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所读到的《道德经》都是以明朝张之象所刻王弼《老子注》为底本编撰而成,即现在的通行本。现在经学术界研究可以确定的是,王弼所注本,是一个古老的版本。楼宇烈:“说明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所用的《老子》文本是一个很古老的版本。”。
现在,学者研究比较多的是马王堆汉墓的帛书本,帛书的出现提供了很多研究依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本的《道德经》,年代属于战国中期。这个版本缺少66到81章。特点是,1,没有兵法权术内容。2,语言古朴。
包括梁启超和冯友兰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道德经》是战国时期后人伪作。已经有很多学者加以批驳,笔者不再赘述。由于竹简本《道德经》的出现,加上真伪问题历史上始终没有定论。有专家就认为郭店竹简本《道德经》是老子的原著,而66到81章是后人补益(伪作)。
笔者认真研究老子思想以后,发现:1,《道德经》符合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当时的治国之策。2,语言上古朴醇厚,多用形象比喻,和《左传》、《诗经》、《论语》风格相近。可以确定《道德经》为春秋时期作品。3,错简非常严重,经笔者恢复的大段错简达六十二处,66章以前的内容有错简到66章以后的。4,从第五十七章开始出现伪作。主要体现是a,和老子思想不统一。b,逻辑混乱不统一。c,出现不承认客观现实的不可知论。d,以错简内容为依据论述。勘定伪作达七章。据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道德经》作为治国之策成书于老子。二,成书后就有人不断在后面增补。三,增补以后总计81章。取九九归一合“抱一”之意。四,增补以后的竹简本散乱了,被后人重新编辑。五,新编之人完全打乱了原著的顺序,且不得老子要领。六,王弼所用的《老子》也是经过重编以后的版本。七,郭店竹简本《道德经》只是“增补81章版本”的简配版,不能作为划分真伪的依据。
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你们将读到颠覆历代注本的《道德经》详解。
《道德经》有三个版本,现有流行于世之明朝张之象,将王弼为底本修编的《道德经》,马王堆的锦书《道德经》还有郭店的竹简《道德经》。
然而,这几种版本的《道德经》主题思想各不相同,由于年代的久远,已难辨其真伪。
所以说,对于这类古籍,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为我所用。
至于价值观的问题,当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为准则,如果食古不化,实乃无其必要。
趋势使然,专家亦不可能如此死板,即使再有其他版本的《道德经》出现,也不至于使得他们自我的价值观崩塌吧。
现在人们所读到的《道德经》都是以明朝张之象所刻王弼《老子注》为底本编撰而成,即现在的通行本。现在经学术界研究可以确定的是,王弼所注本,是一个古老的版本。楼宇烈:“说明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所用的《老子》文本是一个很古老的版本。”。
现在,学者研究比较多的是马王堆汉墓的帛书本,帛书的出现提供了很多研究依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本的《道德经》,年代属于战国中期。这个版本缺少66到81章。特点是,1,没有兵法权术内容。2,语言古朴。
包括梁启超和冯友兰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道德经》是战国时期后人伪作。已经有很多学者加以批驳,笔者不再赘述。由于竹简本《道德经》的出现,加上真伪问题历史上始终没有定论。有专家就认为郭店竹简本《道德经》是老子的原著,而66到81章是后人补益(伪作)。
笔者认真研究老子思想以后,发现:1,《道德经》符合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当时的治国之策。2,语言上古朴醇厚,多用形象比喻,和《左传》、《诗经》、《论语》风格相近。可以确定《道德经》为春秋时期作品。3,错简非常严重,经笔者恢复的大段错简达六十二处,66章以前的内容有错简到66章以后的。4,从第五十七章开始出现伪作。主要体现是a,和老子思想不统一。b,逻辑混乱不统一。c,出现不承认客观现实的不可知论。d,以错简内容为依据论述。勘定伪作达七章。据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道德经》作为治国之策成书于老子。二,成书后就有人不断在后面增补。三,增补以后总计81章。取九九归一合“抱一”之意。四,增补以后的竹简本散乱了,被后人重新编辑。五,新编之人完全打乱了原著的顺序,且不得老子要领。六,王弼所用的《老子》也是经过重编以后的版本。七,郭店竹简本《道德经》只是“增补81章版本”的简配版,不能作为划分真伪的依据。
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你们将读到颠覆历代注本的《道德经》详解。
《道德经》有三个版本,现有流行于世之明朝张之象,将王弼为底本修编的《道德经》,马王堆的锦书《道德经》还有郭店的竹简《道德经》。
然而,这几种版本的《道德经》主题思想各不相同,由于年代的久远,已难辨其真伪。
所以说,对于这类古籍,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为我所用。
至于价值观的问题,当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为准则,如果食古不化,实乃无其必要。
趋势使然,专家亦不可能如此死板,即使再有其他版本的《道德经》出现,也不至于使得他们自我的价值观崩塌吧。
现在人们所读到的《道德经》都是以明朝张之象所刻王弼《老子注》为底本编撰而成,即现在的通行本。现在经学术界研究可以确定的是,王弼所注本,是一个古老的版本。楼宇烈:“说明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所用的《老子》文本是一个很古老的版本。”。
现在,学者研究比较多的是马王堆汉墓的帛书本,帛书的出现提供了很多研究依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本的《道德经》,年代属于战国中期。这个版本缺少66到81章。特点是,1,没有兵法权术内容。2,语言古朴。
包括梁启超和冯友兰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道德经》是战国时期后人伪作。已经有很多学者加以批驳,笔者不再赘述。由于竹简本《道德经》的出现,加上真伪问题历史上始终没有定论。有专家就认为郭店竹简本《道德经》是老子的原著,而66到81章是后人补益(伪作)。
笔者认真研究老子思想以后,发现:1,《道德经》符合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当时的治国之策。2,语言上古朴醇厚,多用形象比喻,和《左传》、《诗经》、《论语》风格相近。可以确定《道德经》为春秋时期作品。3,错简非常严重,经笔者恢复的大段错简达六十二处,66章以前的内容有错简到66章以后的。4,从第五十七章开始出现伪作。主要体现是a,和老子思想不统一。b,逻辑混乱不统一。c,出现不承认客观现实的不可知论。d,以错简内容为依据论述。勘定伪作达七章。据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道德经》作为治国之策成书于老子。二,成书后就有人不断在后面增补。三,增补以后总计81章。取九九归一合“抱一”之意。四,增补以后的竹简本散乱了,被后人重新编辑。五,新编之人完全打乱了原著的顺序,且不得老子要领。六,王弼所用的《老子》也是经过重编以后的版本。七,郭店竹简本《道德经》只是“增补81章版本”的简配版,不能作为划分真伪的依据。
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你们将读到颠覆历代注本的《道德经》详解。
《道德经》当然有可能出错。不过,“道”并非是正误判断。
老子谈道,有可能会出错。但他想谈的东西,是超越正误的。
所以,抛开老子,谈一谈我所说的,这种超越正误的,是什么东西。
“大言不辨”,意思是,道并非是对某种观点的辩论。例如,并非是对“世界是黑色的”,“世界是白色的”,“世界是无色的”的辩论。它并没有相对观点,自身也没什么观点,恍兮惚兮,混混沌的。
如果你对“思维”有所了解,你就会发现,思想活动,总是从一个观点起,围绕这个观点,进行逻辑判断,然后得出下一个观点。
在辩论中没有“道”。看书就是和书中的观点辩论,书中也没有道。思想活动,就是自己和自己辩论。
有辩论的地方,都没有道。
所以,一开始就要抛弃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