比三星堆遗址都古老),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是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职员施昕更于1936年在杭州老家发现的。该遗址群属于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国家,这里分布着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还出土了很多精美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玉礼器。

1、良渚古国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

自良渚古城遗址被发现以来,经过多次科学挖掘,先后发现了反山王陵、瑶山和汇观山祭坛、莫角山大型宫殿基址。后来证明,该遗址中的建筑设施以及珍贵玉器,使用者很可能是良渚古国的国王或贵族。1990年代中期,良渚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

良渚古城遗址不仅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国家,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据了解,目前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城、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2016年3月15日,经专家实地考察确证: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水坝系统之一。

3、申遗成功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

1990年代中期,良渚古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但一直未通过。直到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申遗成功,也使得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

小结:关于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现在大家知道了吧!尽管良渚古城遗址距今很遥远,但它的发现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它代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贡献。而且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喝祛湿茶之后会出现比较明显小便增加的情况,而且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腹泻的情况,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所以不必要过于担心。祛湿茶进行排湿之后人体内的湿气会通过排泄物排出,从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大小便增加以及大便通畅的情况出现,等到身体湿气差不多去完之后异常情况会得到很好的缓和。

一、除了祛湿茶还有什么方法排湿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

如何去除体内的湿毒,除了喝祛湿茶之外还可以用药包泡脚以及食补的方法,都是非常好的去除身体湿气的方法。身体湿气比较重会导致明显的口臭以及肌肤变差的情况,这时候使用药包泡脚不仅仅有非常好的活络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同时还有非常明显的排湿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少食用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也少食用一些生冷的食物都是比较好的排湿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避免刺激人体的肠胃。

二、红豆薏米水可以去湿气吗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

红豆薏米水有非常好的去湿气的效果,除了有排湿气的效果之外,红豆薏米水还有很好的消水肿利尿的功能。红豆薏米水可以避免人体出现中暑的情况,而且还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效果,喝红豆薏米水的时候最好选择是赤小豆和薏米一起煮,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薏米性微寒对于人体的伤害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人体内的湿气有非常好的排除效果,而且对于脾脏比较衰弱的人来说,有很好的健脾健胃的效果。

三、什么情况会导致身体湿气重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

​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及经常食用生冷的食物,都是有可能导致人体湿气重的,这是因为人体对于这些生冷的食物消化能力差会导致这些食物堆积在人体的肠胃之中,从而导致比较严重的脾脏衰弱的情况。一般来说日常饮食的时候最好以清淡为主,而且尽量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不要食用生冷的食物,多喝热水代替一些饮料,也能够起到相当不错的排湿效果。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杭州瓶窑镇内(2019年申遗成功)》感兴趣,还可以看看《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七千五百年前石雕神人面像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小型角龙:大阳角龙 体长仅72厘米(等同鸵鸟大小)

下一篇:小型镰刀龙类恐龙:峨山龙 仅出土一块下颌骨碎片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