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是韭菜通过培土、遮光覆盖等措施,在不见光的环境下经软化栽培后生产的黄化韭菜。
韭黄以幼嫩的叶供人们食用,不但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保健作用,因此为人们所喜爱。
形态特征
韭菜的根比较特殊,它没有主根与侧根之别,更少有根毛,只有比较肥胖象弦线状的须根,播种当年着生在根茎茎盘基部;第2年起着生在根茎茎盘周围及其一侧。须根的长度30厘米左右,主要分布在表土以下20厘米的土层内。表明韭菜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比较差。根茎呈葫芦状,长在土中,是贮藏养料的器官,其顶端的生长点在播种当年即可发生分蘖。
一年生韭菜的鳞茎为扁圆形,二年生植株的鳞茎盘开始伸长并继续发生新根,且新根的发生部位偏向外侧。以后随着分蘖的增加,根茎每年向地表不断伸长,新须根的着生部位也不断升高,而原有旧根则不断枯死,出现所谓“跳根”现象。这使根系得以年年更新。
韭菜根茎的生活年限为2~3年,随着株龄的增加,老龄根茎逐渐衰老死亡,须根也随之死亡,而在上部根茎上又不断发生新的须根代替死亡的老根。一般平均每个分蘖有10条左右的须根。三年生以上的韭苗分蘖数相对减少,但良好的肥水条件可延缓这种趋势,从而使韭菜寿命历久不衰。叶扁平,带状,叶鞘为闭合状,形成假茎。7~8月间抽薹,顶端着生伞形花序。花白色,种子黑色。
主要价值
食用菜蔬
韭黄颜色鲜黄、风味独特,口感清爽,营养丰富。
抗突变作用
韭黄具有较强的抗突变作用,其抗突变作用机理为:
(1)在细胞水平通过抑制RecA蛋白酶的作用抑制SOS反应;
(2)在与细胞作用前,降低或去除致突物的致突性。
生产历史
今之农史学家,多以为记载韭黄生产,首见于元初的王祯《农书》。其书卷八《百谷谱》五《蔬属》载:“至冬,移根藏于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②论者谓这是创造了温室囤韭培育韭黄。
王祯《农书》写成于皇庆二年(1313),但在皇庆二年的二百六十年之前,梅尧臣已用诗写了沐京卖韭黄的情况。诗云:百物冻未活,初逢卖菜人。乃知粪土暖,能发萌芽春。柔美已先荐,阳和非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