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龙是一种甲龙亚目恐龙,目前还属于疑名状态,诞生于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6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主要以低矮植物为食,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亚洲的蒙古国,其中仅包含了部分颅骨。
马里龙的体型
马里龙是一种出土于蒙古国的大型植食性恐龙,体长普遍在6米左右,类似于道罗齿龙、米拉加亚龙、酋尔龙等恐龙的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一头非洲象,在目前已经挖掘出的770多种恐龙中可排到312位,生存于白垩纪的土仑阶。
马里龙的化石发现
马里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1952年的时候出土于蒙古国的巴彦洪戈尔省,当时是由前苏联的古生物学家叶甫根尼马列夫意外发掘的,其中包含了左右侧的上颌骨以及少量的身体骨骼碎片,最初他认为这批化石很可能是属于徐龙类的,于是将其命名为锯牙徐龙,而它的种名也就命名为锯牙马里龙种。
后来因为马里龙的部分特征和之前同样在蒙古国发现的蓝尾龙非常相似,所以也有学者认为它是蓝尾龙属的一员。但是直到1987年的时候,又有前苏联的古生物学家图曼诺瓦将这一说法反驳,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它是独立的种属,并且将其命名为马里龙,以此来纪念当时发现这批化石的人马列夫,所以马里龙的别称也叫“马里夫龙”。
马里龙的种属关系
不过马里龙的归属最终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定的解答,只能说是属于鸟臀目下的甲龙类这个大类的,并且据说早在01年的时候,著名恐龙专家肯尼斯·卡彭特就通过了系统发生学的研究分析,最终确定马里龙很可能是一个疑名恐龙,目前还不知道它的具体种属关系。
独角龙是一种角龙下目中的尖角龙亚科恐龙,诞生于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6米,属于角龙科中的大型恐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鼻部长有一根非常尖锐且弯曲的尖刺,同时它也是目前最早的带角恐龙。
独角龙的体型
独角龙是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体长普遍都达到了6米,体重更是在2吨左右,而这个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可排到312位,和酋尔龙、南方猎龙和大谜龙等恐龙有着相似的大小,几乎和现代的犀牛有得一拼。
独角龙的外形特征
独角龙和其他的大部分角龙科恐龙一样,它的脖子后延伸出了一个扇形的颈盾,并且在颈盾的周围边缘处还长有非常多的骨质突起,它的嘴巴也是呈现出鹦鹉的鸟喙状,非常便于啃食植物。而独角龙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则是它的鼻部前端长有一根非常尖锐且内弯的角,所以也因此得名独角龙。
独角龙的生活习性
独角龙和大部分角龙亚目一样,都是以植物为食,不过由于生长于白垩纪的时代,所以开花植物生长的范围比较散且少,所以科学家推测独角龙很可能是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主食的,比如蕨类植物、松柏类植物以及苏铁等,而它们的鹦鹉状嘴巴正好可以啃食下树叶和针叶,而嘴巴深处长有牙齿则可以用来咀嚼这些树叶。
独角龙的化石发现
独角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1876年于美国的蒙大拿州朱迪斯河周围发现的,其中包含了颅骨、鼻角等大部分的骨骼,但是唯独缺乏脚掌骨骼,再加上当时并没有多少角龙类恐龙的资料,所以一开始并不清楚它的种属,直到1889年的时候,奥塞内尔·查理斯·马什才正式命名了三角龙属,并且还命名了三种新的独角龙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