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青岛,也有几千年历史可谈,毕竟青岛在历史上曾是即墨辖区,但归根结底这是即墨历史,不是“青岛”历史。而即墨人的祖源和如今的青岛人也并非一脉。
青岛是一座移民城市,“建城”不过一百来年,设市之前,青岛就是几个前海小渔村组成,主要分布于团岛-太平山-浮山前沿线,即便是这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在德占期之前加起来也不过千户而已,这其中还包括很多是清末时期的迁移人口。
1900年之后,青岛的商业逐步繁荣,以中山路为核心的德占区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商贾和移民,人口密集度快速上升。从青岛直辖(当时叫院辖市)开始,城市地位和基础设施配置快速提升,人口发展进入井喷期,北向如今的四方、李沧也开始出现大量人口聚集区。这些近一百年来的移民及其后人,是如今青岛市区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大概有户籍人口的9成还多。
由于元末明初山东一带战乱纷争,导致人口规模急剧减少,兵马易至之处,人烟所剩无几。此后山东的较早期居民多来自“洪洞大槐树”,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之说,即青等地也是如此。但是千万别因此认为祖先就是山西人。
洪洞大槐树是那次全国人口大迁移的“报到处”。由于当时战火遍地,唯独山西歌舞升平,所以四面八方的大量移民迁址于此,导致山西人口急剧上升,而战乱之地人口急剧减少。为了疏散人口到其他地区,以保证繁衍生息,所以把这些外来人口以及部分山西人聚集在此,进行统一安排和疏散。所以“洪洞大槐树”只是一个报到处,是当时几乎每个移民都“签到”过的地方,然而在此签到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甘陕、有中原、有江南、有八闽……具体这些人来自哪里,去向哪里,已无具体史料可查。只是因为很多人的族谱之源只能追溯到这里,所以就把这里当成了祖源。
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大槐树下的人们因为难舍故乡(另一说为“报道”依据),就在小拇脚指甲上用刀割一道,以牢记故乡情(另一说为“迁移证明”)。于是华夏大地之上普遍认为小母脚趾是两瓣的,祖先就来自洪洞大槐树……包括青岛在内的整个山东,也都有以小母脚趾论祖源的说法。
云南,不信回去查查族谱,外租入侵屠城,青岛区人被杀光了,有的跑到今天河北地区了,后来云南部队进入即墨地区守边防,在此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