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贵州洞穴遗址考古新成果:首次用古DNA研究解码人类迁徙

发布时间:2020-10-20 12:03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贵州省惠水县清水苑大洞遗址古基因组研究最新成果:首次利用古DNA对该遗址出土的人类下颌骨进行研究表明,在距今1.1万年甚至更早时期,中国南方的古人类可能就已经南下,与东南亚人群产生了基因交流。

  利用古DNA研究是否能解开人类迁徙的“秘密”?记者15日专访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

  古DNA是指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中残存的DNA片段,包括古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古DNA这个学科目前在我们国家属于一个新兴学科,也比较冷门学科,开展的时间不长,但是做出的成果也足够瞩目。”张兴龙说,通过发掘出来的古人类的骨骼当中,提取它的基因信息,基因组,然后和其他的古人类基因组,甚至和现生的人群的基因组进行一个对比,从中得出一些科学结论。

贵州洞穴遗址考古新成果:首次用古DNA研究解码人类迁徙

图为贵州省惠水县清水苑大洞遗址发掘的石制品。(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贵州洞穴遗址考古新成果:首次用古DNA研究解码人类迁徙

图为考古工作人员在贵州省惠水县清水苑大洞遗址进行勘察。(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张兴龙介绍,此次公布的惠水县清水苑大洞遗址考古就是利用古DNA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为探讨1.1万年到1.4万年之间,华南地区和大陆东南亚地区人群的迁徙,基因的交流,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材料。

  1998年,贵州考古学者在清水苑大洞发现丰富的石制品、骨制品、灰烬层和哺乳动物化石等遗物。201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水苑大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古发掘。

  发掘期间,出土石制品2398件,水鹿、獐、竹鼠、黑熊等动物化石及碎骨2000多件。其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一件古人类下颌骨,根据测年结果显示,这件古人类下颌骨距今约1.1万年。

  新石器时代及更早时期,东南亚和东亚古人群之间是否发生过迁徙事件?对此,张兴龙等考古学者带着贵州清水苑大洞人和广西隆林人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古DNA)研究。

  最终,通过古DNA序列分析显示,广西隆林和贵州清水苑大洞遗址样本的两个突变位点,仅存在于东南亚现今现代人样本中,在东亚现今现代人样本中未观察到。这表明,可能在距今1.1万年乃至更早时期,东亚南部与东南亚存在自北向南的人群迁移。

  “遗憾的是,由于目前尚无同时期的东南亚样本,1.1万年前的北人南移假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张兴龙说。

  贵州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而喀斯特岩溶造就了众多天然洞穴,为以采集、狩猎为生的古人类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场所。张兴龙介绍,贵州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洞穴遗址最多的区域,史前文化洞穴遗址发现达500余处,时段上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甚至个别地区晚至商周时期。

  “贵州洞穴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年代非常早,中更新世30万年左右人类选择了在贵州洞穴里生存生活。”张兴龙说,丰富的史前文化洞穴遗址资源,对贵州史前文化研究,以及对远古人类的生存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和研究提供了科学资料依据。

  就贵州丰富的史前文化洞穴遗址资源,专家亦是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加强史前文化洞穴遗址文产融合、文旅融合,同时以文化洞穴遗址资源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开发文化产品,直观、立体的展示古人类生活场景和生计方式,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贵州洞穴遗址考古新成果:首次用古DNA研究解码人类迁徙》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考古成果公布:金沙江中下游约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研究表明:沧源崖画绝对年代为距今3800年至2700年之间

下一篇:青岛胶州湾水下考古发现1处一战时期大型沉舰遗址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