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赛特龙是一种远古爬行动物,诞生于2.21亿年前-2.1亿年前的三叠纪诺利阶时期,体长普遍可达3.5米,属于当时环境中最大的植食性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嘴巴呈现鸟喙状,并且长有两颗向上弯曲的大尖牙,能够拔起植物的根,第一批布拉赛特龙化石是在美国加州发现的。
布拉赛特龙的体型
布拉赛特龙并不是恐龙的一种,而是一种兽孔目下的爬行动物,属于二齿兽类,和肯氏兽属于同一种属,因此外形很类似,体型也差不多,体长同样都是3米左右,如果和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相比,那么布拉赛特龙的体长只能排到457位,虽然属于恐龙中的中等水平,但其实布拉赛特龙已经算是当时环境中最大的动物了。
布拉赛特龙的外形特征
布拉赛特龙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嘴巴两侧长有向上翘起的两颗非常长且尖锐的獠牙,既能够在危险的时候抵御肉食恐龙,还能在平时当作铲子用,能够很轻易的将草根挑起。其次布拉赛特龙的全身几乎都布满了绿色的模糊斑点,但是基本上都被尘土覆盖了,所以不才明显,它的整体看起来其实和角龙很像,不仅在脑后长有非常奇特的颈盾,而且嘴巴也是鹦鹉鸟喙状的。
布拉赛特龙的化石发现
布拉赛特龙最早发现的一批化石是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石化森林中,距离圣约翰斯市非常近,当时是由加州大学的柏克莱分校中的人员进行的挖掘,由于之后再其中陆续发现了40多块布拉赛特龙的化石,所以现在这里已经被定义为布拉赛特龙的化石采石场,这可能和它的生活环境有关。
在澳洲还没有发现二齿兽类动物最早生存于白垩纪初期的时候,布拉赛特龙就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生存年代最晚的二齿兽之一,它的化石挖掘的地点带有非常明显的沉积环境,经过研究发现它的化石骨骼基本都是和泥岩、碳酸盐小球等融合在一起,因此判断它很可能是生活在泛滥平原的动物。
后凹尾龙是一种蜥脚下目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10.5-12米,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尾巴脊椎上的每节骨骼都长有非常独特的圆形骨质突起物,形成了特殊的球窝状关节,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发现的。
后凹尾龙的体型
后凹尾龙的化石其实和蜥脚下目中的巨龙类恐龙非常相似,所以它的体型非常硕大,成年后的体长最少也保持在10.5米,最多可以达到12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157位,大小和现在的三层楼一样高,体型类似于阿马加龙、禽龙以及阿马加龙等。
后凹尾龙的生活习性
后凹尾龙有着非常特别的圆球状关节,每节关节上都附着了很多的韧带和肌肉,这就使得它的尾巴非常有力,不会像其他蜥脚下目恐龙那样在行走时下垂。甚至还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后凹尾龙能够使用后脚站立,尤其是进食的时候能够以尾巴作为第三支撑点。
后凹尾龙的化石发现
后凹尾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1965年由波兰和蒙古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国境内的沙漠中挖掘的,根据当时化石埋藏的地层可以判断是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而在把白垩纪时期周围环境并不像现在这样恶劣,不仅没有沙漠,还拥有着非常多且茂盛的树木和湿地,所以后凹尾龙很可能经常会踏着水行走的。
后凹尾龙的化石骨骼和泰坦巨龙和类似,最初没有发现它的颅骨和颈椎骨的时候,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它可能属于泰坦巨龙类中的萨尔塔龙科恐龙,后来一位叫做罗多尔夫·科里亚的古生物学家在1993年的时候提出后凹尾龙很可能在被埋葬之前就已经被暴龙类恐龙啃食了,才失去了颅骨和颈部,并且最终也确实在它的盆骨化石上发现了牙齿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