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死了叫圆寂,道士死了叫羽化,仇人死了叫什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许多事物的称谓也都是有一定之规的,比如“死亡”,当一个人的生命终结后,由于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其称谓也不同。在古汉语里,“死”是有等级的: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另外,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于庶人称死。”
对于“死”的称谓,不仅有等级上的区别,还有职业的不同。比如,和尚死了叫“圆寂”。“圆寂”是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表示死者诸德圆满、诸恶寂灭,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已成正果。僧尼亡故也叫坐化,修行有素的人,才能端坐安然而命终。能达如此境界者,是为得道高僧。
与僧尼不同,道教徒之死,被称为“羽化”,一曰“登仙”。因为道教崇尚神仙之术,所以,道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羽化升天,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古代修道成仙的传说非常多,比如“八仙”的故事。另外,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讲的也是道教玄妙的。
(“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王充《论衡·道虚》)”)
道教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登仙。只是,一般的修道者是很难修成仙体的,为了表达对修行者的肯定,道士亡故才被人称为羽化或登仙,这是从精神上给予死者的一份“安慰奖”。
普通民众之死,其称谓则是多样化的,最常用的说法就是“逝世”、“去世”、“过世”、“下世”,还有些地方方言称其为“走了”、“没了”、“老了”等等,文雅一点的,可以称为“驾鹤西游”……这些都是非常中性地叙述事实。而在战场上,英雄之死称为“牺牲”,敌人之死则为“毙命”,这样的表述就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了。
人是感情动物,有感恩心,也有愤懑心。对于亲人或是普通人的死亡,是充满缅怀与哀悼的;但是,对于仇人之死,心中多少是有些快意在的,就是对其死亡的表述,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怎么快意怎么来。人有此心,也算是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之一吧!?
(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不同等级的人死后都怎样称呼
天子死叫“崩殂”,亲王、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妃子或小皇子死叫“殁”,百姓死叫“死”,刚出生没多长时间的娃的死叫“夭折”,和尚死叫“圆寂”,得道高僧死叫“涅磐” ,道士死叫“羽化”、“登仙”。
扩展资料:
1、崩殂
死。古时指皇帝的死亡。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殂<书>:死亡。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2、薨
薨(hōng),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薨落(死的意思。通常指诸侯之死);薨奄(指王侯死亡);薨殁(指王侯死亡);薨殂(指王侯之死);薨背(犹薨殂);薨逝(犹薨殂);薨谢(薨殂)
3、夭折
夭折,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āo zhé,释义为未成年而死;短命。亦称“夭亡”。另外也比喻做事情中途废止。分别出自《荀子·荣辱》、邹韬奋的《患难馀生记》。
4、涅磐
涅槃又译为般涅槃、波利昵缚男、泥洹、涅槃那,意译为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等。
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有生灭相,而仅有一本住法圆满而寂静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苦行和轮回。
佛陀降生示现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们才渐渐有人实证涅槃,也就是声闻四果阿罗汉、辟支佛舍寿时取证有余涅槃,也是生命的本际,而证得佛果的人,是取证无余涅槃。当有佛教持戒清净的修行者离开人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她)们进入涅槃或圆寂。
5、羽化登仙
羽化登仙,古人传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喻为羽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这里有如道家羽化成仙的意思)。源自道教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登仙。
羽化登仙一词在古琴曲常见,在《五知斋琴谱》、《希韶阁琴谱集成》、《天闻阁琴谱》等琴谱均刊载。该词也有现于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薨
百度百科-涅磐
百度百科-羽化登仙
百度百科-夭折
古代对人死的几种称谓
古代对人死的几种称谓如下:
1、天子死叫“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为“驾崩” 。
2、诸侯死叫“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3、大夫死叫“卒”。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解老》
4、士死叫“不禄”。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
5、百姓死叫“死”。是一种生命物质失去活性的状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死